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交换律教案

留学群专题频道交换律教案栏目,提供与交换律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乘法交换律教案

 

  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涉及“乘法交换律教案”相关的资料,如果您希望掌握更深入的了解请关注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教师系统化教学的基础。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1、出示第33页主题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算,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师:他们算得对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议一议,交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

  师:乘法交换律,以前我们已用过它,在什么地方呢?

  指名两生板演,集体订正。

  ①师:看图,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捅水?

  生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②师:那么(255)2○25(52)中间填上什么符号?

  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生甲:三个数相乘,先乘前面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3、比一比,议一议。

  师: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我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都是交换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生乙:我发现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改变了题里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计算,再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和大家共同讨论?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1-8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

  1.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

  2....

加法交换律教案合集8篇

 

  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教师来说,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不能随便马虎应付。了解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与“加法交换律教案”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同时也建议您收藏该网页地址以便今后使用。

加法交换律教案(篇1)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于河街办实验小学王增武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全体学生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了解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师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 个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和律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你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

  (4)小组讨论

  (5)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

  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a、39+34+2和34+2+39。

  b、(39+34)+2和39+(34+2)。

  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可能出的情况:

  a、3472+1206+786和1206+786+3472

  b、(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

加法交换律教案13篇

 

  我已经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为您准备了“加法交换律教案”,非常期望您能够欣赏并获得启发。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准备的重要任务,因为教学效率和水平往往直接反映在教案课件中。因此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高效地撰写教案课件吧。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2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2、连线

  56+68 150+(25+75)

  150+25+75 50+B

  B+50 68+56

  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

乘法交换律教案范例10篇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

  80+a=a+80()20+30+40=20+(30+40)()

  3.通过预习,你知道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2×3=3×2()(2×3)×4=2×(3×4)()

  引出课题:乘法运算律。

  二、新课讲授

  1、讲解

  2×3=3×2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师引导学生得出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随堂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4×16 26×37

  学生独立做,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2讲解

  (2×3)×4=2×(3×4)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

乘法交换律教案9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怎么样的教案才算是好教案课件?找到了有关“乘法交换律教案”的好东西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口算。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17、20)(35、2、29)(25、37、4)

  提问:上面各题口算时怎样算比较方便?

  指出: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相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要先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1、你知道怎样的相乘得整百或整十数?

  引导学生熟记常用数据:254=100258=2001258=1000

  口诀中相乘的积个位上是0的。

  2、简便计算

  28154451329425125188

  二、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

  出示:35182516

  (1)指名板演,列竖式计算,集体练习。

  (2)讨论:怎样运算比较简便,可以不必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到。

  (3)讨论2516,想25和谁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或整百?25需要和相乘,怎样找到4,(将16分成4乘4)

  2516

  =2544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到。

  =1004

  =400

  (4)3518怎样做比较简便呢?学生仿照上述的样子试做。

  三、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谁能将他们做的又对又快?学生集体练习,说说上下两题的联系。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2351625321252516

  指名扳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P63、7。

  先独立填表,再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9、10题

  课前思考:

  1、通过让学生算一算,在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交流各自的体会,进一步体会使计算简便的关键。

  2、35*1825*16让学生探究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得到不同的简便的方法,从中...

[荐]乘法交换律教案

03-12

 

  以下是由留学群收集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案》。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老师上课要根据教案课件来实施。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1】

  一、复习引新。

  1、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的交换律吗?

  2、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的结合律吗?

  3、口算。

  15脳2脳1225脳4脳1735脳2脳2

  45脳2脳94脳15脳135脳4脳37

  提问:上面各题口算时为什么比较方便?

  指出:连乘时如果两个数先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4、引入新课。

  应用刚才复习的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这节课就学习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

  1、用简便方法计算35脳1825脳16

  35脳18

  =35脳(2脳9)想:把18看成2与9的积,应用结

  =(35脳2)脳9合律,先算2乘35.

  =70脳9

  =630

  25脳16

  =25脳(4脳4)提问:25和几相乘得100?

  =(25脳4)脳4把16看成几和几的积?

  =100脳4

  =400

  2、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45脳828脳1525脳12

  指名扳演,集体订正。

  小结:在乘法计算时,如果有两个乘数相乘的积是整十,整百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把这两个数先乘,再和其他乘数相乘,使计算简便。

  三、想想做做。

  1、P63、7

  先独立填表,再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2、P63、8

  分组出示,计算完后比较。

  四、布置作业

  P63、第6、9、10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5脳18

  =35脳(2脳9)想:把18看成2与9的积,应用结

  =(35脳2)脳9合律,先算2乘35.

  =70脳9

  =630

  25脳16

  =25脳(4脳4)提问:25和几相乘得100?

  =(25脳4)脳4把16看成几和几的积?

  =100脳4

  =400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8l一8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