留学群专题频道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栏目,提供与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5-24
本文“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简政放权”由留学群编辑整理,欢迎查看!
【背景链接】
近日,为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杭州市长徐立毅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不发通知、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实地暗访多个行政服务窗口。结果,尴尬了,市长暗访时办的四件事,都没办成。能较真碰硬去解决问题,这说明服务型政府工作作风正在真实转变。
市长陪办的一个事情没办成是由于提交的表格版本不同,仍需再跑一趟。另一件是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这项看似简单的业务,却被告知需要开具无房证明,而开证明的房产档案馆却位于开元路,这让“最多跑一次”再次落空。
材料齐全才有“最多跑一次”之谈,为了手续齐全,办事者前期可能已经跑了很多次。老百姓有过这种经历的怕是不少,今天说你少这个,明天说你缺那个,有时办事人员还不把需要的证明、手续一次性说完。
【综合表述】
[现象分析]
所谓“最多跑一次”,就是企业和老百姓到公共部门办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最多跑一次甚至“零上门”。尊重和回应公众利益诉求的“最多跑一次”,切实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样的改革与创新,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在互联网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当下,“最多跑一次”契合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社会的要求。对于企业和老百姓来说,“跑断腿”、“磨破嘴”不仅意味着更大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还意味着更多的精神世界的压力与包袱。只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益,更加尊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主观感受,让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公共部门才能赢得企业和老百姓的信任。
[影响]
一、“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职能转变。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这段话为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放管服改革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增强服务,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等“衙门”作风。深言之,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在于调整行政权力,更好地为群众为企业服务。一些地方为什么群众和企业办事一直“跑在路上”?就是因为政务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太多太繁,办事程序不科学,“庸懒散慢拖”在作怪,究其根源是权力运行出了问题。“最多跑一次”最大的作用,在于用“最多跑一次”来倒逼政府部门减权、放权、治权,这是推进简政放权的务实举措,从中可以看出真正转变职能、真正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二、“最多跑一次”催生机制改革。简政放权不只是概念,要让群众有直观感觉。“最多跑一次”是政府从服务群众和企业出发做出的庄严承诺,对部门来说,“最多跑一次”既是工作要求,又是服务标准;对群众和企业来讲,“最多跑一次”既是诉求,也是监督部门服务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向社会承诺“最多跑一次”,政府部门要变压力为改革动力,既要承诺更要践诺,以取信于民。承接“最多跑一次”,将催生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检查、一次到位”的监管机制;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形成各项便民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的运行机制,以数据多“跑路”来实现群众少“跑腿”。
政法干警栏目精心推荐:
本文“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懒人经济”由留学群编辑整理,欢迎查看!
【背景链接】
2017年5月,有学校号召在校生举报订餐、送餐情况,对外卖一禁了之。这样的做法,引起坊间热议。放眼校园,各种“跑腿”服务随处可见,甚至同学之间也出现了雇佣现象。“懒人经济”的兴起,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来萎靡精神状态等担忧。
【综合表述】
[辩证分析]
先看积极的一面: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角度看,懒人经济作用确实积极。尤其是在高校中,它的出现解决了一些学子因忙于手头学业而废寝忘食等问题。须知,现在的很多大学校园都是一片偌大天地,校门口、教室、宿舍、餐厅相互之间都有较长一段距离,设若有学子正绞尽脑汁忙于论文答辩等事宜,为防止思路中断,请人“代劳”一些体力劳动未尝不可。而且,懒人经济的出现,还让一些人勤快起来。特别是,高校中一些多有闲暇的学子,如果能参与到懒人经济的运行当中,跑跑腿、动动手、动动嘴,既可有一定劳动报酬,又可锻炼提升劳动能力,何乐而不为?
