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教师综合素质考点栏目,提供与教师综合素质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教师综合素质考点之年龄称谓部分考点”一文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综合素质是各学段(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必须准备的科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目一。而在对综合素质的考查中,文化素养部分是历年来考生比较头疼的部分,由于考查范围十分广泛且没有什么具体的出题规律,导致备考难度较大。下面对于其中的年龄称谓这一考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希望可以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
不满周岁——襁褓: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2-3岁——孩提:孩提之童。——《孟子·尽心》——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女孩7岁——髫(tiáo)年、男孩8岁——始龀(chèn)、龆(tiáo)年:髫或龆,指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也称作“垂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
幼年总称——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幼年泛称「总角」,幼年朋友称“总角之交”。
10岁以下——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发展语义为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孔子家语·六本》云:“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12岁(女)——金钗之年: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
13、14岁(女)——豆蔻年华: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该词语出自杜牧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5岁(女)——及笄(jī)之年: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15岁(男)——束发、志学: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出处:《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晋书·汝南王传》记载,汝南王名叫司马义,为晋宗室,官至散骑常侍。碧玉是汝南王姬妾,汝南王对其百般怜惜宠爱。乐府诗中,有六首直接描写碧玉的诗歌传世(每首诗的内文中都点出了碧玉的名字)。此后,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20岁(女)——桃李年华:语出陆游诗:“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
05-30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知识:教师“三观”之教育观”一文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欢迎广大考生前来阅读!
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对从教意愿的深浅程度,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情况,所考察教师“三观”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师观占了很大的篇幅,而教育观里面就包含了尤为重要的以下两个知识点,在材料分析题以及选择题当中都经常出现。
素质教育内涵
口诀记忆:提素、个性、创、两全
提素:提高国民素质; 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两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发展教育,提高中华人民素质。在历年的考试中该要求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当中,会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进行提问,素质教育是以( )为根本宗旨。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着重强调每个人先天差异,个性不一,应尊重学生的特点,特长,教师因材施教。这一观点往往会在材料分析题当中体现,要求考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评析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是否践行了或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比如说某个班上,有两个学生始终对某一知识点不明白,一个形象思维比较强,另一个抽象思维比较强,老师针对这两个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我们就说这位老师践行了素质教育理念当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除此之外呢,老师还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非预期结果,将学生的一些非预期行为转化成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认同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实践能力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知识。在这个位置,往年的考题呈现的形式并不只是在材料分析中体现,还会在选择题当中进行考察,其中有一个需要重点区分的知识点,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但是如果在选择题当中一旦出现问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的时候此时所讲的则是创新精神,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此处特别的留意。
两全:所谓两全,指的是素质教育中,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两个知识点。很容易进行理解,如果在某个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中只针对了其中一部分学生进行重视,老师的行为就是违反了素质教育内涵的面向 全体学生的理念;而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占用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环节中的任意一个发展时间,都是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
记忆口诀:学、习、过、人
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要求教师对教学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教育者为中心学习者为中心 (学)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以训练,尊重学生观点与意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内容在考试中以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现,教师要想充分体现出这一理念,就要有学生自己学习,自...
05-26
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综合素质考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随着2017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了对笔试的学习与复习,也有很多同学表示对于知识总是死记硬背,总有记不住的地方。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对知识点中包含的意思与本质没有弄懂,才会导致知识点背不牢固。接下来我将就综合素质中职业理念部分,仔细谈谈到底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深意。
在对于综合素质中职业理念的部分,我们会发现,不管有多少,其中都是围绕着现在与过去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主要指的就是教育。过去的教育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评价学生更多是以成绩为基础,是应试教育;现在的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会知识,评价也不仅仅是看成绩,而是多种方面,是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都有什么,怎样去区分它们呢?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主要有教育对象、教育目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学生评价、教学内容与教育着眼点七个方面的差别:
一、教育对象方面。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是针对一些老师眼中“优等生”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所有的学生没有别老师忽视的。
二、教育目标方面。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考试,所以教育目标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智育、德育、体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的进行。
三、能力培养方面。应试教育只注重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则恰恰相反,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方面。应试教育只要求学生为了考试,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学生评价方面。应试教育主要为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素质教育则要求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需要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
六、教学内容方面。应试教育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不同程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素质教育则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七、教育着眼点方面。应试教育局限于学校,素质教育则重视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以上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05-20
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之三观”,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二:教学观(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第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第二,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第三,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第一,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第二,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第一,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第二,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一,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第二,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04-20
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专业发展意识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对学生学业评价不只是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着自己的发展,关乎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等。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教师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要不断地把自己当前的教学与过去相比较,并从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几年专业发展的方向:要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就,对于自己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做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在规划将来的发展时要着重于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前沿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二)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一碗水”、“一桶水”水平显然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如英语教师首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帮助保持教学的时代性,为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视界。其次,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学生及其具备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晓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诊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特殊学习的需要。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还具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它直接可以运用于课堂生活,为具体的教育情景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
(三)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应做到:第一,提高教学能力;第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合格证明有效期限...
教师综合素质考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