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经济师考试知识点

留学群专题频道经济师考试知识点栏目,提供与经济师考试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8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一章)

 

  准备好参加考试了吗?留学群为您带来“2018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供您参考,祝考试顺利!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2018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市场与市场体系、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等。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所占分值较大,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都有涉及。

  近年本章考点分布

考点

 主要考查题型

 考频指数

 考查角度

 物质资料生产

 选择题

 ★★★

 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基本要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017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人力资源规划

 

  要参加经济师考试的同学们,留学群为你整理“2017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人力资源规划”,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广大放松心态,从容应对,正常发挥。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

  2017年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考点: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职能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关系:1、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实现战略的重要基础,由于组织的各种特殊战略导致组织采取各种重大举措,都是直接构成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因。2、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与一般性人力资源规划不同,主要在于它更贴近组织战略。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1、适时、适地、适量地提供人力资源以满足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是最经济地使用人力资源的本质要求。2、人力资源的动态性表现在:(1)参考信息的动态性;(2)依据内外情境调整规划的动态性;(3)执行规划的灵活性;(4)具体规划措施的灵活性和动态性;(5)对规划操作的动态监控。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运作

  ◆人力资源规划具体运作分六步进行:1、现有人力资源核查;2、人力需求预测;3、人力供给预测;4、起草计划,匹配供需;5、执行规划和实施监控;6、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劳动力过剩:辞退、不续签合同、劳务输出、提前退休、缩减工作时间。

  ◆劳动力短缺:加班、补充、培训、晋升、工作再设计、借调。

  一、核查现有人力资源:这部分工作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职务分析的有关信息来进行。如果组织尚未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步工作应当与建立该信息系统同时进行。

  二、人力需求预测:1、这部分工作可与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同时进行;2、预测因素:(1)市场需求;(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3)人力稳定性;(4)培训和教育;(5)为提高生产率而进行的技术和组织管理革新;(6)工作时间;(7)预测活动的变化;(8)各部门可用的财务预算。

  三、人力需求预测的程序和方法

  (一)人力需求预测程序:在实践应用中采用自上而下的预测程序,具体程序为:1、预测组织未来生产经营状况;2、估算各职能工作活动的总量;3、确定各职能及各职能内不同层次类别人员的工作负荷;4、确定各职能活动及和职能活动内不同层次类别人员的需求量。

  (二)预测技术方法:预测方法可分为直觉预测法(定性预测法)和数学预测法(定量预测),下面是几种直觉预测法:1、上级估算法(适用于短期预测);2、德尔菲法(专家会议预测法,适合于对人力总额的预测);

  3、岗位分析法(步骤:①确定所要预测部门的类别和层次;②选择典型单位和岗位;③进行岗位调查和分析;④进行预测;⑤进行全面覆盖预测。)

  四、人力供给预测:也称为人员拥有量预测,包括两部分:内部拥有量预测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预测。

  内部拥有量预测常用方法:1、内部人员核查法;2、马尔科夫模型;

  五、起草计划,匹配供需:具体行动方案包括:①全局整体规划;②人力资源发展计划;③招聘计划;④人才保留计划;⑤灵活性计划。<...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四节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四节”,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 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

  工商企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的总称。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自学考试学科调整后产生的新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经过专业学习,成绩合格者应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有广泛的知识。熟悉各类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能够胜任企业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

  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1.计划职能

  计划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

  3.指挥职能

  4.控制职能

  5.协调职能

  6.激励职能

  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人、财、物、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总称。

  特点: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有共性,又有差异”,“有章法可循”,“人、物及经济活动”,“管理职能实现”,“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动态过程”。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关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1.计划职能---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保证

  3.指挥职能---手段

  4.控制职能---解决增效问题

  5.协调职能---解决失效问题

  6.激励职能---基础和动力

  经济师考试频道推荐阅读

  2017年经济师考试动态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三节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三节”,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

  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

  企业应与其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相适应,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其职能。我国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把国家和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

  (2)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4)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受益。

  (5)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6)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7)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8)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独立性、盈利性四个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一)获取利润

  (二)满足社会需要

  (三)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的关系

  企业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

  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继续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

  再次,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获取利润与满足社会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够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对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之得到合理的收益。

  对于新闻媒体,企业的责任是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及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原则,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在社区环境中,企业应当通过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持环境清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

  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是认真遵守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或管理,自觉履行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各项义务。

  就消费者而言,企业应当把满足消费者需要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担负起教育、引导消费者的职责。

  总之,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

  (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有利作用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客户忠诚度<...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二节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二节”,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 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一、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按企业的投资主体划分

  按企业投资主体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几类:

