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望月教案栏目,提供与望月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03-23
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望月》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谈话导入
1.当当当当当
(听到这个开场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对待悟空,老师仿佛在说:“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时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台和我们的教室是一样的一样的啊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文章《望月》,齐读课题
2.这样读是不是让月光太亮了,看看这幅图,想想月亮停留自爱空中的那种感觉,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谁先来读一读呢?
(1)指名读
(2)老师还在不断地交流
二、新授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谁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1)屏幕出示,学生读
声音这么嘈杂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如果有让你心动的词语,让我们划下来,细细地品味,可能让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问题要整的精神,一个问题就带动了学生全文的朗读,很用心的设计。)
(2)师生交流
(3)指名读(配乐)
美文、美读、有没有同学自己推荐自己来读读这首诗篇的呢?学生自己推荐读
教师点评:如果让我们沐浴在这宁静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怪作者晚上不睡觉,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夜色,其实谁不着的不断有作者,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2.谁愿意读,我和小外甥对诗的那一段话
指名读
出示:诗文
这些诗都镶嵌着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文中都有哪些内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3.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月在诗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变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齐读文中带有月的诗句
(3)有月的诗歌多如繁星,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歌呢
(4)师生交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
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
(5)教师范背:《春江花月夜》配乐,让我们在这样动情的音乐声中好好地颂颂有月的古诗
(6)学生吟诵
3.让我们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1)学生说:……
(2)表情要是在动人一些就更加绘声绘色了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惊讶
(4)老师不改一个字,同样是一首诗。(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诗的排列方式)
出示:
(这里又是老师的一大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不管是否恰当,但是我觉得处理得很好...
望月教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