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生本教育读后感

留学群专题频道生本教育读后感栏目,提供与生本教育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生本教育读后感(经典十三篇)

09-15

 

生本教育读后感 篇1

  尊重,教育前行的基石!

  ——重温《教育走向生本》感悟

  《教育走向生本》是七年前我在学校进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时反复研读的一本书,贯穿全书的“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理念,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论述令我耳目一新,书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翔实的生活实例和教学案例阐明的观点和方法使我受益匪浅,靠着这本书和专家的指导,我校在用生本教育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如今重温《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仍然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希望通过生本教育实现这样一种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而让我有新的切身感悟到的是作者试图通过这本书向每一位读者传达的心声——教育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教育前行的基石!

  1、尊重源于自然。

  严春友在《大自然的智慧》说到: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我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总是一个幼稚的孩子,他只是自然有机体的一个共同部分,就像一棵小草只是她共通的一部分,人对自然的资格是什么!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只是海中的一滴水。虽然这一滴水也反映了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然而,人们却情不自禁地宣称要用水滴代替大海。

  与自然的智慧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作呕的苍蝇蚊子,美丽的花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渺小的尘埃,都是大自然精湛的艺术作品,展现着大自然博大精深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事实上,人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也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虽然人类细胞被多次替换,但这种顺序不会改变。

  恐怕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大脑,它让人快乐、悲伤、思考、理解和想象。用人类的全部智慧创造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的。让这一万亿细胞一起工作是人类智慧所不能及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尊重它们,就像尊重我们自己一样。

  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忽视人性生活,努力改造和支配学生。自然把人创造得如此美妙,数十万年的生命延续使儿童所具有的发展天性、学***存在于生命种子内部结构之中,教育的本体是学生自身,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依靠生命体去进行教育,应当通过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机,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对景生情,才能触悟事理,才能最终塑造人格和形成智慧。

  2、尊重强调适合。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运用了很多生活实例来阐明其观点,其中的“当鞋合脚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