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散文赏析栏目,提供与散文赏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
耿建红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首记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棋:“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棋就是一只文狐,所以才能写出风俗关语言关人情关统一的《端午的鸭蛋》。他用了一千六百多宇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描写了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让读者通过小小的鸭蛋就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浓郁风俗和文化意味。反复朗读此文,只觉得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浑然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一、风俗美
风俗美,美在家乡风俗的独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端午风俗差不多。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有何独特吗?当然有!
作者先介绍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这是全国各地差不多都有的风俗,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却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
越是有特色的风俗,就越能体现一个地方。“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觅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口,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觅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为什么要吃“十二红”呢?吃十二红代表着老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因为红是红火的意思,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咸鸭蛋越红,就越能成为十二红。这样十二红就把咸鸭蛋与高邮紧紧的连在一起。
风俗美,美在风俗所引发的自豪感、思乡情。
课题是《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会由端午想到鸭蛋呢?因为鸭蛋的确是作者的故乡一一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挂鸭蛋络子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高邮的鸭蛋”到底有哪些奇异之处,让作者一直引为自豪和怀念呢?作者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接下来又介绍高邮的腌蛋天下独绝,不仅引用清代诗人袁枚对高邮鸭蛋的描述,而且还拿高邮咸蛋同别处的咸蛋做对比,口的是为了突出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句中的“特别”和“肃然起敬”,突出了高邮咸蛋在外乡人心中的地位。“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实在”就强调突出作者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如许的内涵和品质。原来一个小小的鸭蛋居然包含着这么浓郁的风情,读完全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家乡风俗的美,还从平淡语言中读到了一腔自豪情和一颗思乡心。
二、人情美
人情是指人际交往中所...
在我三岁那年,父母亲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丧生。哥哥与我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因有了哥哥的关爱,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没想到,十二岁那年,一场矿难又夺走了我唯一的亲人,哥哥也撇下了我。那时候,嫂子刚刚嫁到我家。
没过多久,就有人给嫂子说媒,对方是一个死了老婆的屠夫,家境不错,人也结实。嫂子问了一句,“带着小明行吗?”那个穿红戴绿的媒婆便再也没有登门。此后,又有几家相继来说媒,嫂子始终只有一个要求,带着小明可以,不然就不行。
嫂子是殷实人家的女儿,当初嫁给大哥时,遭到了家人的竭力反对,甚至要和她断绝关系,可是嫂子仍然嫁了过来,她看重的是大哥的人品。
大哥去世后,嫂子没少受娘家人的奚落,逼她早日改嫁,她那蛮横的弟弟甚至扬言要烧了我们的房子。嫂子还是那句话,“改嫁可以,必须带上小明。”尽管嫂子美丽贤慧,但谁家又愿意她拖着个累赘嫁过去?她的家人气得直跺脚,再也很少来往。
嫂子在一家制衣厂上班,一个月才一百多块,有时厂里效益不好,还用积压的劣质服装充作工资。那时,我正念初中,每个月至少得用三四十块。嫂子从来不等我开口要钱,总是主动问我,“小明,没钱用了吧?”一边说一边把钱往我衣袋里塞,“省着点花,但该花的时候不能省,正长身体,多打点饭吃。”
我有一个专用笔记本,上面记载着嫂子每次给我的钱,日期和数目都一清二楚。我想,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嫂子的养育之恩。
中考之前,我对嫂子说,“嫂子,我报考了中专,可以早一点出来工作。”嫂子一听,愤怒地看着我,“你怎么能这样,你将来要考大学的。不行,得给我改过来。”第二天,嫂子不由分说地拉着我去找老师,硬是将志愿改了过来。
我顺利地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嫂子得知消息,做了丰盛的晚餐庆贺,“小明,好好读书,给嫂子争口气。”嫂子说得很轻松,我听得很沉重。
第二天,嫂子是红肿着眼睛回来的。我问她怎么了?嫂子沙哑地说了声,没事儿,刚才让沙子撞进眼睛里了。说完赶紧去打水洗脸。第三天她弟弟过来嘲讽她,我才知道,嫂子是为了给我筹集学费,去向娘家借钱,被娘家人赶了出来。
看着嫂子还有些浮肿的眼睛,我说,“嫂子,我不念书了,现在文凭也不那么重要,很多工厂对学历没什么要求……”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嫂子一巴掌打了过来,“不读也得读,难道像你哥一样去采矿呀!”嫂子朝我大声吼道。嫂子一直是个温和的人,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发火。
那段时间,嫂子总是回来很晚,每次回来都拎着一个大编织袋,疲惫不堪。我问她袋子里装的什么,嫂子始终不给我看。有一天晚上到同学家取书,远远的看见路灯下蹲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面前铺着一块白布,上面摆满了鞋袜、针头线脑什么的。是嫂子。
我没有走过去“揭穿”嫂子,远远的看着她时而躬着身和别人讨价还价,时而把零碎的钱理了又理。昏暗的灯光下,嫂子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十一点半,嫂子才提着编织袋回来,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一脸疲惫,却绽满笑容。看见我坐在桌前温书,走过来摸摸我的头,“小明,饿了吧?嫂子做饭给你吃。”我背对着她点点头,不让她看见我眼里盈满的泪。
那天晚上,嫂子晕倒在了厨房里。我听见轰隆一声之后冲进厨房,她侧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我赶紧将她背往医院。
医生说嫂子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贫血,加上劳累过度才导致晕厥。我要在医院照顾她,被嫂子轰了出来...
