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格物致知的意思栏目,提供与格物致知的意思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3-17
相信大家从学习至今都听到过,看到过很多的成语,但是还是有很多依然不解其意,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格物致知的意思及成语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基础释义
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详细释义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示例】: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出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使用示例
1、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
2、他以“格物致知”阐述其认识论和方法论。
3、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
4、“格物致知”是传统文化与知识论的重要概念,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5、程朱“格物致知”论的失败正是其整个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它对理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之发展滞后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近义词
致知格物:推究事物原理法则总结为理性知识。
造句
1. 这孩子喜欢格物致知,打破砂锅问到底。
2. 格物致知了解事物的构造后,我们才可以有所创新。
3. 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
4. 我们要格物致知探求事物的本质,不能略知一二就放弃。
5. 安玓,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而你的特长,就是格物致知。
6. 原指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7. 懂得格物致知的道理后,我们便不会成为守株待兔的人。
8. 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9. 六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实际上,“格物致知”包含更多的还是“即物穷理”的意思。
11. 白崖书院少主孔庖,年方志学,却独自一人踏上格物致知之途。
12. 他以“格物致知”阐述其认识论和方法论。
13. 学习模式开启,进入格物致知状态。
14. 瓦特格物致知蒸汽的原理,才发明了蒸汽机。
15. 万物皆有道,格物致知,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想学习这个成语的朋友赶紧来看看这篇文章,下面留学群小编为你准备了“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以解释为:
1.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心得感悟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拓展阅读:成语格物致知解释
1.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示例: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参透事物本质,掌握知识本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好的领导,要使自己伟大的目标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必须首先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了解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
了解了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才能坚定信念,不忘初心;
坚定信念,不忘出现,才能端正心态,集中精力搞建设;
心态端正了,才能身先垂范,以身作则;
身先垂范,一身作则,才能把人际关系捋顺,家庭和睦;
人际关系搞好了,家庭和睦了,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国家治理好了,才能在国际上有威望,才能万国来朝。
...格物致知的意思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