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高级会计师实务重点栏目,提供与高级会计师实务重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4-15
本文“高级会计师2017实务考点:部门预算管理”由留学群高级会计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第八章 预算管理、预算会计与政府会计改革
主要内容:
1.部门预算管理
2.国库金融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4.预算会计
重点:是预算会计,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等。
考点一:部门预算管理
1.中央部门预算的内容
2.中央部门预算收入分为财政拨款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中央部门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以及其他支出等。
基本支出按其性质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别。
3.政府的收支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
4.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
高级会计师栏目为你推荐:
...
本文“高级会计师实务2017要点:公司战略选择”由留学群高级会计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公司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1.公司过去的战略。
2.战略选择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3.公司环境应变性。
4.公司文化与管理者风格。
5.竞争者的行为与反应。
6.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限。
(二)成长型战略选择
1.成长型战略的特征
(1)实施成长型战略的企业不一定比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但他们往往比其产品所在的市场增长得快。
(2)实施成长型战略的企业往往取得大大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水平。
(3)实施成长型战略的企业倾向于采用非价格的手段同竞争对手抗衡。
(4)实施成长型战略的企业倾向于通过创造本身并不存在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来改变外部环境并使之适合自身。要真正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仅仅适应环境是不够的,影响或改变环境以有利于自身发展更为重要。
【小资料】当市场占有率超过40%,投资回报率可达30%左右,其投资利润率是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下企业的三倍。
2.成长型战略的适用条件
(1)成长型战略必须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和产业经济状况相适应。
(2)成长型战略必须符合政府管制机构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的约束。例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因而一般来说这类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成长型战略。
(3)成长型战略与公司可获得的资源相适应。由于采用成长型战略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因此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获得资源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
(4)成长型战略与企业文化的适合性。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以稳定性为其主旋律的话,那么成长型战略的实施就要克服相应的文化阻力。当然,企业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事实上,积极和有效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以企业战略作为指导依据。
(三)稳定型战略选择
1.稳定型战略的特征
(1)企业对过去的经营业绩表示满意,决定追求既定的或与过去相似的经营目标。比如说,企业过去的经营目标是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市场领先者的地位,稳定型战略意味着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依然以这一目标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
(2)企业战略规划期内所追求的绩效按大体的比例递增。与成长型战略不同,这里的增长是一种常规意义上的增长,而非大规模的和非常迅猛的发展。例如,稳定型增长可以指在市场占有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总的市场容量的增长,企业的销售额的增长,而这种情况则并不能算典型的成长型战略。实行稳定型战略的企业,总是在市场占有率、产销规模或总体利润水平上保持现状或略有增加,从而稳定和巩固企业现有竞争地位。
2.稳定型战略的适用条件
(1)采取稳定型战略的企业,一般处在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稳定或者较小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因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挑战和发展机会都相对较少。
(2)有些企业在市场需求以较大的幅度增长或是外部环境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遇的情况下也会采取稳定型战略。这些企业一般来说是由于资源状况不足以使其抓住新的发展机会,因而选择相对稳定的战略...
本文“2017高级会计师实务难点:经营战略选择”由留学群高级会计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经营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1.市场竞争范围
明确企业市场竞争范围是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首要因素。市场细分是确定企业市场竞争范围的基本方法。
市场细分决策为经营战略选择明确了方向。
2.企业竞争优势来源
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企业在明确市场竞争范围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何处。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低成本优势。二是独特性优势。
(二)成本领先战略选择
1.成本领先战略的特征
(1)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通过低成本优势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2)成本领先并不等同于价格最低。
(3)成本领先企业能赚取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4)成本领先地位的战略一般必然地要求一个企业就是成本领先者,而不只是争夺这个位置的若干厂商中的一员。
(5)成本领先战略的成功取决于企业日复一日地实际实施该战略的技能。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
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必须考虑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资源条件。
(1)外部条件
第一,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第二,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第三,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第四,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第五,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第六,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2)内部资源与技能条件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条件:
第一,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第二,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第三,认真的劳动监督;
第四,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第五,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第六,培养技术人员。
(三)差异化战略选择
1.差异化战略的特征
(1)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忽略成本,但此时低成本不是公司的首要战略目标。
(2)如果差异化战略成功地实施了,它就成为在一个产业中赢得高水平收益的积极战略。
(3)推行差异化战略往往要求公司对于这一战略的排它性有思想准备。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两者不可兼顾。
(4)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行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2.差异化战略的适用条件
选择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既要考虑企业的外部条件,又要具备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内部条件。
(1)外部条件
第一,可以有很多途径创造企业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被顾客认为是有价值的。
第二,顾...
