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洋品牌

留学群专题频道洋品牌栏目,提供与洋品牌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洋品牌指的是外国企业原创的品牌,是民族品牌,自主品牌的对立面。

2012年河北公务员面试热点:“洋品牌”频陷“质量门”

06-15

标签: 河北

 


 1.味千拉面“骨汤门”:味千拉面将其送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物营养与分析研究室的检测样品——“骨泥浓缩汤料”稀释36倍出卖,每碗汤的钙含量宣传为1600毫克,而实际只有48.5毫克,存在虚假宣传的现象。

  2.肯德基“豆浆门”:近日有网友发现肯德基 “醇豆浆”并非消费者理解的现磨现做,而是由豆浆粉调制而成。肯德基做出回应承认,只有北京市大部分肯德基餐厅供应的醇豆浆是由浓缩豆浆调配而成,全国其他地区的肯德基醇豆浆由豆浆粉调制,而肯德基未以“现磨现做”宣传过此产品。

  3.近日,网友发帖曝光麦当劳北京密云鼓楼餐厅门前大量包装破损、被烈日暴晒、包装内水汽蒸腾的汉堡原料面包。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表示,该批次面包已被处理,决不使用,并已对该餐厅进行严肃处理。

  4.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在其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毒隐于衣——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中指出,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部分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而医学实验证明这类激素可能导致性早熟,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雄性体征的发育。

  5.香港消委会日前调查了30款面膜,包括13款睡眠面膜及17款保湿、滋润面膜,其中17款面膜验出含可致敏感的防腐剂,香奈儿、BodyShop(美体小铺)、欧莱雅、碧欧泉、屈臣氏等品牌都赫然在列。

  相关评论

  1.《深圳商报》专家观点:本土监管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连日来,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具”事件还未完全落幕,兰蔻、碧欧泉就被查出“问题面膜”,然后,味千拉面、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又卷入食品安全风波……“洋品牌”在中国陷入了一场“信用危机”。

  专家认为,“洋品牌”在中国的“失信”与行业标准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有关。解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问题,迫切需要使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惩处力度。

  2.《人民日报》杜海涛:是谁宠坏了某些洋品牌?

  一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后,用国内外两个理中国公司,在生产销售环节存在漏洞。而消费者盲目竞购、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更让个别洋品牌出现质量问题。

  普通百姓的盲目追捧成为洋品牌放松管理、降低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许多国人心目中,“进口”、“外国货”都是质量的保证。一些洋品牌特别是一线品牌,往往有强大的广告宣传作为支撑,并辅以文化、格调内涵,聘请国内外名人做代言,让消费者像“追星”一样对其产生崇拜,甚至使一些国外二、三线品牌在中国跃升为一线品牌。

  其次,一些政府监管部门也过分迷信洋品牌,甚至以仰视的姿态,给予洋品牌“超国民待遇”,动辄开出诸如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绿色机制等优惠,放松监管,这事实上造成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消费和管理上的双重扭曲。

  3.《中华工商时报》郭钇杉:企业需自律,市场秩序需完善

  对于现行问题,业界人士表示,一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足够的威慑力,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就像肯德基的“醇豆浆”就是文字讨巧,变相引导顾客误解是“纯豆浆”,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有意无意误导消费者,而消费者权益维护途径单一,企业往往对不诚信行为心存侥幸;另一方面,现在的市场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手段,除了罚款还是罚款。所以,无论是肯德基“豆浆门”的欺骗,还是麦当劳的违规操作,除了消费者...

美华人戏谑洋品牌“脸谱”被译成“非死不可”

04-28

标签: 脸谱 洋品牌

 本文《美华人戏谑洋品牌“脸谱”被译成“非死不可”》由留学群(liuxuequn.com)04月28日转载于环球网。 据美国中文网4月26日报道,许多洋品牌会根据发音选取中文翻译,比如Wal-mart“沃尔玛”、CocaCola“可口可乐”、Macy’s“梅西百货”;也有的中文译名不止发音相近,寓意也十分贴合商家经营特色,如BestBuy译为“百思买”、IKEA译为“宜家”等。不过,最近美国华人圈内流传着一些搞怪中文店名,虽略带戏谑但让人倍感亲切。

“强力推荐缺德舅的酸奶和tart(馅饼)”、“到猴父子买了牛排”,这些都是“吃货”口中最常听到的名字。以出售各种有机食品、在华裔消费者中积累不错口碑的两大连锁超市TraderJoe's和WholeFoods,被华人食客分别音译为“缺德舅”、“猴父子”,带点戏谑意味的音译传神又亲切。

连锁量贩店Costco可能是搞怪中文译名最多的洋商家,“抠死抠”、“靠死抠”、“靠死磕”,这不仅是谑称,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消费者对商家的看法。Costco每月都会有部分商品折扣优惠,但近年来华裔消费者纷纷抱怨折扣越来越不给力,食品、日用品等招牌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消费者们发挥“聪明才智”,“靠死抠”便应运而生。另因商家对会员卡使用的检查越来越严格,退货政策也比过去收紧许多,有消费者只能“靠死磕”与商家据理力争,由此Costco得到了第三个谑称。

即便像BestBuy这样已有中文译名的商家,也仍逃不过华裔消费者的“毒舌”。“败死败”、“败死呗”都较常用,Macy's也得到一个“没戏”的谑称。而法国奢侈品龙头“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因其缩写LV与计算机汉语拼音系统中“驴”的拼音相同,因此LV包如今又被译成“驴包”。而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脸谱”也被许多华人用户直接音译为“非死不可”。苹果公司的产品也遭遇了新译名,iPhone被音译为“爱疯”,iPad则被译为“爱怕”,今年3月推出的NewiPad也被赋予“牛排”一名。

此外,还有不少搞怪音译也是消费者常用的,例如折扣券coupon往往被译为“哭胖”、“胖子”,而各种商品又有各自的“胖”,奶粉“哭胖”被称作“奶胖”便是由此延伸而来。(周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