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栏目,提供与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案是每个老师都要提前做好的工作,这是为了能够教好学生。下面是留学群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留学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1、每人分2枝铅笔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10枝铅笔,请每组的1号同学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给几个人?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
分完了没有?
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
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
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活动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请这组的同学说,每人分3枝,谁来说?……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 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
新的一个学期到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校更多的新知识,那么一个出色的教师肯定也会需要一份出色的教案设计,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 )盘,还剩( )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 )盒,还剩( )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 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 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 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 师:为什么用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