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贾樟柯电影影评

留学群专题频道贾樟柯电影影评栏目,提供与贾樟柯电影影评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电影《奇异博士》影评

 

  近期上映的电影《奇异博士》好评如潮,票房一路翻红。还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看看留学群小编整理的关于电影《奇异博士》的影评,更多相关内容请进入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查看。

  篇一:万花筒特效开启漫威新篇——评《奇异博士》

  从《萨利机长:迫降奇迹》(Sully)、《柏鸟小姐的童幻世界》(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暗算》(The Accountant)到《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最近看过的几部新片都有一种让人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又一时不知从何开口的感觉,所以看完这些总体上感觉还不错的片子,本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留下只言片语。因为这些影片的优点其实也是他们的缺点,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了笔者在心中的某种预期,但又都不约而同停留在仅此而已的阶段,缺乏一些出人意料的惊艳。现在就先来说说上周四刚抢在第一时间看完的《奇异博士》。

  《奇异博士》是一部世界观要比过去漫威(Marvel)自己出品过的影片都更为广阔宏伟的作品,但是它的剧情背景设定并不是别无分店,片中最令人感兴趣且最容易创造出视觉奇观的时空穿越元素,早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从“小李”同学(Leonardo DiCaprio)深陷意识空间的《盗梦空间》(Inception)、到“阿汤哥”(Tom Cruise)没完地死过去又活过来的《明日边缘》(Edge of Tomorrow)、再到“邦女郎”(Eva Green)定时让时间重启的《柏鸟小姐的童幻世界》,还有漫威宇宙已经推出的子系列独立影片《雷神奇侠2:黑暗世界》(Thor: The Dark World)中的空间轮回,我们都能找到与之类似的设定,所以,观看这部《奇异博士》的过程中,时常会进入一种出戏的状态,联想起别的影片来。好在片子本身继承了漫威制作影片的一贯强项,比如精准的节奏推进、成功的气氛烘托、幽默的语言调剂,让这些似曾相识的元素还是再度发挥出崭新的气质,把人们的注意力拽回到故事中来,再加上华丽抢眼的视听效果,这部影片分分钟都让人感觉足以和漫威那部开启其电影时代的《钢铁侠》(Iron Man)比肩。

  回到《奇异博士》的情节,我们不得不先夸一下第一部《钢铁侠》电影,它成功地为漫威自己让王牌角色在大银幕上扬威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之后的《雷神》(Thor)、《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蚁人》(Ant-Man)等其他漫威子系列独立电影,或多或少都在剧情节奏和人物刻画等关键方面深受它的影响,连这部《奇异博士》也不例外。

  主人公斯特蓝奇医生(Doctor Strange)在还没有遭遇变故前那种追求极致的自傲与自恋的性格特点,几乎可以和还没有变成钢铁侠前的托尼斯塔克(Tony Stark)等量齐观。套用一句话,“天才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经历变故后重新认知世界的过程,奇异博士也充满了钢铁侠式的自赎色彩,再到领悟至尊魔法师“古一”的良苦用心而最终选择自己的天命,奇异博士的养成之路,几乎和托尼斯塔克最终成为钢铁侠的路子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两个自负的人,一个让精于技术的头脑发挥得更多,一个却彻底颠覆了自己以往的认识迈入一个不为绝大多数人知晓的神奇领域,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连面对的对手都是和他们拥有相同能力的人。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之多的多套路化...

