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中学教育栏目,提供与中学教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是暂时不能升学的初、高中学生准备就业的学习阶段。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11、12岁——17、18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和突变的转折时期,正经历着急剧获取知识和增长才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年段。中学教育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两个层次的教育,中学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中学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在联邦制的国家,教育体制的立法权属于各州,因此在德国,中学教育的学校形式在各个联邦州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下面是出国留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的德国中学教育体系的特点。
德国的学校体制是如何构建的?
孩子首先上4年小学,4年级时决定今后走哪条教育道路。小学之后的学校体制分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和综合学校。
在普通中学读完9年级将获得普通中学毕业资格,在实科中学读完10年级将获得实科中学毕业资格。之后,青少年可开始接受职业培训或继续上学。在文理中学读完12或13年级之后完成高中毕业考试,即获得就读高校的资格。
德国的学校收不收学费?
德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水准很高,并且是免费的,经费来自税收。只有约9%的中小学生选择就读收取学费的私立学校。
谁对学校事务负责?
在德国,学校并非全国统一管理,而是属于联邦州事务,由16个联邦州各自的教育部负责。每个联邦州在开设专业、教学计划、毕业资格和不同学校类型之间的过渡等方面都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德国教育政策即将迎来哪些改变?
数字化:德国的许多学校还缺乏高速互联网、必要的技术以及对新的授课方法感兴趣的教师。中小学数字公约将改变这一点,联邦和各联邦州希望以此提高中小学的数字化配置。
机会均等:在教育方面,德国政府认为所有儿童都应获得均等的机会,可德国的教育成果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社会背景。不过发展趋势是积极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均等。经合组织国际中小学教育成果研究 -- PISA发表的一项专项评估揭示了这一点。
德国的中学
德国中学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初阶含有职业预科(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以及文理高中(Gymnasium)和综合学校(Gesamtschule)。第二级进阶也可称为“高级阶段”(Obe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以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德国的初中教育从5年级开始分流,学生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学习。从有利的方面来说,这样做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不利的方面来看,学生从小就被划成不同层次,差别对待,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打击。
第一初阶
1)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理高中就读,为期约九年,是进入高等教育必经之路。文理高中结业文凭(Abitur)在各个联邦州通用,文理高中高级部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其必修与选修课程分成基础课程(Grundkurs)及专长课程(Leistungskurs)两类,必修课程分为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理与科技、宗教、体育等,选修课程通常即为大学各学科的基础课程或入门课程。学生必须修两门以上的专长课程,其中一科必须为语文、数学或自然科学。高中会考共考四门学科,必修的两门专长课程另加两门基础课程。此外,为扩充选修课程的范围与深度,也加入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课程。
...
09-02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考试难度虽然不大,但是考点相对较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充分复习科目二的重要考试知识点。想要知道教师资格证考试更多高频考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考点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
3.焦虑症: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强迫症:焦虑症的一种,大多数人都有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5.网络成瘾: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考点二:教学过程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1.教师是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是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教学过程特点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间接性
2、引导性
3、便捷性
推荐阅读:
09-02
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年有两次机会,分别是上半年和下半年,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还没有开始复习的考生要抓紧时间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一:学习迁移的8种类型
考点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认知结构的特点(利用,辨别,稳定)
(6)学习策略的水平
★考点三:中学生情绪发展
1.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2.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情绪调节的方法:
(1)宣泄。采用一定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
(2)转移。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自我调节方法。
调节认知功能
(3)运用艾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对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重解,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
(4)积极的自我暗示
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推荐阅读:
09-02
2022年度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已将开始了,有想要参加这次的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请抓紧时间进入网站进行考试报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好课的前提;
(1)备教材,钻研教材;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等;
(3)备教法,制定可续的教学计划。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考点二:教育目的理论
考点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考点四:我国教育的目的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
上述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荐阅读:
09-02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考生通过三个科目,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就还没有开始备考的考生抓紧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3,可供参考!
考点一:课堂纪律的4种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将课堂纪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教师促成的纪律,是指在教师的操纵、组织、安排、规定和维护的标准下,所形成的纪律。它的实现不仅要求教师的指导、监督以及奖惩,还必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体贴,如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和容纳学生的意见相配合。教师促成的纪律一般适用于低年级。
(2)集体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同辈人集体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要求。学生从上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就在他们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以同伴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同学也是这样做的”为理由来做某件事。在一个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为了不损害集体或与同学的关系,即使自己有困难,也会自觉遵守集体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由于某一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学生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他们对任务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放弃。
(4)自我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也就是自律。学生把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或者任务促成的纪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地遵守,并把维护纪律作为自己的职责。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成熟水平向前迈进的标志。
考点二:学制的三大类型
考点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
推荐阅读:
09-02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已经开放了,请各位考生抓紧时间进行考试报名。在完成考试报名之后,还没有开始准备教资备考的考生也要抓紧啦,各位考生的备考时间已经不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2,仅供参考!
★考点一: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4)历史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5)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放法手段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
(6)生产性:教育能提供服务和生产劳动能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按作用的对象分为:
1.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个体社会化功能(思想、行为、职业角色社会化)
(2)个体个性化功能(主体意识、独特性、个体价值)
(3)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2.社会功能(派生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改革。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同的转换和调动。
考点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途径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
(2)途径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
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实践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
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推荐阅读:
09-02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考试现难度不大,我相信只要各位考生认真备考,就一定能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那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科目经常考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1,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备考!
考点一:学习动机理论
考点二:学习动机分类
(一)一般分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二)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分类
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考点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考生们通过三门笔试科目且成绩之后,才能参加面试,面试成绩合格就能在规定时间认证教师资格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套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模拟题,供各位考生考前自测提升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别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坦伯格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2、小月看到马路上有人随地吐痰,立刻产生厌恶的情感,这种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归属感
D.理智感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谐音联想(歌谣、口诀)是联想法的一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4、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涉及教育的社会属性的一个常考点,从定义的角度进行考查,较好判断,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也是辨析题的考点。
6、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反复复地去做他并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倘若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惴惴不安。本题的考点是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强迫症。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7、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
中学教师资格证只需要通过三门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和一次面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了,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即将到来,还有科目没有过的考生请抓紧此次考试机会,尽早通过考试拿到证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的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方式出题。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欣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教学方法。
3、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
4、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郎普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特朗普制是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几种较有影响力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考生了解这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教学方式和特点。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的方式出题。
5、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
08-24
随着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的到来,我们的备考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下面是留学吧网站小编为大家准备一套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前模拟题,有需要在考试之前自我检测的考生可以做一做,做完之后要及时记得巩固做错的知识点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①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
②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③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④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⑤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应是多元的,故③说法错误。
2、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应注重()。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反映的教学过程规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践锻炼
D.品德评价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即为实践锻炼法。
4、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人的发展受社会的制约,教育要兼顾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制定等方面既要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又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也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观点,因此是片面的。
5、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A.习惯性动作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程序性知识。
6、“教学是教儿童,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教材同学生自身的目的发生关系,由学生去认知时,才能产生。”持这一主张的是()。
A.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D.要素主义课...
中学教育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