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知足常乐作文栏目,提供与知足常乐作文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9-13
对于很多现代年轻人来说,知足常乐似乎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一类人的代言词,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这种知足常乐的生活中得到乐趣。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努力去做一个平凡的人,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在平凡之中寻找快乐,获得自己的人生的精彩。
翻开历史的书籍,自古以来,许多的诗人都用它们的笔书写了知足常乐的美好心境。
陶渊明不在意世俗的喧哗,凭借心远地自偏的意念处在平凡的世间,他用一颗平常心去体验平凡的生活,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他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了闲适的快乐。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诗意地生命开垦出最美丽的田园,他获得快乐,获得潇洒,获得闲适,他活在知足常乐中。
同样,惬意的刘禹锡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草庐之中的自在更是让人羡慕。他凭借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情操体验平凡的生活,他自得在阅金经,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舒适惬意之中,他不因陋室的简朴、地处的偏远而凄凉,却因无乱音扰乱两耳而自在,他活得恬淡,活得满足,活在知足常乐中。
而今,在物质繁华,生活色彩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爱有这样的一种知足常乐的心境。知足常乐,知足在合家团聚的那一刻中;知足常乐,知足在感受幸福和关爱的那一瞬中,知足常乐,知足在珍惜学习的每一分秒之中。老师知足常乐,知足在教书育人,培育桃李上,医生知足常乐,知足在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上,农民知足常乐,知足在辛勤耕耘,获得丰收上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快乐,活得精彩,因为我们不求别的,只是活在知足常乐中。
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发现生命的美好和灿烂,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为过高的目标而烦恼。让我们每个人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态,用平凡的心看待平凡的生活,活出自己生命的本色。
知足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追求的人生品格;是一种理智的人生步伐。知足常乐并非畏葸不前,而是在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放矢有度。
如同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停下观赏或咀嚼它,只想一心一意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过程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发觉最终到达一个荒漠。”可见,我们在大多时候都在力追寻更加美好的境界中,也在悄无声息的失去原本可轻易得到的东西。
漫溯历史的长河,多少文人武士在知足常乐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种成功,在名利的争夺中回归自己的本性,在世俗与清之中,懂得急流勇退,定位自身,在知足常乐之中得到更为崇高的精神砥柱。
纵观今朝,在奔流之中的利益与欲望膨胀的虚荣心前,多少人为之折腰。桑佛说:“虚荣心是所有恶德的源泉。”在利益的诱惑下,使人们丧失了原本的准则。或许,知足常乐,才使人们在人生道路的追逐上得到放松,回归本真。知足常乐,如同冰心,国家为她盖造独立院落,让她能安心创作,但冰心婉言拒绝。她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知足于自己所拥有。
知足常乐,使我们在奔忙之中寻早到属于自己的本真;使我们在竞争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坚持自己的基本准则。
《送东阳马生序》最让我受启示的是作者原吃不饱还能读出那么好的书来且当时的教学...
07-13
史记曾云:月满则亏,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知足会带来意外的收获。对于当前的条件和成就有一定的满足感,会使人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在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能够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去处理。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丢了马不抱怨,对于得良马而不得意,在别人安慰他儿子腿断时,能够以一直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些知足最终使得他的儿子幸免于难。所以说,知足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
知足会让人感到安逸。陶渊明隐世于山林,远离了他所厌恶痛恨的官场,自己开始了“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的悠闲生活。官场的利益,使得人们贪婪得像一匹匹饿狼,在疯狂的抢夺这名为“百姓”的“肥肉”。但他们却生活的并不安逸,每日都在冥思苦想:“怎样才可以多得到一些”欲望就是如此,想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贪婪的人就是被雪球追赶的人,只有马不停蹄的跑,才可以保存性命。有人乐此不疲,而靖节先生却满足于自己,没有被这欲望的吸盘束缚。想象着一片世外桃源,每日打理打理田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好不潇洒,好不安逸。
知足者常乐,却不是每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乐。没有目标,没有梦想,整日浑浑噩噩的虚度年华,是不会感觉到快乐的。高考的大多数人经历的最紧张的一场战役,高三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宝剑锋冲磨砺出,当成功度过的人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一定是眼中含笑的。相反那些没有为自己努力过的人回忆起来一定是锥心刺骨的痛,是悔恨的。
知足常乐,不要心急,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未来一切都会有的。
古人的老话“知足常乐”现在已经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句话。我认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应简单化、机械化,否则会影响自己的三观,害人害已。
我的解读是,应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待这句话。既要有所知足者,又要有所不知足者。
物质和金钱上,一个人应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不能为了金钱,而丧失人格,或牺牲健康与生命,甚而至于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一个人在物质欲望上过于贪婪,自私自利,就会失去自我,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当年,李四光、钱学森等留美博士,在美国学有所成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待遇,冲破了重重阻碍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正是因为他们在物质上的知足,才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塑造了那个时代真正的“常乐者”。
也许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应不“知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事物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精神追求上、个人文明素质及知识的追求等方面,则千万不要轻易“知足”。在这些方面就轻易知足了,满足于现状,那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表现。这样的人多了,不但个人难以进步,国家、社会也难以前进。于国于家于已皆为不利,这样的人多了,岂能乐得起来!
在这些方面,一个人唯有不知足,才能不断地前进。爱迪生想来大家应该很熟悉,他在成功地发明某一样东西之前,往往经历了成百成千的失败。失败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经历的失败多,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越挫越勇,终获成功!所以正是知识上、理想追求上的“不知足”,才造就了爱迪生的“常乐”!也正是他用一人的“不知足”,成就了千千万万的世界人民的“常乐”!
总而言之,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知足常乐”,做一个笑口常开的常乐者。
知足常乐作文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