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社会心理学栏目,提供与社会心理学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社会心理学曾经被看做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而今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科学而存在。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社会-社会心理学。但是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则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合。
09-21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考生应该抓紧时间进行备考复习,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1.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是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星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2.研究范围
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层面,即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3.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两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推荐阅读:
...09-21
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
(1)哲学思辨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从占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在这一阶段,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和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起的,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经验描述阶段
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社会经验的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这一时期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到了直接的“催生”作用。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和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3)实证分析阶段
实证分析阶段白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麻用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社会心理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该时期出现n午多用实证方法研究礼会心理学的著名学者,主要有:瑟斯顿和李科特在态度测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谢里夫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K.勒温是社会心理学之父。F.H.奥尔波特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推荐阅读:
09-21
考试考得就是知识的储备量,为了做好考前的知识积累,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主要原则
一是价值中立原则。
二是系统性原则。
三是伦理原则。
(2)主要方法
一是观察法。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
二是调查法。调查有口头调查和纸笔调查。口头调查即访谈,纸笔调查就是问卷。
三是档案法。档案资料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等。
推荐阅读:
...09-16
在备考复习的时间里,考生应该把心思放到学习上面,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与自我”,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社会化与自我
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⑵性别角色社会化。“性”是个生物学概念;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心理学概念;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是个社会学概念。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
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2.规定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工人、农民是功利型角色,教师、咨询师是表现型角色);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四、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是实践
角色失调的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五、1.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2.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镜我,是由他人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的行为及价格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积极的自我暗示)。
3.自我概念的功能:⑴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⑵解释经验⑶决定期待。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⑴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⑵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⑶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
六、1.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2.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3.影响自尊的因素:⑴家庭中亲子关系⑵行为表现的反馈⑶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⑷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推荐阅读:
09-15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婚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婚姻
一、婚姻的概念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不是“繁衍性”)。
婚姻的动机有:①经济;②繁衍;③婚姻。学习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
现代社会人们婚姻动机的顺序是:婚姻—→经济—→繁衍。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
夫妻关系的类型有:①婚姻型;②功利型;③平等合作与分工型;④建设型;⑤惰性型;⑥失望型;⑦一体型。“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勤勤恳恳地生活和工作”的夫妻属于建设型的夫妻类型。
推荐阅读:
...09-15
时间过得太快了,为了做好备考复习,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爱情”,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爱情
一、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幼儿也有爱情体验是不正确的说法。爱情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是:①相异性;②成熟性;③高级性;④生理性;⑤利他性。
爱情的特点包括:①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发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②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③爱情有其生理基础,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④爱情是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二、爱情与喜欢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①亲密;②依恋;③利他(不包含服从)。
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爱情的特点。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发展大致划分为:①取样与评估;②互惠;③承诺;④制度化(不包括“稳定交往”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把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两者既有物质的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四、爱情的形式
(一)浪漫式
(二)好朋友式
(三)游戏式
“有时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这是一种游戏式的爱情。
(四)占有式
“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占有式的爱。
(五)实用式
(六)利他式
“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利他式的爱情。
哈特菲尔德把爱情分为两种,它们是:①伙伴爱;②激情爱。
处于激情爱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
五、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其因素包括:①激情;②承诺;③亲密。
在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浪漫爱。
推荐阅读:
09-15
为了做好备考复习,备考复习的资料不能少,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离婚”,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离婚
一、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
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包括:①需求不满;②价值观念不一致;③夫妻的性差异;④远离的“自我”。
二、离婚的原因
离婚是一种最普通的和制度化的离婚解体方式。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离婚的原因有:
①结婚年龄较低的夫妻容易离婚;
②短时相识就结婚的夫妻,由于彼此不够了解,婚后发现双方共同点很少,容易离异;
③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容易离异;
④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因为其倾向寻求婚外性生活;
⑤因未婚先孕而结婚的夫妻,往往容易离异;
⑥父母离过婚的,子女也容易离婚;
⑦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适应的,容易离异。
推荐阅读:
...09-15
备考复习的时间不多了,为了提高备考复习的效率,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家庭”,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
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构成的。
二、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一)家庭的结构
家庭结构的要素有:①家庭成员的数量;②代际层次;③夫妻数量。
结构模式:①核心家庭;②主干家庭;③联合家庭;④其他家庭。
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指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二)家庭的功能
家庭的功能包括:①经济功能;②性的功能和生育功能;③教育功能;④感情交流功能;⑤抚养和赡养功能;⑥休闲与娱乐功能。
(三)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
三、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包括:①形成;②扩展;③稳定;④收缩;⑤空巢;⑥解体。
推荐阅读:
09-14
备考复习的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为了加快复习的节奏,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从众”,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
从众行为的特点包括:①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②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时发生影响;③有时虽不符合个体本意,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
与服从比较,从众行为的特点是自愿性。
二、从众的功能
从众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从众的功能有:①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②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三、从众的类型
从众大致分为如下类型:①真从众;②权宜从众;③反从众。
四、从众行为的原因
从众行为的原因有:①寻求行为参照;②避免对偏离的恐惧;③群体凝聚力。
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没有确定性的关系。
五、影响从众的因素
影响从众的因素包括:①群体因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规模);②个体人格因素(个体自我评价/个体自信心);③情境的明确性。——影响从众3因素
正确的说法是:①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②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3人~4人影响最大。
推荐阅读:
09-04
九月已至,剩下的备考复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态度转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心理咨询师2020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态度转变
态度转变:是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就是说服的过程。
1、态度转变模型包括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四个方面。
2、影响因素(1)传递者:威信、立场、说服意图、吸引力(2)沟通信息: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提供方式。对于威信高,信息差异大,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威信低,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能唤起中等强度的畏惧的信息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3)接受者:原有态度信念、人格、心理倾向(4)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频率的重复,说服效果较好。预先警告和分心的影响是复杂的,可能促进转变,也可能抑制转变。预先警告有双重作用。如果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对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低,预先警告可促使态度转变。如果态度与接受者的重要利益有关,那么预先警告往往使其抵制态度转变。
3、态度转变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1958年):遵从“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提出P-O-X模型,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三肯定,或两否定,一肯定,即存在平衡状态。”。P0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而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2)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1957年):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失调认知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失调的认知成分多于协调的认知成分,则认知失调的程度越大。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之后,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逻辑的冲突、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的矛盾、新旧经验相悖。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二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三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社会交换论: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它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进行周密的计算。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选择何种态度取决于这种态度能使其获得什么。失去什么,总收益如何。
4、逆反心理: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
(1)超限逆反:是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每天山珍海味倒胃口;父母喋喋让子女烦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3)禁果述反: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某些电影、书籍越禁越畅销。
社会心理学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