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中学教育学重点

留学群专题频道中学教育学重点栏目,提供与中学教育学重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

 

  留学群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基础教育改革

  1、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2、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

  3、现行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实行学校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七次。2001年是第八次改革。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②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④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经验,学生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态势:①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②教学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③教学评价逐步确立了新观念与新方法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日趋整合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3月17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章

 

  留学群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十章

  第十章:教师教育研究

  1、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动性、反思性、日常性、实践性。

  2、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①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③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④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⑤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⑥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3、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课程、制定计划、实施研究、整理分析、表述成果。

  4、教师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统计法。教师观察法的类型:自然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参与观察法、综合观察法。

  5、运用教育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注意观察与分析相结合、掌握观察技巧,培养观察能力。

  6、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7、校本研究的特点:①是一种实践研究②校本研究以校为基础和前提。

  8、校本研究的类型:单个教师的研究、学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和合作型研究(合作型校本研究是一种最佳的研究形式)。

  9、校本研究的基本因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对话、协作和帮助)和专业引领。

  10、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课堂人种和个案研究三种。

  11、校本研究的成果表述: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3月17日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流程全面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九章

 

  留学群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九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九章

  第九章:学校德育

  1、德育:即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法纪意识的教育,它是关于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原理与实践。

  2、学生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3、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教学、其他各种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课与课外活动、心理咨询与职业指导、校外教育、家庭教育、校网络、学校文化环境、社区文化环境。

  4、学校德育常用 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思想品德评价法。

  5、学校德育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学校德育方法必须多种多样并各具特色②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使各种方法有机配合、灵活运用,没有任何单个的十全十美的方法,也没有一种确定有害的方法。③学校德育方法必须增强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6、国外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趋势:①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学校德育。②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层次性、综合化③学校德育形成综合化、网络化和实践化④学校德育方法的多样化。⑤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7、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表现为“三重三轻”“四个不能”“三个影响”。三重三轻有: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四个不能”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德育规律的开展工作,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德育内容不适应社会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及青少年思想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农密切结合起来。”三个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德育必须正视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大中小学的德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身心特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象;德育途径还没有形成合力;还没有建立起科学、实用、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德育的针对性差,实效性不高。

  8、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理念:生活德育论、人性化德育论、主体性德育论、德育美学论、制度德育论、生命德育论、体验德育论、活动德育论。

  9、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①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德育性转变。②实现由单向灌输德育向双向互动德育转变。③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④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18年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八章

 

  留学群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八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八章

  第八章:班级管理

  1、班级:班与级是一种统称,它包含着教学班和年级。教学班是学校管理和教学中的最基层单位。(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字伊拉斯谟。)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整合分理论(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人本管理理论(人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实践锻炼理论(①实践锻炼是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基础②班级的学习活动和师生间、同学间的的交往是学生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调节控制理论(①班级系统的发展和整体功能的实现需要实施有效地控制②信息反馈是班级系统控制的保证)、整体育人理论(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影响学生发发展的因素素纷繁复杂)。

  3、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定管理;班级教学管理。怎样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①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②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③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④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⑤开展各种有意义制度的教育活动。

  4、班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班主任所担任的角色:①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②班主任是班级情绪氛围的调控者③班主任是生命发展的促动者

  5、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说理教育法、奖惩激励法、目标管理法、因势利导法、心理疏导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3月17日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七章

 

  留学群精心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七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网站将持续为您更新,敬请关注!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七章

  第七章 教学实践

  1、教学实践:就是教学主体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活动。

  2、备课: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以前的所有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备课按系统层次划分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等。课时备课:即针对一节课的准备活动,是备课的最关键部分。备课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设计、备媒体等。备课的核心是科学的课堂教学系统设计。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综合式三种。

  3、一堂好课的标准:①目标明确、完成任务②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③结构合理,充满机智④媒体有效,方法适当,善“启”善“导”⑤语言科学而有艺术⑥板书有序,科学合理

  4、课后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发、课外辅导)和教师自己的反思总结工作,反思总结工作的途径是(评课和说课)。备课是基础,上课是中心。

  5、教师教学策略的种类:教学准备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教学行为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指导学习策略。

  6、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口头语言表达策略(课堂讲授策略、对话策略)、板书设计策略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策略。

  7、板书设计策略要求: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使用综合。提炼准确。形象实用。形式美观。

  8、多媒体教学的优势:①能化虚幻为现实,化抽象为直观,使情景教学成为可能。②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③具有交互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④课件作品可以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远距离及时传输,改变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封闭模式。⑤教师的劳动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性,使用课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让教师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创新和改革上。

