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2015考研心理学答案

留学群专题频道2015考研心理学答案栏目,提供与2015考研心理学答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年考研心理学综合题参考答案(网络版)

 

  考研一结束,大家一定很着急想要知道自己的答案,留学群考研专业频道为大家提供2015年考研心理学综合题参考答案(网络版),方便大家估分,答案一公布,本站会第一时间更新,大家还可以将本网站ctrl+D收藏至收藏夹,以便了解更多考研真题及答案的信息。

  2015年考研心理学综合题参考答案(网络版)

  【综合题参考答案】

  一、

  1.五因素模型是哪种人格理论。

  五因素模型是指大五人格理论。即塔佩斯等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的英文首字母合起来就是Ocean一词,因此也被称为“人格海洋”这五个因素代表着最大程度的抽象,据此编制的“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NEO-PI-R)在人格评价中应用广泛。

  2.五因素模型的形成过程。

  “大五”模型从首次出现到正式确定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1949年,Fiske通过对卡特尔的22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偶然发现5个因子,这被认为是当今大五模型的第一个版本,这五个因子在自评、观察评定和同伴评定数据中均稳定出现。Fiske将这五个因子命名为:自信的自我表达,社会适应性,一致性,情绪控制和好奇智力。随后的一系列研究也验证了五个因子的存在。

  1990年,Digman和Goldberg分别在《心理学年鉴》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独立的文章标志着人格特质大五模型分类系统正式被提出。

  3.五因素模型的具体内容。

  开放性: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二、

  1.根据……说明人格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格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过面,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中人格特征形成和表现的过程。人格发展包括稳定和变化两个方面,而人格稳定和变化都有很多形式。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也是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透过现在的我,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虽然未来不能决定现在,但自我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决定现在的我。这就是自我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同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

2015考研心理学简答题参考答案(网友版)

 

  2015年考研已经圆满结束了,留学群考研专业频道会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更新2015考研心理学简答题参考答案(网友版),大家可以按Ctrl+D收藏我们的网站,以便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成绩!更多考研信息尽在留学群考研频道.

  2015考研心理学简答题参考答案(网友版)

  1.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简要说明其发展的趋势?

  液体能力:即液体智力,是指在新的情境中能够随机应变、解决目前无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主要基于先天禀赋和大脑的神经解剖机能,较少受后天文化教育的影响。一般人20岁以后液体能力达到顶峰,30岁开始下降,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

  晶体能力:是指解决存在有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即可以依靠对资料信息的记忆、辨认和理解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学习和社会文化,晶体智力在一生中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较平缓。

  2.什么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并简要说明二者的异同?

  (1)社会助长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与之相反的情形则称为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社会惰化的原因:由于团体人数众多,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当个人对于群体的贡献无法被识别,群体归属感又不强时,很容易发生社会惰化。

  (3)二者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产生的原因不同:产生社会助长作用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A.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

  B.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

  C.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产生社会阻抑作用的原因:

  A.他人在场的外在刺激分散与干扰了个体对活动的精力集中;

  B.被他人评价意识过强也可能产生焦虑,从而涣散了精神。

  ②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不同:在复杂的脑力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干扰作用;在简单机械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助长作用。但即使在简单活动中,也只有在个体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活动技能的情况下,群体才有助长作用,否则也有阻抑作用。

  ③作用不同。

  3.什么是概念转变?并根据波思纳的理论,说明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

  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其过程为: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解决。

  波斯纳提出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4.一篇心理学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

  ①题目:要把研究问题最重要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词句说清楚。一般中文标题不得 超过 20 个汉字。如果字数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可以在正标题外再加上一个副标题。如果是因素性实验,最好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②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是关于研究的总结,应对研究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