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行测题答题技巧

留学群专题频道行测题答题技巧栏目,提供与行测题答题技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方法:代入排除

 

  本文“2017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方法:代入排除”,跟着留学群公务员考试网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代入排除主要指从选项入手,代入某个选项后,如果不符合题干条件,或者推出矛盾,则可以排除此选项,如果代入某个选项恰好符合题干条件,则判定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叫代入排除法。 题干中存在等量关系,但该等量关系不易描述、不易求解或没必要解,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

  我们来看看什么题型会用到这类方法:

  1、不易列

  (1)多位数:题目给出了多位数的变化过程极其变化后的结果,待求原多位数时,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进行解答。 (2)年龄问题中求年份。

  2、不易解

  (1)不定方程(组): 不定方程一般都会有多组解,直接求解不好求而且比较费时间,若采用代入排除法,将选项代入不定方程,符合条件的就是答案。

  (2)不等式: 不等式给出的是一个范围,选择一个满足条件的结果就是解。

  怎么用这往往是我们的最大问题,又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否直接代入就可以呢,答案是否定的,应该是先排除后代入。 我们应该如何代入呢? 教育专家在这里为大家枚举几类方法。

  1、容易计算的先代入。

  2、根据题干问法和选项大小关系来代入。 题干求最大值时从较大项开始代入,题干求最小值时从较小项开始代入,题干没说是最大还是最小时从中间项开始代入。

  例1 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是7,如果把这个两位数加上45,那么恰好成为把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对调后组成的数,那么这个两位数是( )。

  A.16 B.25 C.52 D.61

  【答案】A。解析:根据“把这个两位数加上45,那么恰好成为把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对调后组成的数”,将选项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45,只有A项满足题干要求,选择A。

  例2.1999年,一个青年说“今年我的生日已经过了,我现在的年龄正好是我出生年份的四个数字之和”,这个青年是哪年出生的?

  A.1975 B.1976 C.1977 D.1978

  【答案】B。解析:代入法。符合题意的年份加上其各位数字之和应该等于1999。A项,1975+1+9+7+5=1997,排除;B项,1976+1+9+7+6=1999,符合题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7年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二难推理

 

  留学群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整理“2017年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二难推理”,考生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广大备考的考生来说,最关心的是考些什么。在行测考试中,每一年的考查题型和考点都是相似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逻辑判断部分每年都会涉及到必然性和可能性推理。有一类考题,我们称之为“二难推理”,在往年考试中已经多次涉及,并且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生活中的感受略有不同,类似于一种诡辩的哲学思想,因此,对于正在备战省考的各位考生而言掌握的一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二难推理通常是有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命题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其结论可以是直言判断,也可以是选言判断。它常常会使推理的人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故而得名。

  二难推理其实质就是结合着选言命题考查的复杂型假言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大家熟练掌握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就可以解决这一类型的所有题目。二难推理的常考形式主要分为三类:构成式、破坏式和特殊式。

  (一)构成式

  所谓构成式其实就是一种假言命题的正向推导过程,一般来说包括两种形式:

  ①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B;A或C;所以,B

  ②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D;A或C;所以,B或D

  (二)破坏式

  破坏式是利用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得出否定前件”这一推理规则变相进行的推理,通常也包括两种形式:

  ①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C;非B或非C;所以,非A

  ②如果A,那么B;如果C,那么D;非B或非D;所以,非A或非C

  (三)特殊式

  特殊式把二难推理缩小到两个概念的范围,这一点利用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规则可以把复杂的推理形式简单化,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

  ①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非B;所以,非A

  ②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所以,B

  以上几乎涵盖了行测考试中二难推理所有考查的形式,以下通过几道真题示例的讲解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这一类型题目的推理规则和解题方法。

  例1.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有效率地运作经济,就一定能创造财富而变得富有;而这样的一个国家要想保持政治稳定, 它所创造的财富必须得到公正的分配;财富的公正分配将结束经济风险;但是,风险的存在正是经济有效率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

  A.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富有不可能并存

  B.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有效率运作不可能并存

  C.一个富有国家的经济运作一定是有效的

  D.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国家,一定同时充满了经济风险

  【答案】B。解析:运用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连锁推理,可得出题干的逻辑关系如下:

  ①有效率地运作经济→富有;

  ②有效率地运作经济→存在经济风险→财富不公正分配→政治不稳...

