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栏目,提供与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9-02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考试难度虽然不大,但是考点相对较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充分复习科目二的重要考试知识点。想要知道教师资格证考试更多高频考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考点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
3.焦虑症: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4.强迫症:焦虑症的一种,大多数人都有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5.网络成瘾: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考点二:教学过程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1.教师是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是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教学过程特点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间接性
2、引导性
3、便捷性
推荐阅读:
09-02
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年有两次机会,分别是上半年和下半年,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还没有开始复习的考生要抓紧时间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一:学习迁移的8种类型
考点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认知结构的特点(利用,辨别,稳定)
(6)学习策略的水平
★考点三:中学生情绪发展
1.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
(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外露性和内隐性
(4)心境化和持久性
2.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情绪调节的方法:
(1)宣泄。采用一定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
(2)转移。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自我调节方法。
调节认知功能
(3)运用艾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对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重解,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
(4)积极的自我暗示
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推荐阅读:
09-02
2022年度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已将开始了,有想要参加这次的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请抓紧时间进入网站进行考试报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好课的前提;
(1)备教材,钻研教材;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等;
(3)备教法,制定可续的教学计划。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考点二:教育目的理论
考点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考点四:我国教育的目的
(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
上述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荐阅读:
09-02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考生通过三个科目,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就还没有开始备考的考生抓紧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3,可供参考!
考点一:课堂纪律的4种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将课堂纪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教师促成的纪律,是指在教师的操纵、组织、安排、规定和维护的标准下,所形成的纪律。它的实现不仅要求教师的指导、监督以及奖惩,还必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体贴,如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和容纳学生的意见相配合。教师促成的纪律一般适用于低年级。
(2)集体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同辈人集体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要求。学生从上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就在他们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以同伴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同学也是这样做的”为理由来做某件事。在一个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为了不损害集体或与同学的关系,即使自己有困难,也会自觉遵守集体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由于某一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学生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他们对任务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放弃。
(4)自我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也就是自律。学生把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或者任务促成的纪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地遵守,并把维护纪律作为自己的职责。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成熟水平向前迈进的标志。
考点二:学制的三大类型
考点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
推荐阅读:
09-02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已经开放了,请各位考生抓紧时间进行考试报名。在完成考试报名之后,还没有开始准备教资备考的考生也要抓紧啦,各位考生的备考时间已经不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2,仅供参考!
★考点一: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4)历史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5)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和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放法手段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
(6)生产性:教育能提供服务和生产劳动能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二:教育的功能
教育按作用的对象分为:
1.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个体社会化功能(思想、行为、职业角色社会化)
(2)个体个性化功能(主体意识、独特性、个体价值)
(3)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2.社会功能(派生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改革。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同的转换和调动。
考点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途径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
(2)途径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
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实践训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
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推荐阅读:
09-02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考试现难度不大,我相信只要各位考生认真备考,就一定能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那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科目经常考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高频考点1,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备考!
考点一:学习动机理论
考点二:学习动机分类
(一)一般分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二)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分类
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考点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
03-02
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
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5.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深受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
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提出“白板说”。第二,主张绅士教育。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也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第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第三,主张“在做中学”。第四,学校即社会。第五,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一确定疑难所在一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一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一验证这个假设。
更多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详见教材。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11-23
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课堂纪律”,希望考生们能积极准备备考,争取通过考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课堂纪律
一、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都对课堂纪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1)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②课堂常规的建立;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2)课堂教学结构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②课程表的编制;③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四、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一种分类方式:①人格型;②行为型;③情绪型。
另一种分类方式:①行为不足;②行为过度③行为不适。
五、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学生的因素
①适应不良;②厌烦;③挫折与紧张;④寻求注意与地位;⑤过度活动;⑥性别差异。
(2)教师的因素
①要求不当;②滥用惩罚手段;③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3)环境因素
①家庭因素;②大众媒体;③课堂内部环境。
六、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6)协调同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推荐: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11-23
留学群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心理”,希望考生们能积极准备备考,争取通过考试!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构成:(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2)“学生楷模”的角色;(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二)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三)教师角色意识
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1)角色认知;(2)角色体验;(3)角色期待。
(四)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期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随之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
三、教师成长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职业压力;(2)职业倦怠。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2)组织有效的干预;(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推荐:
10-31
2016教师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工作正在进行,各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也要时刻关注着考试资讯,第一时间了解考试动态。留学群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
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2.观察法的种类
1)按观察对象和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分为:自然情境观察、实验室观察。
①自然情境观察
对观察对象和环境条件不加控制,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观察。
②实验室观察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计划,在对观察对象、环境条件等观察变量进行一定控制,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观察。
2)按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分为: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①直接观察
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身),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这种观察直观具体。
②间接观察
一是以感官借助某些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二是对某事发后留下的痕迹(如照片、录像)进行推测的观察。
3)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①参与观察
观察者以不同程度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群体和组织中去,共同生活并参与日常活动,不暴露身份,在参与活动中从内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其研究过程具有互动性。
②非参与观察
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活动,不干预其发展变化,以局外人的身份从外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4)按是否对观察活动严格控制可分为: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
①结构式观察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
②非结构式观察
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没有预先确定,也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5)按是否有目的、计划为标准可分为:随机观察、系统观察
①随机观察
偶然的无计划、无目的的发珊口记录一些事实。观察的不全面、不完整、不系统、科学性不强。
②系统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观察和记录一定时间内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
6)按观察的历时与频率可分为:抽样观察、跟踪观察
①抽样观察<...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