云图电影评论

 

  电影《云图》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大卫·米切尔于2004年发表的同名畅销小说,该小说荣获“英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小说奖,被评为查理与茱蒂读书俱乐部年度选书。该片由《黑客帝国》三部曲导演沃卓斯基姐弟与《罗拉快跑》、《香水》导演汤姆·提克威联合执导,并携手超强明星阵容,耗时3年制作完成。留学群小编为你带来了云图电影评论两篇,希望你喜欢。

  云图电影评论【一】

  《云图》如同一把手术刀,锋利、精准、刀刀见血,直击人心。大卫·米切尔科班出身,受到传统欧洲教育,又在亚洲文化中熏陶多年。他的小说有一种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和结合的微妙平衡。小说《云图》胜在结构,1-2-3-4-5-6-5-4-3-2-1的叙事方式像一张庞大的网,铺天盖地地把读者罩住,让你在迷宫里被耍得团团转,又如同急于寻找出口般寻找每个故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欲罢不能。

  电影的头三十分钟如同过山车慢慢爬升一样,把六个故事的开头展现在观众面前,之后开始急遽旋转,闪回、剪接、碎片一样的拼接,在每个故事若有若无的联系间穿梭来回,用电影所独有的蒙太奇和音乐把同样故事的主题连接在一起。每个故事的讲述方式都是顺叙,但故事之间的顺序被完全打乱,观众如同被倒吊在过山车上,不知道下一秒看到的会是什么,只觉得新奇、心悸、此起彼伏。

  电影的主线没有偏离小说太多。《云图》原书中是六个几乎没有关系的故事:

  1. 1850年,南太平洋的轮船上,律师Adam Ewing的航海日记,与一个黑奴的友谊;

  2. 1931年,比利时音乐家Robert Frobisher写出传世《云图》交响曲,与老年天才作曲家和同性恋人之间的纠葛;

  3. 1975年,记者Lousia Rey调查旧金山一座核反应堆安全威胁丑闻的故事;

  4. 2012年,出版商Timothy Cavendish逃出老年疯人院的故事;

  5. 2144年,近首尔,克隆人Sonmi-451觉醒并加入地下反抗组织的事迹;

  6. 后末世时期,人类文明被毁灭,夏威夷,原住民Zachry与高科技文明残存者互相帮助的故事。

  尽管《云图》的主题并不新鲜——从《摩尔·弗兰德斯》到《荒凉山庄》,再到《赎罪》,英语文学一直在探索和挖掘人类的贪婪这一主题——然而米切尔找到了一种新的讲述方式。这六个故事发生在人类浩瀚历史的不同空间和时间内,如同茫茫夜空中散落的群星,在不同时刻,散发着它们独有的光华。但看似不经意的线索,如胎记、纹身、出现在每个故事里的名字、纽扣等等,成为把这些星星串在一起的丝线。这些故事,通过不同的传承方式,冥冥中传到下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手里,并对他们的命运产生千丝万缕的改变。律师的航海日记写成了小说被音乐家读到;音乐家与情人的书信被女记者看到;女记者的故事被出版商出版;出版商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被克隆人看到;克隆人的事迹被后末世时期的原住民奉为神明,并沿着她的道路前进。这些传承的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但祖先所做的事情,哪怕只是一次历险、一段友谊或者爱情、一个决定或者一次决心,都会被后代捕捉到,对他们的命运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类前进的历程。

  云图电影评论【二】

  电影《云图》的时间线从十九世纪中到人类衰亡的一百多年后,这么大的时间跨度虽然只用了六个故事来连接,但是却基本没有冗长的感觉。影片的开头六个故事简短快速的掠过让...

返老还童电影评论

 

  《返老还童》由大卫·芬奇导演,布拉德·皮特主演。影片讲述一个人,出生时是一个老头,几十年后越活越年轻,最终又变成一个婴儿在襁褓中死去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下面是留学群为大家整理的返老还童电影评论,欢迎大家阅读。

