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留学群专题频道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栏目,提供与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分类

 

  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留学群诚意整理“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分类”,只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总会有丰硕的收获!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学习迁移的含义及分类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的影响。此外,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等去解决问题也包含着学习的迁移。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二、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零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既不产生积极影响,也不产生消极影响。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来讲,是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从迁移的方向来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强化练习

  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A.同化性迁移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重点整理

 

  本文“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备重点整理”,由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考点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姓名
书籍
作用
孔子
《论语》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
乐正克
《学记》
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教育学专著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分类包括: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二、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五、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七)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七)”,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七)

  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09.班集体的发展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11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班级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11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

  11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13.班主任工作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进行品德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其工作的重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14.课堂气氛主要包括积极的课堂气氛(最理想)、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

  115.课堂纪律的类型主要包括: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指导下)、集体促成的纪律(学习兴趣小组)、任务促成的纪律(具体任务)以及自我促成的纪律(自律)。

  116.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特地啊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17.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间接性等特点。

  118.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119.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120.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121.福勒和布朗把教师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

  122.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123.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表现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等方面。

  124.职业倦怠主要表现有情绪枯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6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六)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六)”,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六)

  德育

  10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

  10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依从、认同、内化。

  10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104.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讲道德判断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包括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纪守法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05.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0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想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7.德育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方向,疏导为主;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影响要一致,理论实践要统一;严格尊重相结合,正面约束定规则;集体个别共存活】

  108.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品德评价法、体谅模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6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五)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五)”,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五)

  学生发展心理

  8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包括: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批判性与创造性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青春期冲动性与压抑性并存。

  85.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依靠感觉】、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逻辑思维】。

  86.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提出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要注意:“最近发展区”、“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教学最佳期)”。

  87.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操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88.中学生情绪特点包括情绪的自主性(独立性),情绪活动的丰富性、情绪体验的跌宕性(波动性、不稳定性、冲动性),情绪的逆反性、情绪的心境化。

  89.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表现:复杂性与简单性共存、强与弱共存、稳定与波动(冲动)共存、外露性(开放性)与掩饰性(内隐性)并存。

  90.中学生情绪调节的主要方法:转移法、补偿法、发泄法、升华法、调节认知(认知改变)、积极的自我暗示、幽默。

  91.人格特征包括:整体性(整合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功能性。

  92.气质的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93.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94.认知风格可以分为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

  95.奥尔波特把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个别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96.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97.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98.佛洛依德把人格机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遵循快乐)、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

  99.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学前期(3~6岁)的主要危机是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青春期(12~18岁)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9.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神经衰弱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00.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消退法、代币奖励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四)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四)”,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四)

  学生学习能力

  6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6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②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③根据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在学习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

  在学习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67.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型冲突。

  68.学习动机的功能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69.奥苏贝尔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的,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分。

  70.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把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7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构,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72.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学业求助)。

  73.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74.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口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75.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用表格等。

  76.前摄抑制是指先前所学内容对后学信息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面所学的内容对先前所学信息的影响。

  77.过度学习以150%为最佳,效果最好。

  78.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提出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79.“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提出了三条主要学习定律: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

  80.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基本规律包括: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8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以观察学习为主,其理论依据是替代强化。

  8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8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

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三)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三)”,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三)

  学生认知过程

  4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4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

  46.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如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三种特性。

  47.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48.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49.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51.思维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

  5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思维的敏感性。

  53.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5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55.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逆向搜索法策略。

  56.加涅把学习结果分成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把学习层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57.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58.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命题和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是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5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60.技能包括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操作技能的主要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以及动作结构的减缩性。

  61.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练习中出现的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62.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63.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64.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

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二)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二)”,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2016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二)

  课程

  35.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性质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根据课程修习分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管理分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根据课程形态分类,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6.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37.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8.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9.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评价。

  教学

  40.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使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4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4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43.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直观启发巩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理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思想要统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6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