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人文化栏目,提供与人文化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7-18
留学生活在新西兰要了解毛利人的文化。新西兰的毛利人是世界着名的吃人族。当然现在已经有200多年不再吃人了,可是现代的毛利人仍然为他们的祖先的悍勇感到非常自豪。如果你访问新西兰的北岛,你的旅行团通常会安排你们看一场毛利人的歌舞表演;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吃人之前的仪式。
【留学生活在新西兰要了解毛利人的文化】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对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乐。和夏威夷草裙舞类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沱路亚以毛利音乐表演外,在新西兰的节日庆典上,也是主要的。
【留学生活在新西兰要了解毛利人的文化】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
【留学生活在新西兰要了解毛利人的文化】毛利人木雕工艺出众,石雕手艺也不错。最着名的是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该绿石被毛利文化视为护身符,是非常珍贵的。
新西兰毛利人欢迎客人是很特别的。有一种"家庭式"的欢迎仪式,开始时,会场是一片寂静。男女整齐地列队两旁,在一阵长时间沉寂以后,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中年人,先是一声宏亮的吆喝,接着引吭高歌。歌声刚落,年轻的姑娘们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周围的人低声伴唱。歌停舞罢,他们就一个个走过来同客人行“碰鼻礼”,鼻尖对鼻尖,互碰三次,欢迎会进入高潮。还有一种"挑战式"欢迎仪式:欢迎者全部民族装扮,为首的赤膊光足,系着草裙,脸上画了脸谱,手持长矛,一面吆喝,一面向客人挥舞过来,并不时地吐舌头。临近客人时,将一把剑或是绿叶枝条投在地上。这时,客人必须把它拾起来,恭敬地捧着,直到对方舞毕,再双手奉还。这是最古老的迎宾礼,也最为隆重。
... 作文标题: 分析04-06年高考作文题目 命题更趋于人文化
关 键 词: 高考 题目 高中高三 1200字
字 数: 12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qun.com)努力做大家喜爱的作文网站,我们继续努力加大马力为您的作文问题排忧解难.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1200字的作文,题目为:《分析04-06年高考作文题目 命题更趋于人文化》,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近年来,高考作文考什么样的题目,受到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教师和社会有关人士的关注—— 命题趋势:常态化、文化化、广义化 从2004年起,全国十几个省市的高考开始自主命题。到2006年,高考作文差不多出现了50道左右的题目。与过去相比,大体有如下一些情况: 第一,直接涉及现实热点的题目大幅度减少。三年来只有2006年全国卷“关于读书和网上阅读”、2005年上海卷“对当今流行文化的审视”、2004年浙江卷“人文素养与社会发展”、湖南卷“家庭教育”等寥寥几道。 第二,明确预置社会人生主流思想观念的题目仍有一定数量。如2004年全国卷“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北京卷“包容”、天津卷“才与非才”、辽宁卷“自豪与平凡”,2005年全国卷“位置与价值”、“铭记与忘记”、北京卷“说安”、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山东卷“双赢的智慧”等。但是,2006年却减少到只有重庆卷“走与停”、江苏卷“人与路”、湖南卷“谈意气”等三四个。 第三,中性化题目的比例加大,其特点是不做清晰的思想预置和审题限制,可供表达的观点方向广阔多元,自由灵活。如2004年上海卷“忙”、重庆卷“自己认识与别人期待”,2005年全国卷“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天津卷“留给明天”、重庆卷“自嘲”、湖南卷“跑的体验”、江西卷“脸”、广东卷“纪念”等。但是,2006年就有了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愿景”、湖北卷“三的联想”、辽宁卷“肩膀”、安徽卷“读”、四川卷“问”等六七个。 第四,追求浓厚文化色彩和审美品味的题目迅速增多,其特点是从中外传统典籍中吸纳命题材料,或者加以美学化的境界提升,从而更有助于激发写作的情绪和思维的灵感。如2004年江苏卷“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湖北卷“买昏镜”、福建卷“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的任选话题、广东卷“语言”,2005年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浙江卷“一枝一叶一世界”、湖北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福建卷“一个多棱、一个圆形”图形的联想等。但是,2006年就有了全国卷“乌鸦模仿老鹰抓羊”、北京卷“北京的符号”、山东卷“远看晶莹,实际复杂”、广东卷“雕刻心中的天使”、江西卷“雨燕减肥”、浙江卷“生无所息,生有所息”、福建卷“诸葛亮、戈多、留下一点空白”的话题等七八个。 综上可知,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常态化、文化化、广义化,减少了说教色彩和过分贴近现实脉搏的倾向。 命题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 实施不久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留学群(liuxuequn.com)为留学生全程报道海外留学相关新闻:《用博客传播聋人文化》05月25日报道。
“人们总是把我的名字误写为‘芦苇’,我自己也习惯了。它是我父母给我取的,叫着顺口,更是希望我能不依赖人浇水供养,而是在风风雨雨中顽强生长。”