  返老还童电影评论【一】

  《返老还童》这部电影故事是从一个被暴风雨逼近的医院开始的,一位垂危的老女人,让女儿读着一个叫本杰明·巴顿的男人的日记,本杰明一出生就是一个先天衰老的婴儿,母亲因为难产死亡,而父亲又抛弃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似乎被上帝诅咒的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被养老院里一个好心黑人妇女收养,并在养老院度过他的童年。并遇见了他未来一生所爱的女人——黛西,他们成了很好的玩伴。时光飞逝,本杰明身边的人在慢慢变老,他却神奇的一天天在变年轻。最后,已经七十多岁并且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少年本杰明已经忘却了一切,被警察送回到了已经物是人非的敬老院。他伏在那架钢琴上,向身后投去似曾相识的一瞥。遗失自我的本杰明,丢掉项链的本杰明,日夜饱受失忆的煎熬,最后被丧夫的戴西收养,直到变成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最终在黛西的怀中离开。

  有人说“有些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冲撞的轨道上浑然不知,无论它是意外发生地还是蓄谋已久的,对此我们都无能为力。”当我看完《返老还童》这部电影后,的确,我们不能改变的事太多了。当我看到本杰明知道自己终将越来越年轻,而成为妻子和女儿的负担时,他选择了将所有能卖的一切卖了,将所有都留给了她们,那该是下了多大决心作出的决定。很多时候,放手是最深的一种爱,谁不愿和自己相爱的人厮守,谁不愿看着自己的儿女成长。只是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影片中这样一句台词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同时给了我很大启发:“就像我已经有过一生,但是我记不住它是怎样的了”。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些正常轨道运行的人又将如何走过这一生一世呢?,在《返老还童》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老巴顿的丧妻抛子,奎尼的不育,黛西的纸醉金迷到突然的车祸,四处漂泊船长的艺术家之梦,甚至还有那个总是念叨着“被闪电击中7次”的痴呆老头。似乎没有哪个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曲折遭遇。虽然如此,但活着就要经历,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影片最后,那个倒置的时钟被流水冲过,让我们看到,人一辈子,只是在做一件事:在流动的时间海里寻找那枚只属于自己的珍珠,那枚要用一生来珍爱的珍珠。而片中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在那片时间海里,是逆流而行的。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无法重新作出选择。他无法选择不做自己,只能与众不同地从年老往年轻生长。其实我们都和本杰明一样,虽然也会对自己的命运不满,但我们无法不选择做自己。 就像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迈克船长死去时说过的那样:“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世界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你的命运,但是当最后一刻到来时,你只能轻轻放手。”

  一个奇异的开始,注定了奇异的结束。1918年,当那口挂在火车站的钟开始倒走时,本杰明·巴顿来到这个世上,2005年,当那场台风吹走一切时,那口钟也停止了,就如那传奇的生命,逝去得安静又平淡。黛西也在一场巨大的灾难来临前闭了眼,通过他们的女儿述说他书写的倒叙日记里,对他的回忆中甜蜜地离开。

  返老还童电影评论【二】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返老还童》了,每次看都有些许新的感慨,于是我打算为这部电影再写一篇影评。

  故事是从一个被暴风雨逼近的医院开始的,一位垂危的老女人,让女...

电影侏罗纪世界影评

 

  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电影侏罗纪世界影评,欢迎阅读。

  篇一:《侏罗纪世界》恐龙强势回归

  文/陆厚成

  恐龙与人类,谁才是地球的主宰?

  恐龙和人类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皆先后接统治着地球,在生存法则上,一者展现绝对的力量,一者以智慧驱动世界的改变,然而恐龙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借镜,一直是《侏罗纪公园》乃至《侏罗纪世界》故事核心所在。人类总自恃高度智能、科技的发展,妄想控制一切;恐龙成功复活于世,让相隔了六千五百万年的地球主宰者相遇,人类终究会知道,自己的渺小。

  故事一开头总是怀抱着理想,我们在化石中发现名为「恐龙」的物种后,试着从骨骼遗迹一路解读,了解到它们拥有超巨大的身形,更别提肉食性恐龙所用来撕裂对手的尖锐排齿,光是计画让远古时期的恐龙在面前真实走动,就是造梦者们最浪漫的事。