  1.国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3.股份制企业

  4.民营企业

  (二)按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划分

  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在市场交易中所体现的支配权。按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划分,实际上是按资产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分类,此种分类方法可把企业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个业主制企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三)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

  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即按构成最终实体数量的多少和形式予以分类,此种分类方法可把企业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一企业

  2.多元企业

  3.经济联合体

  4.企业集团

  (四)按企业从属的行业划分

  按企业从属的行业划分,即根据企业所从事生产经营的主导产品隶属何种行业予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工业企业

  2.商业企业

  3.金融企业

  4.其他类型企业

  其他类型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物资企业、邮电企业、旅游企业和农业企业等。

  (五)按企业规模划分

  按我国现行《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规定,将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

  特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其中又分为大一和大二型两档;

  中型企业,其中分为中一和中二型两档;

  小型企业。人们常说的大中型企业是指中一型及以上规模的企业;

  中小型企业是指中二型及以下规模的企业。

  (六)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即根据企业拥有资源的性质和所占比重予以分类,企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密集型企业

  2.资金密集型企业

  3.知识密集型企业

  (七)按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

  按照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可分为合资经营企业与合作经营企业,这两种基本形式都属外向型企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企业类型也将不断变化与发展,目前已出现的跨国经营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一节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一节”,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

  第一节 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这一概念大致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能够独立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就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注册登记,有固定场所,有独立资产,独立核算。

  (二)企业的形成

  关于企业的形成,存在两种普遍认同的理论观点: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通过考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来探讨企业的产生。

  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

  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分析企业的起源和规模时首次提出的。

  交易费用(交易成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获得精确的市场信息的成本;

  二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人之间在谈判、讨价还价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考察,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市场是通过协议买卖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企业是通过内部管理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

  (三)企业的发展

  1.企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1)手工生产时期。手工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2)工厂生产时期。

  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3)企业生产时期。

  2.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1)企业发展的两个基本要求:完善而灵活的经营机制;良好的企业素质。

  第一,经营机制。是指能够有效地协调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系。主要包括:

  动力机制: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内在强大的经济动力,资产和利益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动力源泉。企业始终追求资产和利益的增加。动力机制包括所有者权益、经营者权利和劳动者积极性。

<...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重点:我国产业布局的演变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重点:我国产业布局的演变”,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重点:我国产业布局的演变

  我国产业布局的演变

  我国产业布局的历史轨迹,表现为“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逐渐演变的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1949-1978年:均衡产业布局政策

  建国初,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工业,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京、南京、无锡化市的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94%,内陆地区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所以,采取大规模向内地推行工业化模式,以求均衡发展。

  均衡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评价:当时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以政策导向为主,重工业不仅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继续发展,而且在中西部也大规模推进重工业化过程,选择的布局地点也以战备为需要。因此,我国重工业化布局不具有比较优势特征,是缺乏效率和效益的重工业化。同时,这种又 调生产力 的均衡布局和地方工业自成体系,违背比较优势原则的政策,造成了我国工业体系“遍地开花”

  改革前我国政府对空间公平的追求基于对效率的提高,用整体的效率损失换取区域的均衡发展,表现为近30年时间全国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都处于增长缓缓乃至停滞状态。

  (2)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

  1978年以后,在对传统计划体制进行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主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侧重公平转向侧重效率,一改过去的均衡发展,实施区域经济倾斜发展战略,把建设的重点转向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引进外资、国家投资、优惠政策方面,产业布局政策都倾向于东部。

  第一,非均衡产业政策对我国的积极的影响:产业布局经历了从均衡到非均衡较转变后,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分布,由南向北展开的布局;根据各地域的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布局的地域分工;一批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增强,有效带动了周围区域经济的增长,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劳动作用增强,形成了工业密集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

  第二,非均衡产业布局的负面影响:地区经济差距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1980~1992年群间,中部同东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对差距由31.2%扩大到了43.1%,西部同东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43.8%扩大到50.5%;区域经济磨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财税实行“分灶吃饭”和分权体制改革以来,区域中的地方政府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区际关系开始按市场规则行事,由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磨擦,使区域经济形成经济活跃经济紊乱并存的局面;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布局中重复引进,浪费现象严重;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倾斜。我国在产业布局实践中对东部进行了全面倾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的农业、能源、原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产业布局模式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产业布局模式”,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考点: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展开的,地域的具体条件是决定布局的依据。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和同一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相应的必须采取不同的产业布局模式。根据产业空间发展不问阶段的不同特点,产业布局的理论模式可以分为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网络布局模式、地域产业综合体模式以及梯度开发模式。其中前三种开发模式从产业分布结构角度出发,处理在时间上依次继起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布局问题,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布局过程。

