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留学群专题频道窦娥冤的艺术成就栏目,提供与窦娥冤的艺术成就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窦娥冤的作者与艺术成就

 

  窦娥冤是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想要了解窦娥冤的小伙伴快来瞧瞧吧!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窦娥冤的作者与艺术成就”,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窦娥冤的作者与艺术成就

  窦娥冤的作者

  《窦娥冤》的作者为元代戏曲家关汉卿。

  《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告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可见,“冤”“怨”二字是贯穿始终的。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际,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能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又有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出女主角主观上所表现出的而非客观上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上,窦娥的鬼魂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这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品里发生了,并且显得那样地合情合理,一点也看不出有牵强的痕迹,以致我们读了之后,相信它符合于生活的真实。这就是作者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一种成功的表现。正是这些浪漫主义的描写,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地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所以,我们把《窦娥冤》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分开看来,它的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前两折里,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后两折里。尽管是这样,合起来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结合却是紧密无间的。可以说,全剧如果没有那些现实主义的描写,就不可能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窦娥冤狱的典型意义,认识到封建制度的残酷、吃人的本质。同样地,全剧如果没有那些浪漫主义的描写,也就不可能使我们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受压迫者的至死不移的复仇意志,感受到真理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拓展阅读:窦娥冤的主要内容

  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