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涉外交往礼仪栏目,提供与涉外交往礼仪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秘书礼仪是指秘书在与人交往时所使用的表示友好和互敬的具体的行为举止,如握手、打招呼等。那么大家知道秘书涉外交往礼仪有哪些吗?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的“秘书涉外交往礼仪”,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www.liuxuequn.com)查看。
1.涉外礼仪的含义
涉外礼仪是指对外交往时所使用的国际通行的礼节和仪式。它与我国的传统礼仪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点。
2.涉外礼仪的特点
涉外礼仪也可称为国际礼仪。
与我国传统礼仪相比,它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2)强调女士优先
3.涉外礼仪的原则
(1)不卑不亢,互相尊重
(2)入乡随俗,求同存异
(3)女士优先,注重次序
日常公务礼仪
一、仪容仪表
仪容通常是指人的容貌,包括未被衣服遮住的身体的部位.
仪表是指人的整体外貌,包括面貌、衣着和饰物。
对秘书人员来说,仪容和仪表的基本要求如下:
头发要勤于梳洗和整理,不能有头皮屑或油汗味;
发型要整齐美观。男性不宜长发披肩;女性留长发不要遮住眼睛,染发要慎重。
面容要保持干净,特别要注意耳朵、鼻孔、脖子、指甲缝等易疏忽的部位。
衣服应天天换洗,并熨烫平整。
二、正确的着装与服饰搭配
服装是由面料、款式、颜色这三个要素组成的。
穿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着装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味和教养,也会影响秘书工作。
衣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职务,应显出秘书人员的大方、精干、务实、可信的风格。
在此,我们仅从礼仪的角度探讨着装问题,即使衣着合乎身份、维护形象、符合礼仪的原则和方法。
着装的基本原则
着装的基本原则是国际通行的TPO原则:
T(Time)时间;
P(Place)地点;
O(Object)目的。
在为自己挑选服装时,不可忽视TPO原则。
(1)时间
一年有四季,四季的着装不同;一天分昼夜,昼夜的着装有异;一个星期有7天,5天工作,2天休息,所着服饰也不会一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白天工作或休闲所穿的服饰,与晚上进行社交活动时所穿的服饰有很大差别。在涉外活动中,更要重视这一点。
(2)地点
地点的变化也会影响着装。在工作单位应该穿正装,但如果把正装穿到休闲场合,就显得不伦不类。
(3)目的
对目的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讲:
一方面是做事的目的,如参加会谈或主持典礼;
另一方面是人们希望通过服饰传达给别人的印...
03-05
涉外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有三点:第一: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假如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他找人家毛病。那天一个同志跟本人讲了,说金老师你挺精神,但你有个问题,你背比较驼。本人说本人没办法,本人这出过车祸,本人腰直不了。“那你牙比较黄。”把本人气坏了,本人说“本人又不咬你,关你甚事?”你不能让人家不高兴。本人们这里说的重视是欣赏,比如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为什么欣赏?为什么客人来了要“坐、请坐、请上坐”?欣赏,为什么要使用尊称?欣赏。第三: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本人,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本人们在涉外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会见,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称为拜会或拜见。中国统称为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
跟英国人打交道,要注意下列三点:一不要系带条纹的领带;二不要把王室的家事作为谈话的话题;三不要把英国人通称为英国人,而称“大不列颠人”,就会使所有的英国人满意。
欧美人忌讳谈论其私人性质的问题。比如:“你多大岁数了?”“你结婚了没有?”“你有多少收入?”“家住在哪儿?”都不便询问。因为欧美人希望别人承认自己的权利,也尊重别人的权利。随便询问个人问题,等于冒犯了他的尊严。
德国人比较注重形式。在与德国人打交道时,如果对方有博士等头衔,要使用这个称呼。朋友们见面或离开,总是互相把手握了又握,这样,他们就会高兴。如果帮助对方把外衣穿上,那会更显得亲热。
如果到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要是应邀到主人家里作客,一定要准时到达。可不要忘了给女主人带几束单数的鲜花,最好是5朵或7朵。
与东南亚国家的外宾相处,交谈时不要跷“二郎腿”。假如无意中把一只脚颠来颠去,以至鞋底朝向了对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表现。
在印度、印尼、阿拉伯国家等,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也不能用左手传递东西。
在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的头顶。
在南美洲国家,交谈时要亲热,要离得近近的,说话时文静地把嘴凑到对方的耳边,但不可粗放而失庄重。
在拉美,不要赠送与刀剑有关的礼品,因拉美人认为,赠送刀剑意味着割断关系。
伊朗人称好不伸大拇指。
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赞同,点头表示不同意。
伊朗人对婴儿眼睛特别敏感。外来人对婴儿眼睛要三缄其口,若出言不慎,母亲可能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
对待欧美上年纪的人,说话做事更要注意。如果他(她)们上楼梯或爬山,千万不能扶他们。东方人认为能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把,是对老人的尊敬。而欧美老人恰恰相反,别人扶他(她),他们觉得这样有失体面,反而招来不快。因为他们虚荣心很强,总希望自己以充满青春活力的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他们讲究化妆,就是为了使青春永驻。所以“老”这个词是不受人欢迎的。
要是到拉美国家去,在大街上走路时要十分注意:两男或两女在大街上走,千万不能手拉手。在我们看来拉手搭肩是友好的表示,而拉美人却有另外的理解。因为拉美地区的同性恋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和鄙视,在大街上成双成对的男女挽着胳膊走,被视为自然,而同性男女拉着手走路,会被误认为是同性恋者。
...涉外交往礼仪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