  (1)增长极布局模式

  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思想是: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或城市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其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区域和城市就被称之为“增长极”。

  (2)点轴布局模式

  点轴布局模式是增长极布局模式的延伸。从产业发展的空间过程来看,产业,特别是工业,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发展,呈点状分布。这种产业(工业)点,就是区域增长极,也就是点轴开发模式中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工业)点逐渐增多,点和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流动的需要,需要建立各种流动管道将点和点相互连接起来,因此各种管道,包括各种交通道路,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就发展起来,这就是轴。这种轴线,虽然其主要目的是为产业(工业)点服务的,但是轴线一经形成,其两侧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会得到改善,从而吸引其周边地区的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出新的产业(工业)点。点轴贯通,就形成了点轴系统。实际上,中心城市与其吸引范围内的次级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城市系统,这一系统已经有效地带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3)网络布局模式

  网络布局是点轴布局模式的延伸。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空间结构必须同时具备三大要素:一是“节点”,即各级各类城镇;二是“域面”,即节点的吸引范围;三是“网络”,即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网。网络式开发,就是强化并延伸已有的点轴系统。通过增强和深化本区域的网络系统,提高区域内各节点间、各域面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使“点”、“线”、“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整个区域得到有效的开发,使本区域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通过网络的向外延伸,加强与区域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并将本区域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四周区域扩散,从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调动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这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区域开发模式,它标志着区域经济开始走向成熟阶段。

  (4)地域生产综合体开发模式

  地域生产综合体开发模...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重点:产业布局的原则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重点:产业布局的原则”,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重点:产业布局的原则

  产业布局的原则

  (1)全局原则

  产业布局应该以一个国家的地域为界限,因为它是国家干预本国经济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涉及领土问题,因此必须以国家的领土主权为基础,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在别国的领土上进行自己的产业布局的。产业布局的目标是使产业分布合理化,实现国家整体综合利益的最优,而不是局部地区利益的最优,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一方面,国家必须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条件,通过分析和比较,确定各地区的专业化方向,明确各地区在全国经济的角色和地位;另一方面,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在不同时期确定若干重点发展的地区。在此全国规划的基础上,各地区再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安排好本地区的产业布局,而不能不顾国家整体利益,一味地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必须在广阔地域上进行分工和协作。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专门化的产业部门,形成规模优势。当然,各地区的产业布局在重点布局专门化生产部门的基础上,还要围绕专门化生产部门布局一些相关的辅助性产业部门和生活配套服务部门,以形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门化生产部门的良好运行。随着部门分工的深化,地区生产专门化的提高,地区之间的协作自然也就越发重要,因此在进行产业布局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地区间的协作条件。我国“三线”建设时就把一些企业布局在交通不便的山区,致使企业间协作困难,也影响了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率。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产业的空间发展过程总是先在某一地域聚集,然后再向其他地域扩散。在发展的低级阶段,经济一般表现出集中发展的极核发展形态;在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一般表现出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全面发展形态。一个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应该以产业空间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基础。因此,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时,其产业布局应该考虑优先发展某些具有自然、经济和杜会条件优势的地区;而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其布局应考虑重点发展那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任何时候效率和协调都是产业布局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一个国家整体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只不过在不同时期重点确“所不同而已。在优先发展某些优势地区时,必须把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不要使贫困差距过大而引发过多的社会经济问题。但是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规律,因此在重点发展落后地区时,也要保持发达地区的继续稳定发展,使其产业结构向更高的层次升级,而不要追求地区间发展的绝对平衡。

  (4)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其中许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不可避免地要从自然攫取资源,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界排放废物,从而对自然生态环...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考友们都准备好经济师考试了吗?本文“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跟着留学群来了解一下吧。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7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

  1、金融市场的涵义

  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包括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

  (1)金融市场主体——参与者

  从资金角度看: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从主体性质分: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

  (2)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工具。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3)金融市场中介:金融市场中介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

  易完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金融市场中介的作用: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维持市场运行等。

  (4)金融市场价格

  通常表现为金融工具的价格。有效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的价格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其代表资产的价值。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中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价格是重要组成部分。

  2、金融市场的功能

  (1)资金积聚功能: 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为能供社会再生产使用的大额资金。

  (2)财富功能: 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储蓄财富、保有资产和财富增值的金融产品。

  (3)风险分散功能: 金融市场为参与者提供了防范与分散资产风险和收益风险的众多手段。

  (4) 交易功能: 金融市场增加了金融产品流动性,使交易更容易完成、降低交易成本等。

  (5)资源配置功能: 通过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

  (6)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7)宏观调控功能: 金融市场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场所。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均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

  (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1、金融风险

  (1)概念: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2)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3)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

  ——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

  ——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