再看消极方面:懒人经济最大弊端就是助长了一些人庸散懒的习惯。具体到现在的高校,不少学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按理说,他们本该抓住大学时光,好好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提升自己生活本领,岂料懒人经济却让他们对以往的慵懒生活乐此不疲。看看那些周末一觉醒来便网上叫餐的同学,我们既替他们感到焦急,又对懒人经济颇有微词。
[对策措施]
一是对蓬勃兴起的懒人经济,我们当客观全面审视,并积极规范,助其兴利除弊。具体到高校校园内的懒人经济,我们不妨从学子的思想认识层面着手,加以正确引导和利用。特别是,要让学子们看清懒人经济的利和弊,让他们知晓什么时候该依靠懒人经济,什么时候不能惟懒人经济是从,从而让懒人经济成为学子们的好帮手,校园生活的有益补充。
二是善待新生事物,更应主动担当。应对“懒人经济”,学校应主动补短板、强管理、优服务,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比如在人性化后勤服务上下功夫,在食品安全、供应企业资质上强监管,在提高个人安全防范、动手能力上多引导,让校园服务与“懒人经济”无缝对接
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懒人经济”,会让人变懒吗
淮北文明网:需辩证看待懒人经济 淮萍
政法干警栏目精心推荐:
05-22
下面是留学网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校园贷,欢迎参考。
【背景链接】
据央视报道,4月11日,在福建泉州某高校学生街宾馆,女学生小雨(化名),因卷入校园贷,在催债电话、裸照的骚扰下,不堪还债压力,选择自杀。其父亲称,女儿1997年出生,是厦门华厦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
【综合表述】
小雨的案例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3月16日至4月9日期间,有4则校园贷相关的悲剧被媒体报道。这或是冰山一角,因借贷而被套,举步维艰,甚至走上不归路的大学生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
校园贷顾名思义,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这类校园贷有四大特点。其一,借贷人基本上都是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对校园贷的深入认知更是无从谈起;其二,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翻倍速度极快,让借贷人不堪重负;其三,经常采用非正常手段的催逼还款,例如:裸照曝光、电话威胁等;其四,最后往往是家长出面还款。
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嫌疑人。2016年,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的一份“裸条”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正当合法的校园贷确有必要存在,它们满足了市场所需,急大学生之所急,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购买需要的物品,再通过自己打工、兼职、奖学金等方式还款。但是,有的所谓“校园贷”,顶着校园贷的名义,设置陷阱,充满凶险,暗藏“杀机”,诱使有借贷需求的大学生上钩,然后利用各种暗黑手段围猎欠款的大学生,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校园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
在打击之余更应该深思的是,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到底该如何提高?在频频报道自杀事件后仍然有很多大学生选择校园贷,归根结底是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一方面,缺乏法律常识,法治素养过低。另一方面,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小雨。进而导致了悲剧。
政法干警栏目精心推荐:
下面是留学群公务员栏目为大家整理提供的“2016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拒为导师打工得零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河北保定某大学出了个奇葩导师。从2011年7月起,就读该校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小坡(化名),就被导师王某要求在其管理的公司打工。为其通宵达旦赶项目不说,还不时被要求不去上课,节假日不能回家,而每月报酬仅数百元。
钱江晚报魏英杰评论:
一年后,忍无可忍的小坡拒绝继续为这家公司打工。结果,王某不仅要求他变更导师,还要求他按照“演练”内容当学院领导面道歉,把全部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甚至还给他在“导师评价”上打了零分。
没错,高校里是有学生给老师“打工”的现象。许多学生也干脆称导师为“老板”。但除了正常的学术课题研究,这些活动大多不是规定动作,不在学生的学业范围内。严格来讲,这其实是一种潜规则。从好的方面讲,跟着导师“混”,除了能学到一些知识,多少还能从中获得一定报酬。但就其本质而论,这多少带有强迫意味,很容易变成导师利用手中权力剥削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只是受制于师生不对等关系,当学生的往往不敢不从,敢怒不敢言。