  只是为了完成心中梦想,商业行为是少不了的支持,侏罗纪世界公园就像世界上所有的主题游乐园一样,带领大人小孩见识活生生的恐龙,也借此维系培育资金。然而为了满足喜新厌旧的客人,主题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这也就是《侏罗纪世界》里最新、强悍物种:帝王暴龙的由来。基因公司混合了暴龙与多项生物的基因,创造出史前未曾出现过的全新恐龙,体型更大、更凶猛、能适应各种环境,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精明的脑袋。

  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关住帝王暴龙根本不可能,不仅是前往压制的保全小组全灭,接着整座主题公园陷入一连串无法收拾的混乱局面,也有狂人试图用迅猛龙来压制帝王暴龙,就像所有《侏罗纪公园》电影一样,人类总被自己的愚昧吞噬。

  我对《侏罗纪世界》观感持平,深刻感受背后的商业性大过于理想性,如同电影里为了煽动人们对于恐龙的兴趣,创造新形态的帝王暴龙;对于身为观众的我们,电影公司也抱持相同商业模式。为了再次拉拢人潮来观看最新一集《侏罗纪世界》,只好编写出过去三集《侏罗纪公园》从未出场过的凶猛物种来刺激消费。

  总归而言,单以特效做讨论,恐龙的拟真性、动态性,都远比前作更好,恐龙角色也是全方位精锐尽出,于天空翱翔、海里的王者们,以及陆地上草食及肉食性恐龙们,让所有人一次窥探恐龙奥秘,至于人类演员就贫弱许多,除了相互讥笑取乐和情爱场面,演技比起恐龙们,只是乏善可陈。

  延续理想及商业的话题,至成人后,自己最不爱去的地方就是动物园,原本这是一个让小孩得以认识世界众多物种的地方,但是如果让动物缺乏妥善的照顾,在过去经历里,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只看到动物们被困在一个不属自己的,狭小环境,每天被人类视线压迫着;而它们的眼神毫无生气,透露着无比哀愁。相同的,对于曾是地球主宰的恐龙们,甚至是帝王暴龙,谁又愿意身处一个处处被钳制又不自由的环境。

  篇二:六千五百万年的爱与愁

  还记得1993年的美好旧时光吗?尽管只有寥寥几人丧生于CGI特效恐龙之口,但是整个荷...

机械姬电影评论

 

  天才一般的纳森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为了确认她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加利能为伊娃进行著名的“图灵测试”。似乎从第一眼开始,加利便为这台有着宛如人类般姣好容颜的机器人所吸引。留学群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两篇机械姬电影评论,希望大家喜欢。

  机械姬电影评论【一】

  刚看完。说一些我的理解。有剧透,强烈建议先看完电影。

  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Ava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AI么?

  我认为是。实际上Turing test不是用来检测自我意识的,现实情境中human interrogator 可以问的问题是有限的,那么程序只需要一个指令集,包含所有可能被问出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回答,在加上一点简单的随机化和应变,就能顺利骗过Turing test。而Nathan设计的测试方式显然更科学一些,Ava不仅具有目的性(生存需要),还在实现该目的的过程中实施了对有意识对象(Caleb)的操纵。而后者不仅需要自省能力,还需要对交流对象持意向性立场,这正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明确体现。

  这一点在影片多处地方都有体现,下文会有提及。但这里要说的是一个进一步的观点:Ava所具有的智能和自我意识都几乎完全是一个自然人,在影片最后逃出囚笼的时候,她在楼梯尽头回眸一笑,正如一个普通人按耐不住喜悦的自然表露。所以,理解Ava很简单,把她当成一个正常的自然人理解就可以了。

  下面零散的说一些

  1,电影表现了对于AI的隐忧。这一论点显然是不能被电影的内容所支持的,也可以是Ava只是想保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而已。拦在她生存道路上的只有Nathan和Caleb,前者她借Kyoko之手杀掉了,后者被她锁在房间里,估计也会死掉(有人说Caleb不是想帮她吗,可是站在Ava的角度,Caleb是活着的人里面唯一知道她是AI的,她不能冒险让他逃走)。