向前走,能走多远走多远
有师徒两位僧人,从很远的地方去灵山朝圣。一路上一边乞食一边赶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息。因为在行前,他们发了誓愿,要在佛在佛诞日那天赶到圣地。作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诚、不妄语,何况是对佛陀发的誓愿呢!
但在穿越一片沙漠时,年轻的弟子却病倒了。这时离佛诞日已经很近,而他们距灵山的路还有很远。为了完成誓愿,师父开始搀扶着弟子走,后来又背着弟子 走,但这样一来,行进的速度就慢了许多,三天只能走完原来一天的路程。到了第五天,弟子已经气息奄奄,快不行了,他一边流泪一边央求师父:“师父啊,弟子 罪孽深重,无法完成向佛陀发下的誓愿了,并且还连累了您,请您独自走吧,不要再管弟子,日程要紧。”师父怜爱地看着弟子,又将他背到背上,边艰难地向前行 走边说:“徒儿啊,朝圣是我们的誓愿,灵山是我们的目标。既然已经上路,已经在走,灵山就在心中,佛陀就在眼前了。佛绝不会责怪虔诚的人,让我们能走多远 走多远吧……”
这则故事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居士讲给我的。
他说,他年轻时经商,在商海中搏命,赚了一些钱,挣下了一份产业。这中间,有失败有成功,有笑声也有眼泪,但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却总是离家人的期待 和自己的欲望差很远。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则师徒朝圣的故事,大受感动之后,翻然悔悟。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是朝圣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誓愿,由于各 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目标和实现誓愿,尽管每个人的目标和誓愿都不相同。其实只要你上了路,向目标靠近,你就已经到达了,因为每个人的 灵山都不一样。关键是你要整装上路,要向前走!能走多远走多远……
给自己寻找一份痛楚的感觉!
一位七岁的小女孩,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削一支漂亮的铅笔。起风了,很大,吹开了门,小女孩站起来准备去把门关上,没有想到,门框打在她身上,小女孩跌倒了,铅笔尖戳穿了小女孩的胸腔,刺进了心脏,仅剩下半截露在外面。
女孩的母亲紧张但没有慌乱,打了急救电话,然后把女儿平放在床上。小女孩挣扎着喊疼,要求母亲把那支插在她心脏中的铅笔拔出来。母亲犹豫了一下,没有同意,并告诫女儿,不经妈妈的同意不允许拔出,有疼痛可以告诉妈妈!
最后,小女孩得救了!医生的解答很简单,也有科学依据:小女孩受到了很严重的创伤,但她没有失去过多的血液。铅笔如果拔出来,血液会顺着伤口汹涌而出,即使是抢救及时恐怕也无力回天!医生说小女孩的母亲做得很对,并说,小女孩的生命是由她母亲的医学知识救回来的。
母亲的回答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当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女儿很听话,她听从了我的决定没有把铅笔拔出来,我知道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这正是我 所需要的!我想,如果把铅笔拔出来,女儿恐怕认为这样就可以解脱了,但她就可能沉沉睡去而不再醒来。在急救车上,我只是不停地问女儿,你痛吗?女儿点点 头。这给予我很大的希望,她有意识,能感觉到疼痛的存在,证明她在抵抗这种痛苦,她在与生命抗争,与死亡搏斗!女孩的母亲肯定地说,是疼痛感给予了女儿第 二次生命!
如今,女孩健康地生活着,而且生活得非常健康。
只是医生无法理解,小女孩的心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应该比较脆弱,不能再受丝毫的打击。可事实恰恰相反,现在的这个小女孩却无比坚强,心理承受能力是普通孩子无法比拟的,这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同样...
散文赏析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