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鉴赏方法栏目,提供与鉴赏方法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随着人们对学历越来越高的追求,考研的人数也在急剧上升,很多考生都选择考研究生来增加自己的学历水平。下面是出国留学吧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3汉语言文学考研必看考点之词的鉴赏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1、开头:比较有特点的是直抒胸臆。如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开始就给人强烈的迁逝之感,有很强的感染力。有象征式,如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得既是眼前的景,又有象征意义,描绘了心中无法平静的波澜。概括式:开头就是对全片的总结。把握好了开头,就对全篇要讲的词有了大概的印象。如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先总说了西湖好,接下来在详细描述。
2、层次和连接:有些是相互映衬的,如李煜《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句的前后都在写愁,用“梦里不知身是客”反衬,就越发愁了。有些要讲究主宾,也就是详略得当。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周郎为主,其他人物为宾,作为陪衬。在结构安排上,要注意层次和层次的衔接。比如按时间顺序,可以使顺叙,也可以是倒叙,这和写文章的方法差不多。
3、结尾:和开头一样,也有不同的结尾方式。很多词都会在结尾点明主题,深化中心,增强感情等。比较有特色的是以问作结。像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设问式,能加深读者印象。白居易的《忆江南》“能不忆江南?”则是反问式,起强调作用,比“使人忆江南”更有力度。
拓展:词的内容
词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描写女子曼妙的身姿,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应。新贴绣落襦,双双金鹧鸪。”就描写了一个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
2、 描写空闺的幽怨:李清照著名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欧阳修的《诉衷情》:“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一个风尘女子压抑着“离恨”,在人前咽泪装欢。
3、 描写对佳人的爱慕想念,或者惜别之情:柳永的《雨霖铃》。范仲淹的《苏慕遮》,一些人认为是思念远方的妻子。
4、 其他的一些伤春悲秋的闲情愁绪:这类作品很多,如晏殊的《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李清照的《声声慢》,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盛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感慨时光荏苒,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迁逝的伤感。
5、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但往往受到现实的束缚,壮志难酬,出现了悲壮慷慨的情绪。如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等。
6、 凭吊怀古之作,感慨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迁。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的一种题型。有些同学问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呢?为了回应同学们的需要。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方法
(一)语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拓展阅读:高中生个人评价200字
高中生个人评价评语
珍贵的三年的高中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高中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高中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不想考上好的大学,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高中需努力认真的学习。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高中的学习旅程。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课本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我在三年的高中学习中,我认真积极参加每次实验,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在三年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
...
10-26
中考语文古诗词怎么鉴赏,答题又要按照什么步骤来呢?不清楚的考生赶紧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步骤”,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一、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
又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采莲女争艳的情景。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诗歌鉴赏方式,仅供参考。
一、表达方式: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⑴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写景常用手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如: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白描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又如:商 山 早 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句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动静结合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它分为化动为静和以动衬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但作者并没有孤立地写静,而是采用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花落”、“鸟鸣”的动景反衬出春山之夜的无比宁静。
虚实结合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以及想象之境。如已逝去之景之境,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刘永《雨霖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感觉结合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视听结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色已暗,却有明月当空;群芳虽谢,仍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于松石之间,有如一条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一派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还应该注意描写的顺序如: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左右、点面等多角度描写等。如《沁园春 长沙》中的景物描写。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鉴赏诗歌的形象(四)
事物形象
设问方式:
1、 诗中所描写的意象(形象)有何特点(特征)?
2、 作者借助这个形象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方法点拨:
这类题大多涉及的是咏物诗,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此类形象,要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即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注意把握描写的类型;景物描写(事物情境、季节、时令、地域),场面描写(战争、农事、狞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应答步骤:描摹图景+概括景象特点+剖析作者感情。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 ||
---|---|---|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 | 2013内蒙古理科试卷答案 |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
景物形象(二)
设问方式:
1、 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
2、 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
3、 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
方法点拨:
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
第一,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
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 讲清景情关系。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作答时应注意区别,一般讲,借景抒情,是诗句中有直接表现感情的词语句子;寓
第四, 情于景,情景交融,则为诗句中只有景物描述而没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或句子,
只是在物象中寄寓了某种感情,至于以景衬情,则主要体现在乐景哀情的反衬上。
应答步骤:
1、 通过描写XXX氛围特点表现XXX感情(对应设问1)
2、 描述图景氛围特点形成什么样的意境(对应设问2)
3、 景物氛围特点揭示感情点出景情关系(对应设问3)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 ||
---|---|---|
2013江苏物理试... |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
景物形象(一)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2、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 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
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
1、 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 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 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
1、 性格+身份
2、 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 ||
---|---|---|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 | 2013内蒙古理科试卷答案 |
09-26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
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09-26
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相关链接:
鉴赏方法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