  2,Nathan撕掉Ava的画那场戏,是一个多角度的障眼法。站在Caleb或是观众在一开始看到这场戏的角度,仿佛是Ava出于对Caleb的爱慕而画了一幅画,然后被Nathan撕掉。站在Ava的角度,她知道Caleb在看,所以就演得很认真(又一个Ava具有自我意识的明证)。站在Nathan的角度,他想知道断电时候两个人在做什么,但是又没法在Ava的注视下装摄像头,于是就假戏真做,趁Ava装作面对地面一摊纸屑发呆的时候将摄像头装上。这场戏将Nathan的天才和狡诈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惜他机关算尽,还是低估了Caleb这个被他精心挑选的测试工具。也可能是之前和Caleb的对话让Nathan觉得他智商堪忧,从而放松了警惕吧。

  3,Kyoko的实质是什么,她听得懂英语么?我个人认为Kyoko也是个具有自我意识的AI,并且能听得懂一点英语。只是其智能非常低弱,大约只相当于一两岁小孩。电影里面很多次在Caleb和Nathan对话,或是Nathan在看Turing test录像的时候都把镜头给了Kyoko,说明她在用心听。Nathan要她服务Caleb,可是她把此服务也理解为她对Nathan的“服务”,所以在晚上看到Caleb的时候就liuxuequn.com开始宽衣解带。而音乐一响,她就条件反射一般的开始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她不会说英语,所以当她看到Caleb走进Nathan房间,发现之前的机器人原型机的时候...

电影辛亥革命影评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每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一些单位机关或者学校就会播放辛亥革命电影。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电影辛亥革命影评,欢迎阅读。

  虽然当初《辛亥革命》打着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献礼片的称号,但是说起来这部电影还是有许多缺憾。

  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力求延续《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那样的主旋律的基调,虽然看似都是主旋律,但差别却是很明显。中国历史的逻辑讲究成者为王败者寇,建党和建国当然是歌颂我们伟大的党,而《辛亥革命》虽然是推翻帝制和清王朝,但建立的是中华民国,讲究的是民族、民权和民生,两者差别甚巨。

  从制作上看,因为主旋律之间的根本不同,韩三平打着向党献礼的口号一呼百应,众明星没人敢说不,加盟班底自然不容小觑,而《辛亥革命》虽然也号称众多巨星出演,基本是成龙独自撑着局面,其他赵文瑄、孙淳、姜武、李冰冰等人的号召力毕竟有限。当然了,明星扎堆儿不一定就是好电影,但是不得不承认韩三平建立的这种明星轰炸的电影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效益。

  最后,更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为敏感的一方面,现在“革命”基本等同于敏感词,大肆宣扬革命推翻政府的做法,与我们现时代的意识形态宣传相悖啊,这样的电影怎么可能称之为主旋律的献礼片呢。

  电影开篇的镜头是秋瑾就义的镜头,宁静饰演的秋瑾走在街头,缓步走向断头台,伴随着画外音响起:“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

  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这个段落颇为煽情,估计是导演张黎想来个开篇点题,主要是为了阐述革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这段话总让人联想起《十月围城》中的孙文的阐释,同样关于革命:“十年以前,一个学生在这里提问:何为革命?我告诉他,革命,就是要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十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重临,革命两次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如果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作革命。”

  革命之路,异常艰辛,有杀戮,有牺牲,有战争,有炮火,是对人性的最大磨砺和考验。而且革命并不预付美好的未来。革命只为摧毁一切,从来没有想过革命之后会建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秋瑾慷慨赴义时的话,还是孙文说的话,其实都是透支了革命的意义。而辛亥革命则是这样一种典型的革命:看似成功,实则失败。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的总结解释,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本身的弱点导致的,孙中山妥协之故。

  《辛亥革命》中,导演张黎主要铺陈了几场革命戏份: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等,但是这些战争场景有些为电影而电影,与剧情本身并不太大。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标志,但据张鸣教授考证,其实武昌起义完全都是一个偶然,没有必要渲染它的历史性意义。

  孙文这个角色在影片中处理的还是太主旋律了,有点假大空。四处募捐,跟海外银行家大谈革命,岂不知资本家只重利益。这样符号性太强的角色基本都是脸谱化了,没什么可塑性,每次露...