当然了,当导师的一般也不会太过分,总要在某一方面(知识、学分或金钱)满足学生的需求,否则双方很可能闹得很不愉快。但这个王某之所以成为导师中的奇葩,就在于他不仅把潜规则当作理所当然,而且为了发泄私愤,把导师权力滥用到极致,对学生进行打击报复。这不但跌破了为人师表的底线,也跌破了做人的底线。
这出“拍案惊奇”到这还不算完。小坡找学校信访讨要说法,一开始学校居然表示,王某安排小坡到公司实习,并无不妥。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实习,也与课题研究无关,纯粹就是市场项目。校方只因在这家公司占了一点股份,竟然混淆黑白,为王某帮腔,难怪王某打击报复学生的时候如此底气十足。
但潜规则就是潜规则,黑的不可能被涂抹成白的。在小坡的不断举报下,近日该校终于承认审核不力、把关不严、管理不到位,将依据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但也要看到,学生给导师“打工”,本身是一种“灰色”作业,倘若王某不是违反规范给学生打零分,还真不知道怎么追责呢。
这起案例说明,要纠正这种不正常师生关系,避免学生沦为导师苦力,应抓紧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要规范清楚教学与科研的内容,严禁导师“夹带私货”,界定清楚学生参与课题项目的范围,消除灰色地带。此外,高校还应对学生参与导师课题项目和教学实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导师滥用权力。潜规则大行其道,往往在于明规则的缺失,只有建立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杜绝类似破坏正常教学秩序、损害学生正当权益的现象。
政法干警栏目精心推荐:
09-17
考生们马上就要走进既期盼又担忧的政法干警实战考场,希望考生能够调整好心态,发挥出应有水平,考出理想成绩。考虑到社会背景、发展趋势和政法干警的工作性质,留学群政法干警频道考前和大家分享热点主题为“网络谣言”,文章将从标题、开头、结尾和素材积累四个方面为大家提供积累。
【经典标题】
1、别让谣言污染“朋友圈”
2、“网络劫持”式的转载当休矣
3、言论可以自由 谣言不能自由
【经典开头】
1、“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下”。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获得了新的“翅膀”,其传播力和破坏力也呈几何级增长。从抢盐风波,到地震谣言,再到艾滋病女事件,谣言所及,不断侵犯着他人的权利名誉、破坏着社会的公共秩序。因此,对谣言的否定态度,体现着一个公民的基本理性,捍卫着一个社会的起码底线。其间贯穿的一条逻辑则是,自由和秩序是辩证的关系,任何个人的自由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不能突破底线,妨碍他人自由。换句话说,言论应当自由,谣言不能自由。
2、近几年,但凡有轰动效应的社会事件,都和网络有着密切关联。嘈杂的网络声音之下,有冷静的观察,也有无意识的围观;有务实的分析,也有狂躁的诘问;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极端情绪的宣泄。网络的“市民广场”上,客观、理性、宽容、攻击、谩骂并存。甚至有些时候,“存疑、存恶、非理性”的音量,盖过了平和、理性的思考。公平、民主、自由是网络民意的追求,但当人们将极端的情绪宣泄看成是自由,将肆意的攻击当成民主,事实上,我们已经走向了反面。
3、日前,一些人利用微信“朋友圈”散布“警方在医院门口击毙暴恐分子”“西四环又现不明枪声”等谣言,被依法查处。一石激起千层浪,案件引起很多人“吐槽”:“是该管管了”“别让谣言污染‘朋友圈’”……由此而来的思考是:微信时代,我们如何面对谣言?
【经典结尾】
1、正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每一个公民,不仅要懂得自己有自由,还要明确别人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自由。惟其如此,我们的自由才能“交相利”而非“交相害”,言论自由才能真正增进公民福祉、推动社会进步。
2、一位作家说:生活有时候比我们的头脑走得更快、更远,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就已经置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了。传播技术的快速演进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提醒人们思索传播责任、行为边界。切实增强版权意识、从严规范网络转载行为,谨慎握持手中的传播权、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当是“互联网+”语境下,每一名现代公民的自觉。
3、最近,国信办发布了“微信十条”,用文明法治为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立规矩,可谓驱散谣言雾霾的“及时雨”。其实,从1994年中国与互联网开始“全功能连接”,我们“触网”已20年有余,技术进步的发展之下,更应贯穿“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丑”的主旋律,微信时代,更需要沿着这样的逻辑继续出发…
【名言警句】
1、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比尔盖茨
2、谣传就像河流,其起源处极狭窄,而下游越来越宽阔。——博恩
3、因为根本没有正确消息,谣言反倒能立竿见影。——老舍
4、正八经的话你一句也听不到,歪门邪道的话你一句也落不下...
