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栏目,提供与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2-18
留学群为您带来“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五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小编将及时为您更新,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五章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1、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种类(P72-74)①正迁移与负迁移;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③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④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作用(P74)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③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主张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安德森:认为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动作配对构成。
加特纳、吉克: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关键。
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3、迁移的实质(P79)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来实现。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P78-83)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02-18
留学群为您带来“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四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小编将及时为您更新,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P54-58)
一、动机及其功能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P55-56)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种类:
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
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
③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三、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2、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P61)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教育意义:
四、成败归因理论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观点:(P61-62)
(1)三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六因素: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五、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P62-63)...
02-18
留学群为您带来“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三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小编将及时为您更新,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三章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P34-43)
一、理论要点: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
基本规律...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