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芙蓉楼送辛渐

留学群专题频道芙蓉楼送辛渐栏目,提供与芙蓉楼送辛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优选7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这篇文章是我从网络上认真搜寻到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作为商业盈利目的!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篇1)

  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3、背诵这首诗。

  1、诗的寓意

  2、诗的风格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时间:2教时

  4、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1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渎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一: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提问二: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

  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2、提问三: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

  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经。因此说缺乏根据。

  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也属臆测。

  3、讨论: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对此说,你持何态度?

  点拨:不妨结合此诗具体内容,尤其是第二、第三节内容加以思考。

  明确:胡...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赏析: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

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如何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意,整首诗又要怎么赏析?正在备考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如何赏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全诗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寒冷的雨水一夜之间洒遍吴地江天,天亮之后送走朋友,我只有独自看着远处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问起我,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像那玉壶里的冰一样清白纯洁。

  简析

  开头两句描写的是送别时的环境,秋雨一夜之间洒遍了吴地,处处弥漫着迷蒙的烟雨,这种凄清的环境下送别朋友,让诗人看到楚山更感孤独。最后两句用清白纯洁的玉壶冰心来自喻,向洛阳的亲朋好友传达自己坚守信念、保持清白、坚守操守的信念。

  拓展资料:释义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推荐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的译文是什么,这首诗又要怎么鉴赏,鉴赏细节是什么?不知道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及赏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芙蓉楼送辛渐的意思

  一、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译文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三、释义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芙蓉楼送辛渐的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还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芙蓉楼送辛渐诗意是什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扩展资料:注释解析

  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辛渐:王昌龄的朋友。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②“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寒雨: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平明:天刚亮。客:指辛渐。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③“洛阳”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

  推荐阅读:

  三衢道中古诗意思是什么?

  赠刘景文的诗意是什么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及写作背景是什么?

...

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原文是什么,原文要怎么翻译呢?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什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原文

  译文对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3.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4.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5.平明:天亮的时候。

  6.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7.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8.孤:独自,孤单一人。

  9.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0.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11.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拓展资料: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推荐阅读: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和赏析

08-12

 

  诗词总能抒发出诗人细腻的情感,欣赏诗词也是对生活的另一种诠释。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和赏析,仅供参考。

  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和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