2015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严打拐卖儿童
【背景链接】
儿童被拐案,一直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4年9月,随着电影《亲爱的》上映,打拐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热议。对诱拐儿童的行为,国家一再加大惩治力度,三令五申要严厉打击,但始终屡禁不止。2014年6月,浙江嘉兴一火锅店内,10月大男婴被人抱走,当晚发现失踪婴儿死亡;6月,四川资阳一 4岁女童在小区里玩耍时,被一陌生男子带走;9月,河南郑州一4岁幼儿在超市里被拐走,后被发现是邻家阿姨所为……
【深度解析】
[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博爱童话园”等民间打拐力量异军突起,成为官方打拐的有益补充,一批被拐孩子获得解救。然而对民间力量而言,打拐之路并不平坦,各种难题横在面前,爱心行动也因此变得步履维艰。比如,打拐自愿者人数总量偏少,没有固定资金来源,社会认可度低;在披露打拐信息的同时,容易出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民间打拐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撑,手段有限,解救难度大;甚至还出现利用打拐编造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犯罪的现象,让受害家庭雪上加霜。
打击拐卖拐骗,常常存在种种阻力。由于“敌在暗处,我在明处”,仅仅依靠公安部门的力量,必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同时,打拐需要有力的线索,而这些线索就来自民间。从这个意义上,只有专门机关打拐和民间打拐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解救被拐儿童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保护好民间打拐热情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民间打拐需要的不只是义愤与爱心,更需要理性、科学、合法的方式。
[原因分析]
诱拐儿童案件频繁发生,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其直接原因显然是贩卖儿童有暴利可图。究其根本,却在于销路的畅通与买方市场的存在,让拐卖儿童的行为有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空间。所谓需求决定供应,在利益驱使下,人贩子们知法犯法也就不足为奇。
被拐儿童的购买者很大一部分是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对于“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极为看重,或是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人。这些没有孩子或者是没有男丁的家庭,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甘愿花高价从人贩子手里购买儿童。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通常来自落后的农村地区,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薄弱,不懂得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收养或领养儿童,从而给人贩子可乘之机。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被拐儿童并未卖到无子嗣家庭,而是用作乞讨、卖艺、行窃。这些被拐儿童的命运更加悲惨,他们大都经常遭受暴力,致伤、致残甚至死亡。
[对策措施]
儿童是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纽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拐卖儿童犯罪的打击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各有关部门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齐抓共管、综合施策;更需要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各界力量,发现举报更多犯罪线索,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反拐的氛围,斩断拐卖犯罪的源头。
要明确民间打拐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使之恪守法治...
06-01
2015贵州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及范文: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背景材料】
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最突出的焦点问题,其中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尤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但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国家有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很难得到真正落实。公办学校有限的资源,难以承受外来人口子女生源的压力,多数地方 政府和公办学校总是要优先保证本地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或者拒绝接纳,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提高入学门槛,收取高昂的借 读费。因而,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颇为显著,教育公平问题倍受质疑。
【习题示例】
请围绕“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
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其中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尤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 要基础,必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各级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提供教育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必须强化政府 责任,落实党和国家“努力实现教育平等,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关方针政策,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
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膨胀,并呈现出“家庭化”的趋势。有了家、 有了孩子就有教育需求,而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却遭遇种种障碍:首先是户籍制度的壁垒。由于我国居民的户籍与教育等社会福利相联系,流动人口子女没有户籍 就难以在当地入学,这成为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最大障碍。其次是教育资源的“瓶颈”。城市人口密集,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承受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 压力。最后是地方利益的门槛。出于地方利益考虑,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往往优先保证本地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设置门槛,将 无力负担高昂学费的农民工子弟拒之门外,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很难得到真正落实。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 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教育平等,进而推动社会在和谐氛围中持续进步,就必须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当前我国的现实选择。在社会管理制度难以突破的条件下,各地方政府立足当地实际,采取稳妥的方式逐步推进流动 人口子女“学有所教”是最现实的选择。这不外两条路,一是依托公办学校,二是扶持民办学校。《义务教育法》和有关文件规定,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要“以流 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武汉市的经验表明,只要政府有足够的决心、采取得力的措施,就一定能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落实到位。具备条件的城市政府应借鉴 武汉市做法,保证足够的财政补贴,对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一视同仁,纳入公办学校就读。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引导、支持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发展, 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保证...
