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2020行测数量栏目,提供与2020行测数量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做模拟题的时候总是感觉方法用的不到位,感觉分数一直提升不上去?不用担心,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比列法的应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数量关系:比列法的应用
行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常考考点,研究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含普通行程问题、相遇追及问题两大考题型,多次相遇问题、牛吃草问题、流水行船问题是常见模型,其中普通行程问题考查较多。考生应熟练掌握该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不同解题方法。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比例大家都有听过,所以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比例法解题的核心——找到份数对应的实际量。下面就通过一道例题来详细的学习一下比例法如何找到份数及其对应的实际量来解题。
【例1】李明倡导低碳出行,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如果她每小时的车速比原来快3千米,他上班的在途时间只需要原来时间的4/5;如果他每小时的车速比原来慢3千米,那么他上班的在途时间就比原来的时间多( )。
A.1/3 B.1/4 C.1/5 D.1/6
【解析】
本题答案选A。通过题目可以发现该题为行程问题,过程中上下班距离不变,即路程不变,则根据正反比可知,路程不变,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加速后的速度比原速度多了1份,对应实际量为3 km/h,则原速度为4份,对应为3×4=12 km/h。
减速是在原速度的基础上,即12-3=9 km/h,上下班路程不变,则此时速度比=12:9=4:3
则减速后所需时间为4份,原速所需时间为3份,多了
,选A。
通过以上题目我们总结出比例法的解题步骤即为:一、找出题干中对应的路程或速度或时间的比例关系 二、利用正反比求出对应的比例(例如已知时间比,可求出对应速度比为时间反比) 三、找出份数对应的实际量 四、求解。那接下来我们就学习一下比例法在行程问题中的灵活运用,我们举例进行说明。
【例2】学校早上8:00开始上课,小刘走同一条线路由寝室去教室,正常走20分钟就能到教室,若小刘每分钟多走10米,则可以提前5分钟到,有一天小刘有事耽误了,7:50分才从寝室出发,若要不迟到,他每分钟要比正常多走( )米。
A.20 B.25 C.305 D.35
【解析】
本题答案选C。通过题目可以发现该...
在考场上人与人拉开差距的除了平常的知识点的积累,还有面对考试题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解答思路,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行测数量关系:交替合作题型解题四步走”,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行测数量关系:交替合作题型解题四步走
在行测考试中,工程问题都是一类高频考点,而工程问题中有一类小题型——交替合作,很多人又爱又恨,爱得是这类题几乎都可以严格按照四个步骤轻松快速地解出答案,恨的是自己居然不知道是哪四步。今天就将这一做题步骤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下来看看交替合作这类题型有什么特征。如一项工作由甲做1个小时,再交由乙做1个小时,再交由甲做1个小时……如此下去,直到完成全部工作。形如这类由多个主体轮流去做(不同时参与)的问题就叫交替合作,其本质上是一个周期循环问题,如上述描述就是每两个小时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完成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其次,当我们能判断一道题是交替合作问题后,就需要知道这类题的四步解题步骤:
第一步,将总量设为特殊值,一般设为已知量的最小公倍数,确定各个主体的效率。
第二步,寻找最小循环周期,并确定周期内工作量。
第三步,作除法,用第一步中的总量除以第二步中的周期内工作量,确定周期数及工作剩余量。
第四步,分析剩余量所需时间,计算结果。
再次,应用这四个步骤到具体的题目中,不断练习,这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8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0小时,现按照甲先做1小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甲再接替乙做1小时……这样做完成部工作需要多少时间?
A.8小时 B.8小时48分钟 C.9小时 D.9小时30分钟
【答案】B。解析:先判断这题属于周期循环交替合作问题,然后只需按照既定的步骤即可解出:
第一步:设工作总量为40(8和10的最小公倍数),则甲的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4;
第二步:最小循环周期为2小时,且周期内工作量为9(5+4=9);
第三步:40÷9=4……4,商4表示的是有4个周期即8小时,余数为4表示还剩余4份工作;
推荐阅读:
08-05
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行测数量关系:利润问题的基本知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行测数量关系:利润问题的基本知识
行测数量关系这一部分耗时长、难度大、得分率低,所以这一部分对于大部分的学员来说需要合理地选择部分题目做对,而这一部分必须做的题目中,一般包含了利润问题。大多数利润问题属于考试“推荐选择”的题目。利润问题的考查主要是基本公式和常用方法。只有熟练掌握了常考公式,了解常用思路,我们将这部分题目的分拿到手,提高做题的得分率。
一、基本公式
利润=售价-成本
二、常用方法
例1:有人用60元买了一只羊,又以70元的价格卖出;然后他又用80元的价格买回了,又以90元的价格卖出去,在这只羊的交易中,他盈亏情况是?
