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2014高考历史复习栏目,提供与2014高考历史复习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知识。本专题主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规律。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留学群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专题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一、空想社会主义(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1、形成原因:
(1)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2、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主要观点:
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傅立叶主张建立“法郎吉”;欧文进行“新和谐社会”的实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历史条件: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
(3)思想基础: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
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诞生的标志:1848年,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共产党宣言》主要意义: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
(3)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分解
《共产党宣言》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试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阐述了关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学说;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讲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纲领和理论;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说明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第四部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表明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高中历史预习时要明确重点、难点、疑点 预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预习要明确重点 ;.笔记要记要点、补充、提纲和在书上做标签 笔记要记要点、补充、 笔记要记要点 ;思考是理解和提高,还要积极大胆发言表达 思考是理解和提高, 思考是理解和提高 ;.温习是夯实、巩固和提升(巩固后做题效率高) 温习是夯实、 巩固后做题效率高) 温习是夯实。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留学群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光荣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①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的形成。
③政治基础: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要求限制王权,问国王展开斗争。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①1640年革命爆发,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②此后,英国建立共和国。
③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以图恢: 复旧的统治秩序。
④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2.议会权力的确立
(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①颁布时间、颁布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
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作用
A.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在这种制度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此后,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李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岳麓版:《大宪章》——l3世纪初,英国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以限制王权。此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①背景:工业革命以后,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的政治权利。
②结果及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过程
①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
高中历史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 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 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 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 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 性原则。 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俗话说,好记 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留学群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经过、影响
(1)背景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②社会根源:欧洲对黄金白银的需求,形成“寻金热”。
③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④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⑤商业危机: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商路。
(2)条件
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物质支持。
②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③地圆学说流行和地图绘图技术进步。
(3)经过 葡萄牙支持下
①1487—1488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抵达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直通印度的航路。
西班牙支持下
①l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新大陆。
②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4)影响 对欧洲地区
①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洲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世界市场。
②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开始崛起。
③促进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对亚非拉地区
①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②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③大量白银流人亚洲,刺激了亚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
①使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分散、隔绝的孤立状态,世界开始向整体世界方向发展。
文化方面
①动摇了天主教教会的权威。
②加快世界文明的融合。
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历史课,在高中阶段,新课程方案下,难度显然是增加了。体例、内容、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历史教材又文字深沉、叙述凝重,信息含量高,专业词汇多。老师教的费力,学生学的困难。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历史课,提高成绩,就需讲究学习方法。 这里,我们可从三个方面了解历史学习的方法:基本方法的应用;规律性问题的探寻;从试题训练到回归课本的整合。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留学群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014试题库汇总 | ||
---|---|---|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
高中历史单元目录可以分析每一单元特点,各课之间的联系,了解该单元所讲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课是“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课是“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是“古代的经济政策” 。我们可以知道本单元起码要从两大方面来学习:一是经济结构,二是经济特点。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方面,经济特点既要了解这三大方面各自的特点,也要从总体上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同学们要了解这些学习方法,高效率的备考历史。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留学群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③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
④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 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⑥清代书法艺术的曲折:背景——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度风格——“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
篆刻:
①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③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中学历史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思想品德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历史纵横”小字中,教材讲到《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学生从这些事迹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精神。更多有关2014高考文综的信息可登录留学群文综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课标提示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解读
1.百家争鸣:①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②儒家思想的初创与发展;③道家、墨家与法家的思想成就。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①评价秦的“焚书坑儒”;②董仲舒的新儒学;③太学与科举制度。
2014试题库汇总 | ||
---|---|---|
同学们在备考历史的过程中要认真整理笔记,仔细阅读以前做的练习试卷。这些笔记和卷子记录着你的学习过程,从中可以回顾史实,调整视角,了解如何审题,如何解答。对笔记中的特别记述要再认知,对做错的习题要多加审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新增)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014试题库汇总 | ||
---|---|---|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 每日一练(72套含答案) | 2014高考语言运用汇总 |
2014近义词汇总 |
2014高考在即,各位考生都在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作战状态”。在这里留学群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历史总复习的指导建议,希望能够助各位考生一臂之力,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
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留学群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内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内容: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
①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 ②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3.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①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1992年):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014试题库汇总 | ||
---|---|---|
5年高考3年模拟汇总 | 每日一练(72套含答案) |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留学群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①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③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
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⑤目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
2.清朝发展
到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部门和地区增多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②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阻碍因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使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政策(重农抑商、禁海与闭关政策);②国内市场狭小;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2.原因:
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巩固封建统治
3.推行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内容:
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倍加重视和保护;对商业活动则进行抑制
5.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
①贬低商人地位;②限制经营范围;③重税;④禁止对外贸易
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①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 ②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③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内容:
禁...
2014高考历史复习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