电影《老炮儿》影评

12-30

标签: 影评 老炮儿

 

  电影《老炮儿》影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文/郑飞)

  一向不走寻常路的管虎,2015年年末再次放大招。这一次与他携手的是重量级导演冯小刚,二人带着《老炮儿》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登陆中国各大院线,引来好评如潮。以导演知名的冯小刚,除了1996年曾在电影《我是你爸爸》中担任男一号之外,其他都是偶尔客串、跑跑龙套,纯属“玩票儿”。时隔近二十年,冯小刚为管虎慷然“下海”出演,甚至还献出了自己的“屁股”,本身便是一种上好的宣传:不知有多少人都想着一睹冯大导演在影片里的“芳容”,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我是你爸爸》这部电影,更遑论看到冯小刚演戏,如此一来,更是吊足了观众的味口;更况且,影片在正式上映之前,冯小刚凭此片在国外获奖的消息就已经在国内不胫而走,于是《老炮儿》尚未上映,前期的造势工作已经做得相当足。

  所谓“老炮儿”,约等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朔笔下的“顽主”,今天的他们大多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有着较为“辉煌”的过去,他们固然玩世不恭,但也重情重义,因此很难简单说他们好或不好。诚如片名所示,电影《老炮儿》讲的就是一个当年威阵北京四九城的“老炮儿”——冯小刚饰演的“六哥”张学军,当年他单枪匹马一把刀杀退十数人,现如今只是胡同里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遛鸟老人,周围的一些人虽然还都尊称他为“六爷”,但实际上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按照正常逻辑,“六哥”的晚年生活也许就在逛逛街、遛遛鸟之间流逝而去,但儿子晓波却又让他不得不拖着有些老迈的身躯再次“重出江湖”,不管“六哥”是不是出于自己对儿子的愧疚,仅就这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儿就足以让人震撼,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的荣耀早已被时代大潮裹挟而去,英雄只得叹息气短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炮儿》一言以蔽之: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影片从始自终都用冷静的镜头语言在讲述,没有炫丽色彩、没有气势恢宏,就运用几个长镜头,交待着老北京的胡同以及老北京的人与事。管虎的这种手法或许是有意为之,他就是要告诉观众,故事就发生在你我之间,这种期待视野的设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感染力,但又与贾樟柯有所不同,管虎镜头里的现实是经过自己有意处理了的,而贾氏则更多追求原始的真实。挑剔点来看,《老炮儿》的情节设定其实有些过于简单: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即旧与新的框架结构,旧的一方是“老炮儿”们,“六哥”、“闷三儿”、“灯罩儿”、“洋火儿”等一帮老哥们;新的一方有两部分人构成:“六哥”的儿子张晓波和南方某省级高官的儿子谭小飞,前者代表着当下普通民众后代,后者则是当下人们常说的“富二代”,电影矛盾也就在“旧”与“新”之间展开,而张晓波又是新旧冲突最直接的导火索:正是他不知“天高地厚”地得罪了谭小飞,由此才最终导致了救儿心切的“六哥”出山。在此事之前,以“六哥”为代表的“老炮儿”们依然活在过去自己的辉煌里,总不相信自己已经过时,也确信自己并没有被“后浪踩在沙滩上”,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努力,却不得不接受现实,“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六哥”在车上被晃得头晕目炫、呕吐不止时,当自以为很大方地拿着两千块去补偿自己儿子划了的法拉利时,其实已经宣告了自己时代的终结,影片最后,“六哥”自己拿着刀冲向对岸时也便有了悲怆的意味,伴随着密集的鼓点的配乐,也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

  从主题学角度来看,《老炮儿》其实更像是管虎向上一代或者说自己逝去了的青春的致敬之作,这一点从片...