本文“高级会计师实务2017知识点:分配战略”由留学群高级会计师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分配战略的概述
1.分配战略的内涵
由于企业与债权人、员工及国家之间的收益分配大都有比较固定政策或规定,只有对股东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分配战略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或者说狭义的分配战略是指股利分配战略。
2.股利分配战略的目标
股利分配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
3.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
股利分配战略的制定必须以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为依据,必须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股利分配战略应优先满足企业战略实施所需的资金,并与企业战略预期的现金流量状况保持协调一致。
(2)股利分配战略应能传达管理部门想要传达的信息,尽力创造并维持一个企业战略所需的良好环境。
(3)股利分配战略必须把股东们的短期利益―支付股利,与长期利益―增加内部积累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股利分配战略选择
1.股利分配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选择股利分配战略必须首先分析和弄清楚影响股利分配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影响股利分配战略的因素主要有:
(1)法律因素
①资本限制。资本限制是指企业支付股利不能减少资本(包括资本金和资本公积金)。这一限制是为了保证企业持有足够的权益资本,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②偿债能力的限制。如果一个企业的经济能力已降到无力偿付债务或因支付股利将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则企业不能支付股利。这一限制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债权人。
③内部积累的限制。有些法律规定禁止企业过度地保留盈余。如果一个企业的保留盈余超过了目前和未来的投资很多,则被看作是过度的内部积累,要受到法律上的限制。这是因为有些企业为了保护高收入股东的利益,故意压低股利的支付,多留利少分配,用增加保留盈余的办法来提高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使股东逃税。所以税法规定对企业过度增加保留盈余征收附加税作为处罚。
(2)债务(合同)条款因素
债务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通常包括限制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权力的一些条款,限制内容通常包括:
①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低于某一水平,企业不得支付股利。
②企业只有在新增利润的条件下才可进行股利分配。
③企业只有先满足累计优先股股利后才可进行普通股股利分配。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和优先股东的利益。
(3)股东类型因素
企业的股利分配最终要由董事会来确定。董事会是股东们的代表,在制定股利战略时,必须尊重股东们的意见。股东类型不同,其意见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为保证控制权而限制股利支付。
②为避税的目的而限制股利支付。
③为了取得收益而要求支付股利。
④为回避风险而要求支付股利。
⑤不同的心理偏好和金融传统。
(4)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的状况与趋势会...
01-12
留学群高级会计师栏目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高级会计师实务重点:企业并购会计”,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企业并购会计
(一)企业合并的判断
(1)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构成企业合并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取得对另一上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二是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
(2)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合并。企业取得了不形成业务的一组资产或是净资产时,应将购买成本按购买日所取得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相对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分配,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
(3)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业是否构成业务之外,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法律主体即为报告主体,但除法律主体以外,报告主体的涵盖范围更广泛一些,还包括从合并财务报告角度,由母公司及其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形成的基于合并财务报告意义的报告主体。
【例】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是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双方存在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上,为增加持股比例,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对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企业合并的定义,考虑到该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准则中所称企业合并。
(二)企业合并类型的判断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注意】09年评分要求:用概念解释理由的不给分。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合并日的会计处理
(1)合并方的确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对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为合并方。
(2)合并日的确定
合并方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为合并日。也就是说,合并日是被合并方的净资产的控制权转移给合并方的日期。五个条件。
3.会计处理
原则: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原则上应当按照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和计量。
掌握两点: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对于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应按照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确认,并且合并方所确认的资产、负债仅限于被合并方原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如果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同的,应当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后确认。
合并方对于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
高级会计师实务重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