已是而立之年的卢苇是一名聋人,1岁的时候,因为发烧打针致使耳聋。但是寂静的世界阻挡不了他始于12岁时环游世界传播聋人文化的梦想。当时看到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在世界各地采访的镜头,卢苇就开始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像那个主持人一样。“感谢上帝给我开路,让我一步步接近这个梦想。”
博客向世界打开一扇窗
曾在韩国拿撒勒读书的卢苇,在留学期间就开始通过博客传播聋人文化。对于“蓝色心曲”这个博客名,他解释到:“我喜欢蓝色,它是蓝天与大海的色彩,让人感到辽阔与宁静;心曲,我虽然失去听力,听不到任何美妙的音乐,但是心却能感受到音乐。”被评为资深博主的他,截止到发稿前,博客的访问量已是111.87万人。他在博客的座右铭中写下——“战胜先天的困难,创造后天的辉煌。”
通过博客,他在聋人圈里渐渐小有名气。他自豪地介绍道:“博客是我向世界传播聋人文化的窗口,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博客。”他回国后受邀到各所聋校做演讲,并在郑州中州大学当了三周的临时讲师。
到目前为止,卢苇已参加了许多关于推广聋人文化的活动,如全国特教研讨会、国际聋人夏令营、亚洲聋人派对等活动。他回忆道,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国际手语学术研讨会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性质的研讨会,也是第一次使用英语和国际手语发表演讲。
镜头让梦想走得更远
除了博客,卢苇还喜欢通过DV来传播聋人文化。其DV作品《我的梦想》曾获美国国际聋人电影节大赛优秀奖。但卢苇说,最喜欢的片子其实是自己的那部处女作——手语歌MV《中国人》。这是他在韩国留学期间拍摄的一部片子,“虽然身在海外,但是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它永远留在祖国。”
留学期间,卢苇曾到丹麦的“聋人领袖”进修半年。他抓住一切机会到处走走看看,“我对这个奇特的世界充满好奇,5年之内跑了18个国家。”他提到,“去的国家越多,不断地惊叹世界之大与风情万种,心境就变得越开阔,人就变得越谦卑。”(留学群 liuxuequn.com)
...
看了学生的微博,尹鸿发现自己竟然有1/3的内容看不懂,“都是中文表达且每一个字都认识,就是理解不了。”为此,这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常务副院长不得不向这些年轻的“微作者”逐一请教。
不请教则已,请教之后,尹鸿更加惊讶,这些书写着自己难以理解的文本的孩子竟有一套自己的词语体系。在向尹鸿解释的过程中,这些学生娓娓道来每个词的出处,这个“orz”来源于哪里、是什么意思,那个“萌”又是对应着哪个动漫里的哪个人物。
这些被称为“火星文”的新鲜词语为青年人所喜闻乐见,但对于年龄与尹鸿相仿的大学教授们而言却十分费解。在近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的“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有一些学者毫不讳言自己对这些“非主流”的反感和难以接受。
与主流文化相对应,青年亚文化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今,青年亚文化似乎在微博、社交网站这些新媒体上找到了更好的“归宿”。
所有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尽管青年亚文化在网络上最为活跃,但它也实实在在影响着真实的生活,给大学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个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不少学生成天趴在电子媒介上面,足不出户,这让尹鸿等教授很头疼,“几乎所有老师都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怎么不读书,你们为什么读书那么少,这样你们怎么能成为我合格的硕士、博士,但学生还是不读。”
青年亚文化挑战大学课堂和老师
作为直接面向学生授课的高校教师,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刘莉在上课过程中就遭遇过青年亚文化带来的窘境。
在中国文学课上,学生对传统教材上的内容并不感冒,而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及一段“当代流行文化”,学生就来了兴趣。刘莉发现,同样是对辛亥革命的描述,照本宣科大谈学术研究没人理睬,而一谈起电影《十月围城》中的经典段落,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学生还会改编电影台词,并在课堂上念出来,迅速引发课堂热议。
刘莉不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立场和视角来对待这种所谓的青年亚文化。她陷入了一种尴尬:选择“引导”,学生必定不感兴趣,会在教学评估时给自己打出低分;选择不“引导”,顺着学生的思路讲,又怕个别学生背后告状。这就好比对青菜加萝卜的选择。老师觉得萝卜有营养,学生应该多吃;学生却更喜欢青菜。
这种矛盾让不少高校教师深有感触,但要找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似乎并不容易。
在尹鸿看来,只有先搞清楚青年亚文化如何生成,才能找到应对方法。他认为,文化冲突折射出来的是掌握话语权的社会管理者与积极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年轻人之间沟通的缺乏,而青年人之所以选择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是他们对于主流文化的一种逃离,释放,乃至反抗。
在这一逃离过程中,教育的功利化难辞其咎。尹鸿认为,中国的不少家长和教师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上补习班,学习奥数、做体艺特长生,目的只有一个,通过一切手段取得优异的成绩,却不允许孩子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如此压制青少年个人的创造热情和欲望,只会导致亚文化在青年人当中的蔓延。”
学生不满就去网络宣泄逼校方想辙
为了在社会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少青年人开始出走、逃离、反抗、寻找……除了课堂,日常的校园生活和社团实践也无一例外成了他们的试验品。
首先就是学生恋爱。这个现在看来完全不足以成为一个问题的现象,在10多年前的大学校园里却是明文禁止的。从“禁区”...
12-27
12-27
12-27
12-27
12-27
人文化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