源代码电影评论

 

  影片“源代码”讲述了一个有关记忆的科幻故事,但是影片在对技术背景的描述上花费的篇幅很少,只是一笔带过地介绍了主人公之所以可以不断的进入到火车爆炸前8分钟的时间段,是利用了把记忆转化为“源代码”这样一种技术,他使这段记忆变得可以由其他合适的人随意读取。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源代码电影评论,欢迎大家阅读。

  源代码电影评论【一】

  看完了源代码,好吧首先来简述一下影片的情节:一位名叫柯尔特·史蒂文的上尉,某日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在一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而他在火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到是谁把炸弹放在了火车上。就是这样过程,却被重复的“播放”(因为这是Source Code世界)。Source Code世界是由博士制造的,根据人在死后,大脑的电磁场仍然带着电,并没有完全死去,还能够运转,但是只有短暂的8分钟之久。换句话说,当柯尔特·史蒂文回到已经发生过爆炸的列车上时(是通过仪器把他传送到过去),他只有8分钟时间可以用。在8分钟之内无论他是否找到凶手,他都会死去(但是最后他打破了这个定论)。

  这个利用的是量子力学中所谓的平行世界理论。平行世界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前置平行世界理论,一个是后置平行世界理论。本片利用的是后置平行世界理论。

  回到《源代码》,有个疑问,博士虽然设定的时间是8分钟,按理说科特史蒂文斯到了时间就会回来,无论是否死亡。博士和他自己应该都是这样认为,前几次无一例外正好第8分钟爆炸死亡,然后回来.后来有两次时间过了他却还在那个平行世界里,一次因为他和女主下了火车,火车爆炸(正好是第8分钟)后,掉入铁轨死亡后回来。另一次是被那个反派恐怖分子枪杀后死亡回来。电影里我忘记这里是否交代清楚了,8分钟以后好像博士他们无法联系到科特史蒂文斯,直到他再次死亡以后才联系上。这个情节非常令人熟悉,如果你看过《盗梦空间》的话,《迷离档案》里也是这样处理的,在梦里死亡的话,现实中的你就清醒过来了;没死的话,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唤醒。经过这两次例外,科特史蒂文斯想到也许8分钟并不是一个限制,但他也不十分确定(后面接吻的镜头定格),所以他想到自己是可以在这一个平行的世界里继续活下去,但如果现实中的大脑还未完全死亡的话,还会被召回来,这也是他请求那个女上尉让他真正死亡的原因。我的疑问,如果他的大脑还未完全死亡,他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怎么被召回?

  平行世界是否存在至少现在没人知道。如果存在的话,我想那绝不应该只是一个,而应是无数个。我们所处的每一时刻都应该是一个世界,只是现在我们的科技没有人能回到过去,也没有人去过未来,所以这些平行世界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是完全一模一样的,重叠在一起的就像是一个世界一样。

  假如我回到昨天的某个时刻,那么这个时刻的世界就改变了,而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是毫无联系的,因为他们是平行的关系。回到前天某个时刻,那么另一个平行世界又发生了改变,这与昨天的平行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没有联系。

  但是,当我回到了昨天某个时刻,如果另一个人想回到昨天来找我的话,他应该出现在哪个世界里?他怎么来到我去过的世界,因为我去过的那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好吧,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整辆车的人都活了下来,男女主角都得到幸福。唯一被忽略的只有一个人,只有一个人死了——被男主角占据了身体的历史老师。那个人本该活着的,不是吗?这是我对本片最后的疑问。

  源代码电影评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