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辜鸿铭

留学群专题频道辜鸿铭栏目,提供与辜鸿铭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英文名众多,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Tomson。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

10-02

 

  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跳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弃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一了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都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

辜鸿铭:留学欧洲的晚清文化怪杰

02-18

 留学群[liuxuequn.com]为即将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留学新闻:《辜鸿铭:留学欧洲的晚清文化怪杰》02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被称为“文化怪杰”的辜鸿铭,10岁时跟干爹——英国人布朗去英国留学。

课余,布朗教辜鸿铭学德语。布朗的教法类似中国私垫的填鸭式教育——背诵《浮士德》。布朗对辜鸿铭说:“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

布朗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他的动作背诵。小辜鸿铭不懂,很想知道《浮士德》讲的是啥,但布朗不讲,说:“只求你说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时我再讲给你听。”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布朗为辜鸿铭定下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8个月之后,鉴于辜鸿铭背得快、领会得深,计划又改为半个月学3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背熟了。

有一天,拖着长辫子的辜鸿铭坐在电车上看报,几个英国人嘲笑他。辜鸿铭就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人说:“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识,还看什么报纸?”辜鸿铭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

辜鸿铭所在中学的课业本来极繁重,但由于辜鸿铭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应对起来毫不费力。1872年,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专修英国文学,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修辞学等。

因为难,辜鸿铭在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时不知哭了多少次。但他不放弃,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文、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多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回忆:“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到后来,不仅希腊文、拉丁文,即如法、俄、意等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触类旁通,一学就会。

1877年4月,20岁的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然后,布朗又送他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仅一年时间,辜鸿铭便获得土木工程师文凭。课余,他精研德国文学、哲学经典。30年后,蔡元培到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在德国的声名已如日中天。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莱比锡大学毕业后,辜鸿铭又至巴黎大学留学。布朗安排他和巴黎一个名妓当邻居。不仅让他学法语,更让他借此之便了解更多的人情世故。辜鸿铭在这里领略了出入名妓家中的政客、军人、富商们的伎俩,练就了今后“金脸罩、铁嘴皮”的功夫。(留学群 liuxueq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