2017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

 

  留学群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整理“2017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希望考生们都能掌握行测答题技巧!

  一、多者交替合作问题模型

  一项工程如果交给甲乙两个人同时开工、共同完成,属于多者合作问题;而如果一项工程交给甲乙两个人合作,但不同时工作而是采用轮流工作的形式,则为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给考生的交替合作问题。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12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15小时,现在甲乙两人合作,采用甲工作1小时,乙工作1小时,甲再工作1小时,乙又工作1小时……如此轮流工作下去,问这项工程共用时多久完工?

  二、多者交替合作问题解决方法

  以上述例题为例,考虑到已知条件中没有工作总量,也没有甲乙的效率,所以将工作总量设成甲乙单独完工时间的公倍数,这样求得的甲乙效率均为整数。可以设工作总量为60,则甲的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4,交替合作的过程是甲乙各工作一小时,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工,因此我们可以将甲乙各工作一小时看做一个工作周期,于是一个周期内完工5+4=9,用60÷9=6……6,即甲乙合作6个周期后,还剩6份工作量,这6份工作量,从甲开始分配,甲做一个小时完成5份,剩下一份让乙继续工作小时,至此完工。所以整项工程,共用2x6+1+=13.25小时完工。

  通过这道交替合作的例题,我们不难发现,交替合作依然是一项工程或者一项工作任务交给各方合作完成,但是合作各方并不同时工作,而是轮流工作;在解决交替合作问题时,我们通过找到合作各方一个循环周期的工作量,用总量÷循环周期工作量,可求大概交替合作几个周期能够完工。不过需要各位考生注意的是,真题中往往并不是合作几个完整的周期就恰好完工了,而是像我们给出的上述例题一样,在合作各方交替合作几个完整周期后,还有剩余工作量,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剩余工作量的分配。考虑周全,方可正确求解交替合作问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栏目精心推荐:

  2017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7年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7年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7年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

 

  考生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本文“2017年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答题技巧”,跟着留学群公务员考试网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片段阅读一直是考试中重点考察的题型,这类题目往往题干阅读量大,选项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有的人抱怨时间不够,有的人反映不知所云,有的人甚至看到文字多而头疼。

  首先我们可以快速分析下文段是什么结构,这里面我们可以去寻找下是否有以下的关联词,如果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寻找重点进行同义转述。

  第一、因果结构

  标志词语:因此、致使、使得、因为……所以……等。这类词我们关注该结构中果的部分即可。

  第二、转折结构

  标志词语:但是、然而、可是、不过、但、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这类词语我们关注转折后半部分即可。

  接下来给大家一起来分析下面几道例题感知下方法的应用:

  例题:在知识社会里,有文化远不止于会阅读、写作与计算,如今,有文化还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对信息化社会的了解。每个社会成员对这个复杂的世界都必须有相当深切的了解与广播的知识,而新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大量这样的知识,在知识社会中,我们要会如何学习,因为迅速变化是知识的基本 性质。因此,学会如何学习远比掌握现在知识更重要。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在知识社会里,阅读写作,计算的能力不再重要了

  B、在知识社会里,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掌握广播的知识

  C、在知识社会里,新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大量的知识

  D、在知识社会里,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公务员考试网解析】D。文段首先指出,如今有文化还包括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对信息化社会的了解。接着解释了原因——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广播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以从新的传播媒介中获得。最后得出结论,面对迅速变化的知识,我们要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远比掌握现在知识更重要”故本题答案选择D。

  例题:早在十八、十九世纪,西欧工业化所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拓展,自然资源被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一些国家工业集中的地区的环境被过度破坏,世界各地要求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一些人甚至认为,只有“零增长”,才能将人类经济活动控制在资源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但事实是,迄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任然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路线推进工业化,这就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约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工业化所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发展工业化的矛盾不可调和

  C、工业化的发展最终无法摆脱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D、发展经济不应该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解析】C。文段首先指出在十八、十九世纪,工业化所致的环境问题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二十世纪中期,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呼声日趋强烈。接着以“但事实是”为转折说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走着工业技术路线,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

2017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巧解朴素推理题

 

  留学群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巧解朴素推理题”,希望考生们都能掌握答题技巧!