05-26
2015陕西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创新社会管理主题
用不断创新回应变革中的新课题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一些基本特征。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时代发展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只有用不断创新回应时代新课题,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社会和谐。
概括起来,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有这样四个层面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经济层面,如何妥善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社会层面,如何妥善解决由社会领域深刻变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层面,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更好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牢固思想基础。在工作层面,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回应这些新课题,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
留学群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05-15
2015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公园拍婚纱照收费
天气渐暖,新人们开始筹划拍摄户外婚纱。近日,不少新人在太庙拍婚纱遇到了交“拍照费”的尴尬:太庙向在此拍摄婚纱摄影的新人收取拍摄费800元,而这里的门票才2元。(4月9日《新京报》)
同样是拍照,在免费公园拍婚纱照和拍普通照却遭遇不同待遇。前者要收费后者则免费,显然对于拍婚纱照的新人来说是有些不公平。有的新人因此而被收取价值不等的费用,令免费公园到底是否应该收取拍摄费用问题成了一个必须要澄清的问题。
也许一些公园面对拍婚纱照收费的吐槽也有苦衷。有的商业婚纱摄影人员,在拍照过程中对草坪、树木及公园内设施存在着破坏现象。另外,有的公园游客较多,拍摄婚纱摄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游客的游览。这些理由确实是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公园拒绝婚纱摄影或高额收费的理由。
公园作为城市公共休闲的服务场所,担负着公益属性。对于因拍摄婚纱摄影对公园内设施、草木造成的损坏,公园方面适当收取一定量的费用在情理上也是可行的。但部分公园收取费用竟高达门票的400倍,显然有“雁过拔毛”的嫌疑。
公园属自收自支单位,但其是公益属性没有变。公园对拍婚纱照收取费用,并没有法定依据,按什么标准收,收多少,所收款项将怎样保管等都没有相应的规定。这也就形成了在公园拍婚纱照收费与不收费、多收与少收的不同情况。到公园拍摄婚纱摄影,不仅是商业摄影机构的营利活动,又确实是新人行使参与拍摄留住美好记忆的权利。对于公民的这种权利行使,公园方面应该有所照顾。
其实,不光在北京一些公园存在拍摄婚纱摄影收费的问题,在广州、山东、江苏等地,也存在着免费公园对商业拍摄婚纱照收费的问题。在公园公益属性越来越被重视的情况下,在公园内拍摄婚纱摄影而面临过高收费问题,不能再成为一本糊涂账了。
破解公园收取拍摄婚纱摄影费用这个问题,尤其需要相关方面加大对公园的投入,夯实公园的公益属性,让各个群体都能享受到休闲娱乐摄影留念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公园收费项目的治理,确保收费的公开规范。同时,不妨从规范公园与商业摄影机构的合作入手,使得公园既能够满足更多游客休息、游览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婚纱摄影新人的纪念需求。
留学群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05-11
2015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精力充沛的广场舞大妈们令人欢欣地跳出国门、走向世界了,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已经成为她们展示风采的舞台。只可惜,因为公园周边居民不堪噪音多次报警,舞蹈队的领队王大妈近日被当地警方戴上了手铐,还收到了传票。在传票上,警方列出她被控罪的理由是“在公园内没理由地制造噪音”——当地法律规定,公园内播放音乐以及制造声音所带来的噪音必须低于35分贝,超过就是违法。
制造噪音并且不受待见的,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游客。“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这是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大约从农耕文明而来的中国人在大自然中生存与奋斗,习惯了大声说话,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很多时候我们还用声如洪钟、抑扬顿挫、振聋发聩这样的褒义词来形容声音嘹亮,出门在外一样推杯换盏划拳斗酒,却忘记了角落里低声耳语或许正在嘲笑我们的老外。还有,那些在卢浮宫里大声喧哗的黄皮肤或许比在门外洗脚的更丢人现眼,不敢相认;甚至,一路欢歌笑语并且留下满地果壳纸屑的旅游大巴上已用汉语写下了警示标识,叫人羞耻。
对了,相比我们的国家电视台曾在大卫像局部打上了马赛克,煞有介事地讲究“文明”,华人当街或在公众视野内晾晒内衣内裤则经常讨得他们的邻居愤而上门,甚至无果后还不得不投诉至警局。去年秋天,嫁到伯明翰的北京姑娘只是在窗把手上晾晒女式内裤,就引得她的英国邻居无比诧异,甚至敲门来问“这儿是不是提供色情服务”。后来她还收到了警局来信,因为附近居民怀疑其从事“非正常活动”。
以上种种,大约并不能简单归罪于文化差异引发的摩擦,一笑置之。而是隐隐地渗出我们对现代文明规范、对规则和法律的忽视,甚至无视。令人遗憾的是,从随意闯红灯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从学术论文造假到贪污腐败盛行,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依旧在对规则肆意地破坏,从封建社会一路沿袭而来的“刑不上大夫”“法外开恩”如今依旧时不时借尸还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起码先要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比如艰难地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种种规范,也比如逐渐习惯在交响乐乐章间不再鼓掌。而后一点,上海的观众,经过多年熏陶和培养,就做得很好。
留学群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