  9、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0、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五类: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②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以欣赏法为主的教学方法。⑤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11、使用教学方法的基本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多种方法整合,形成教学模式。

  12、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鉴别的过程。

  13、教学评价的分类:①按评价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②按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分类: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4、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①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导向作用。②是完善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鉴定作用和反馈调控作用。③教学评价是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激励作用。

...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六章

 

  留学群为您带来“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六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小编将及时为您更新,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六章

  第六章:教学理论

  1、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本质的认识:①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②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本质的具体规定③育人性是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

  2、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传授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③教学是进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3、教学的任务:①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充分发展是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③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趣并奠定科学的世界观④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教学原理:就是在对教学本质及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改进的科学理论。

  5、教学的基本原理应包括:科学性原理(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性原理(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主体性原理(启发性)、育人性原理(教育性原则)和反馈性原理(反馈调节原理)。

  6、直观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拟直观、语言直观。

  7、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①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②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8、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③联系应从多方面入手。

  9、如何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关键期。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10、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①充分了解学生②尊重学生的差异③面向每一个学生。

  11、《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说明的教学有启发性。启发性原则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创造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教育性原则?①在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②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③注重教学艺术和言传身教。

  13、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都是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个别教学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最早采取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普及和推广的是《癸卯学制》

  14、班级授课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教学,它有规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师和学生,并要求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15、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优越性: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局限性: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五章

 

  留学群为您带来“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五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小编将及时为您更新,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五章

  第五章:课程

  1、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课程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课程的基本类型:①从课程内容所因有的属性来区分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②从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来区分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③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④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来区分的三种类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⑤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需求、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4、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①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布鲁纳)②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杜威和罗杰斯的学生中心课程思想的显著特征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③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

  5、中小学课程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形式。

  6、课程计划是指由课程权力主体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门类、课程设置顺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学年编制。

  7、课程计划的内容:序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安排、课程设置的说明是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考核办法、课程管理。

  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国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

  9、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间接性、具体性、多质性。

  10、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①从学生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②从师资的条件出来开发课程资源③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④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分类:①按功能分为素材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②存在形式分为有形资源(显性资源)和无形资源(隐性资源)③按空间分布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④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网络资源。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名>>>

  2018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四章

 

  留学群为您带来“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四章”供您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小编将及时为您更新,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四章

  第四章:教师

  1、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复杂性(对教师的要求高,专业要求和品质要求;影响学生的因素复杂)②创造性(学生是发展的个体;学生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处理偶发事件)③示范性(为人师表;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④长期性(培养人才的周期长;劳动效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检验。)⑤空间的广泛性的时间的连续性。(不可能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完全集中在学校内部。)⑥个体性和集体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独立完成及与其他教师的团结合作)

  2、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是教育者、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研究者。

  3、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是被视为教师最基本的形象。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要求。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

  4、教师的专业素质:①专业道德:⑴忠于事业,甘于奉献⑵热爱学生,教书育人⑶团结合作,互勉共进⑷严于律己,积极进取②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③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④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5、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加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程开发与创造性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包括:职前的教师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在职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和教师自主发展。

  7、师生关系的外部结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

  8、师生关系的实践表现: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最佳的实践状态)。

  9、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搞好教学具有积极作用:①有利于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③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⑤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人际关系的作用,并在师生关系中学会与人相处,对学生走向社会,学会与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②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③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④善于控制自己,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11、教师应享有的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斯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2、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

 

  留学群小编精心为您整理并发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更多资讯敬请关注留学群栏目哦!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

  第三章 :学生

  1、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学生的本质):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⑴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⑵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⑶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⑴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⑶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2、学生的发展包含: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3、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制约作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6、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以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②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加强。

  7、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8、学习的分类:从知识的获得途径来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类型,也是最主要的学习类型)、从学习的人性基础和教与学的关系来分: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竟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符合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

  9、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在于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14、自主学习的特点: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②是一种独立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15、合作学习的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②设立小组目标 ③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机制 ④明确个人责任 ⑤均等的成功机会。

  16、请结合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谈谈你的教育应对策略①生理成熟期提前(加强青春期教育)②自我意识增强(保护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与他人意识结合起来)③学习兴趣不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④心理问题增多(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及时化解心理矛盾,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⑤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留学群小编精心为您整理并发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更多资讯敬请关注留学群栏目哦!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就是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

  2、教育目的的功能:规范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3、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4、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①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属于政策学范畴。②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③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的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④教育目的有时提出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

  8、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①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②教育目的的制定也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9、中国近代史上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奏定学堂章程》。1986年《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11、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12、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关系: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②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