  朴素推理是行测科目中的常见题型,它们没有像直言命题、复言命题那样属于固定考点,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题套路。这一题型通常都是在题干中给出一系列条件,然后要求考生能在较短时间内结合选项给出正确答案。但实际上能够熟练运用代入排除法,就能快速拿下朴素推理题。

  代入排除法的方法是:将选项作为题目的一个条件,代入到题目中给的条件中去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目中的描述。如果符合,则为正确答案;如果不符合,再代入下一个选项去做常识,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什么样的题目可以用“代入排除法”?

  1、元素对应问题:题目给出两组/三组元素之间的关系,求各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题1】张、王、李三位老师分别在小学教劳动、数学、自然、手工、语文、思想品德,且每位老师教两门课。自然老师和劳动老师住同一个宿舍,张老师最年轻,劳动老师和李老师爱打篮球,数学老师比手工老师岁数大,比王老师岁数小,三人中最大的老师住得比其他两位老师远。由此则可以推断出:

  A.张老师教:语文、劳动;王老师教:手工、思想品德;李老师教:数学、自然

  B.张老师教:手工、自然;王老师教:语文、思想品德;李老师教:数学、劳动

  C.张老师教:手工、劳动;王老师教:语文、思想品德;李老师教:数学、自然

  D.张老师教:手工、思想品德;王老师教:语文、劳动;李老师教:数学、自然

  【解析】根据条件“劳动老师和李老师爱打篮球”可知,李老师不教劳动课,排除B选项。根据条件“数学老师比手工老师岁数大,比王老师岁数小”可知,王>数学>手工,王老师既不教数学,也不教手工,排除A选项。在此条件基础上,结合“自然老师和劳动老师住同一个宿舍”和“三人中最大的老师住得比其他两位老师远”可知,王老师是年纪最大的,住的最远,因此王老师既不是自然老师,也不是劳动老师,排除D选项。答案选择C.

  【点拨】这道题目看似复杂和没有条理,直接从题目本身正向推理难度较大,在考试中往往会被我们不少考生放弃,误以为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经历。从选项设置的特点来判断这类题是否可以用代入排除的方法是关键。选项越是详尽地罗列出所有的可能情况,这类题目反而越简单,能够用代入排除法快速解读。

  2、题目复杂,无处入手,而选项简单的真假话问题。

  【例题2】张、钱、孙、李在比赛前预测自己的名次。张说:“我绝不是最后”. 钱说:“我不是第 1,也不是最后”.孙说:“我肯定是第 1”.李说:“我是最后”.结果出来后,没有并列名次,只有 1 个选手猜错了。请问谁猜错了?

  A.张 B.钱 C.孙 D.李

  【解析】代入选项A,若张猜错了,则张是最后一名,但只有一个选手猜错了,则李也是最后一名,不符合题意排除。代入选项B,若钱猜错了,则钱第一或者最后,但只有一个选手猜错了,则孙也是第一名,不符合题意排除。代入选项D,若李猜错了,则四个人都不是最后一名,不符合题意排除。故...

2017年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题技巧:缺桥论证

 

  本文“2017年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题技巧:缺桥论证”,跟着留学群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希望能帮到您!

  逻辑判断题可说是公务员考试中的“常驻嘉宾”,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分两类: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而作为可能性推理知识点中的常见模型之一的缺桥论证,应该受到广大考生的重视。

  一、如何辨认缺桥论证

  主要是结合题目的问法与题干两方面的特征综合判断。

  1.问法形式

  常见问法形式是“为了使上述论证成立,需要补充哪个选项作为前提和假设”、“上述结论的假设前提是......”等,一小部分题目问法普通,比如“最能支持”。

  【例题1】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形成于38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期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例题2】台风是大自然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有研究表明:通过向空中喷洒海水水滴,增加台风形成区域上空云层对日光的反射,那么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这一做法将有效阻止台风的前进,从而避免更大程度的破坏。“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2.题干特征