A.赔了10元 B.收支平衡 C.赚了10元 D.赚了20元
【解析】:D
所求为盈亏情况,即利润与0的大小情况。根据利润问题基本公式,利润=售价-成本,在这两次交易中,售价一共是70+90=160元,成本一共是60+80=140元,因此利润=160-140=20元,因此两次交易后一共赚了20元。另解:因为题干中存在两次交易,可以分开两次看收支情况,第一次交易中,利润=70-60=10元,第二次交易中,利润为90-80=10元,因此两次交易共得利润20元。故答案选D。
例2:某水果店销售一批水果,按原价出售,利润率为25%。后来按原价的九折销售,结果每天的销量比降价前增加了1.5倍。则打折后每天销售这批水果的利润比打折前增加了()?
A.15% B.20% C.25% D.30%
【解析】:C
例3: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
A.84 B.42 C.100 D.50
【解析】:D 题干中“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明显为等量关系的标志,因此可以采用方程思想。设成本为x,根据题干的等量关系,可得:1.5x×0.8×(1-5%)-x=7,求解得x=50,故答案为D。
推荐阅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行测数量关系:行测题型总结”,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行测数量关系:行测题型总结
行程问题几乎是近几年行测数量运算考试的必考题型,而多次相遇是行程问题中的其中一个考点,考试几率相对较大,广大考生觉得这个题型是个难点,但其实掌握题型规律和方法,很容易拿到分数。所以弄清楚命题规律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多次相遇常见题型。
一、多次相遇运用理论(直线异地多次相遇)
二、多次相遇常见题型
1、求路程
例题1.
A大学的小李和B大学的小孙分别从自己学校同时出发,不断往返于A、B两校之间。现已知小李的速度为85米/分钟,小孙的速度为105米分钟,且经过12分钟后两人第二次相遇。问A、B两校相距多少米?
A.740 B.750 C.760 D.770
【答案】C。
解析:已知经过12分钟多次相遇,则第一次相遇时间为12÷3=4,AB两地相距距离即为两人第一次相遇距离(85+105)×4=760千米。
例题2.
甲、 乙两军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点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2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260 B.285 C.310 D.325
【答案】A。
解析:第一次在离A地95千米处相遇,即第一次相遇甲走了95千米,则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甲走了95×3=285千米,第二次相遇距离B地25千米,甲第二次走的相比AB的距离多25千米,则AB距离为285-25=260千米。
2.求时间
例:某高校两校区相距2760米,甲、乙两同学从各自校区同时出发到对方校区,甲的速度为70米/分钟,乙的速度为110米/分钟,在路上二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行进,到达对方校区后马上回返,那么两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用多少分钟?
A.32 B.46 C.61 D.64
【答案】B。
解析:已知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2760÷(70+110),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间为第一次的3倍,即2760÷(70+110)×3=46分钟。
3.求相遇次数
例.在一次航海模型展示活动中甲乙两款模型在长100米的水池两边同时开始相向匀速航行,甲款模型航行100米要72秒,乙款模型航行100米要60秒。若调头转身时间略去不计,在12分钟内甲乙两款模型相遇次数是:
A.9次 B.10次 C.11次 D.12次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由题意可知,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为...
行测数量的运算一直是行测考试的重点题型,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行测数量关系:记住一个公式,解决一类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行测数量关系:记住一个公式,解决一类题
众所周知,行测数量关系是大部分考生的“拦路虎”。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有一些较为难以理解的题目,就这部分题构建了解题模型和方法,考生只要理解模型,掌握方法,就能在考试中多拿几分,接下来,我们就“牛吃草”问题给学员们进行分析。
一、题型特征
【模型】一个牧场长满青草,青草每天均匀生长。若放养27头牛,6天把草吃尽;若放养23头牛,9天把草吃尽。若放养21头牛,几天能把草吃尽?
典型特征出现了类似于语文当中的排比句式:“放养27头牛,6天把草吃尽;若放养23头牛,9天把草吃尽。若放养21头牛,几天能把草吃尽”,所以考生也可以将直观的排比句式作为判断是否是牛吃草问题的特征之一。
二、模型推导
为了方便考生理解,牛吃草问题题干描述转化成二维线段即为:
【推导】牧场上原有的草量是一定的,草每天生长,牛每天来吃。要想把草吃完那么必须满足牛吃草的速度>草长的速度,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实牛吃草问题就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根据追及问题公式:追及路程=速度差×时间,此时我们不妨假设一头牛一天吃1份草,设每天草生长的速度为V,根据追及路程相等即可得到方程:
(27-V)×6=(23-V)×9=(21-V)×T 根据方程解出T即可。我们可根据此方程推导出一般公式为:
S=(牛数-V)×T
三、小试牛刀
商场举办大型周年庆活动,推出优惠活动。在周年庆当天上午9点准时开门迎客,商场开门之前已有顾客排队。假定每分钟排队人数相等,若同时开5个门,30分钟恰好没人排队;若同时开6个门,20分钟恰好没人排队。问第一位顾客到达时间是上午()。
A.8:30 B.8:45 C.8:40 D.8:20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牛吃草问题中“第一颗草生长时间”。设每分钟排队速度为v,开门之前排队人数为M,则有M=(5-v)×30=(6-v)×20,可得v=3,M=60,即第一个顾客来的时间为60÷3=20分钟之前,即8:40,所以答案为C。
推荐阅读:
2020行测数量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