  从题干到结论存在明显的跳跃的论证。典型的表现形式:题干的论据在说A是B,结论在说A是C,在B和C之间存在跳跃的论证。

  【例题3】曾经有一个流行的看法,认为菠菜的含铁量极高,但是最近有检测表明,实际上蔬菜的含铁量并没有那么高,可以断定,这一检测结果一旦为大众所知晓,菠菜的销量将大幅度减少。

  题干中说明菠菜含铁量没有那么高,结论是菠菜销量将大幅度减少,在含铁量与销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跳跃。

  二、如何辨析选项正误

  1.常见情况

  一般情况下,找到题干论据到论点的跳跃,可以通过找到跳跃的概念,补充说明存在的跳跃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方式解题。

  【例题4】台风是大自然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有研究表明:通过向空中喷洒海水水滴,增加台风形成区域上空云层对日光的反射,那么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这一做法将有效阻止台风的前进,从而避免更大程度的破坏。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

  A.喷洒到空中的水滴能够在云层之上重新聚集

  B.人工制造的云层将会对邻近区域的降雨产生影响

  C.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D.台风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海水表面日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

  【解析】答案D。题干的结论是“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从而有效阻止台风的前进”,论据是“向空中喷洒海水水滴会增加台风形成区域上空云层对日光的反射”。论据和结论之间缺乏关联,要使结论成立,需要在“增加日光的反射”和“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之间搭桥。D项说明,台风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日光照射海水表面所产生的热量,而“增加日光的反射”可以使照射...

2016公务员行测答题策略:逻辑填空

 

  身临严肃而紧张的考场环境难免会觉得紧张,因而需要学会调节自己,让自己的内心趋于平静。只有保持镇定让自己的逻辑思维变得灵活起来。如何缓解紧张情绪了,那便是掌握做题的方法,做到心里有数,详情请看下文。留学群公务员考试频道本次就为广大考生带来“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策略:逻辑填空,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逻辑填空占住了言语模块的半壁江山,而且是言语模块难度最大的部分。很多的考生对逻辑填空部分束手无策。平常的备考也毫无头绪。实际上,逻辑填空一定要结合语境,答案的来源不是无中生有。

  在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还出现新的情况。选项与原文的选词有偏差,与考生的额常规思维不吻合,这个时候不能盲目的认为没有答案,也不能凭借某一个空确定答案,必须运用最优的原则才能解决问题。例如: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____,坚持团结、____,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A.反对妥协,反对分裂 B.反对分裂,反对妥协

  C.反对投降,反对妥协 D.反对妥协,反对投降

  在这个题目中,从提供的语境“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可以看出是选一对反义词,所以第一个空格应该选“投降”是最好的的,但是如果第一个空选“投降”,后面选“妥协”,就不合理。所以排除C选项,从第二个空来选,团结的反义词是分裂,只有A选项可以,而且第一个空选妥协也可以。所以这一逻辑填空题按照最有的原则选A 。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另外一题中: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有_ 的独创性和继承性,“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 的。正因为这样,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完全 否定 B. 明确 忽视

  C. 绝对 动摇 D. 明显 怀疑

  在这一题中,第一个空,原文是明显,第二个空原文是毋庸置疑。如果按照一般的习惯,第二个空选动摇也比较符合常理。这个时候就得按照最优的原理第一个空选明显,第二个空选毋庸置疑的近义词,不用怀疑。(2009年秋季联考)。有些题目还会让考生不知所措例如:

  “不折腾”,其实是对一个常识的______: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______致力于增进以民主和民生为双轴的全民核心利益,必须______改善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在内的公共生活,必须在安定和谐中让民众免于匮乏与恐惧。

  依次填入______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确认 全心全意 自力更生

  B. 重申 坚定不移 殚精竭虑

  C. 阐发 矢志不渝 高瞻远瞩

  D. 概括 聚精会神 锲而不舍

  在这一题中,原文第一个空是重申,第二个空是聚精会神,第三个空是锲而不舍,回头再看选项,没有这样的选项。那只能在B和D当中挑选,比较而言,D更合理一些,也就是最优。

  总之,逻辑填空题,不能只根据某一个空来确定答案,一定要把所有的词放到原文进行验证,找出最合适的选项。但是让考生无所适从的选项还是比较少,一套试卷汇中可能会有一两道题。

  延伸阅读:如何加强逻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