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人民日报海外版栏目,提供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85年7月1日,是中国对外开放综合性中文日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066,国内代号:1—96,国外代号:D797,报社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二号人民日报院内。官方网站为海外网。
04-05
人民日报如何评价《人民的名义》?现在《人民的名义》很火,很多小伙伴都在看,为什么《人民的名义》会火呢,人民日报给予了评价,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人民日报是如何说的。
人民日报微博评论
《人民的名义》实力圈粉,从热播发展到表情包大战。只有老戏骨没有小鲜肉,能让95后穷追不舍,足见好作品没有代沟、主旋律依然有“自来水”。不渲染灯红酒绿却有黑白分明的三观,不回避现实却着墨于引领现实,一部反腐剧的成功再次说明:观众心中有杆秤,创作不失准星,分量就不会轻。
推荐阅读:
唐慧终于胜诉了,所有关心她们母女的人都可以松一口气了。它是法治的胜利。
作为一位母亲,女儿的不幸经历让唐慧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锥心之痛,凡有感情良心者,无不为施暴者惨无人道的罪行义愤填膺,为唐慧母女的人生际遇唏嘘感叹。回首往昔,唐慧无论对自己经受的劳教处分多么不平,对永州中院一审判决多么不服,都没有采取法律之外的过激行动,而是选择在法律框架内表达诉求。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的尊严,在于公民的信仰,惟其如此,法律才能在公民心灵中筑起光滑的铁轨,严丝合缝、畅通无阻,否则法律的实施,不仅阻力重重,而且会被公民束之高阁、置若罔闻。唐慧对法律的敬畏和坚持,代表者普通公民法治意识的萌芽与生长,正是建设法治中国最可贵的民意资源。
让更多公民信仰法律,让更多公民在法律被框架内实现权利救济,就需要让他们看到法律能够惩奸除恶、护佑正义,需要执法者公正对待公民的合法诉求,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回顾唐慧案跌宕七年的漫漫长路,唐慧之所以踏上信访之路,就是因为公安机关一开始不予立案,司法机关不作为,如果法律不能给百姓一个说法,又如何让百姓相信法律能够伸张正义?
在这样的意义上,每一个判例,都是公众法治信仰的基石;而每一次失误,都会是法治信仰崩塌的链条。具体到唐慧诉永州劳教委一案,一审败诉,曾让多少人质疑法律之剑的力量;湖南高院的判决,判了唐慧胜诉,同时也认同永州劳教委作出的扰乱社会秩序的说法,一码归一码的公正态度,显示出法律不偏不倚的公正与尊严。
在所有的治理方式中,法治无疑是达成善治最廉价的方式。如果女儿的不幸在一开始就能得到法律的尽心呵护,如果那些泯灭人性的犯罪分子一开始就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中国就会少一个坚定的上访公民了,永州富家桥镇也不用支付高达80万元的维稳经费了。唯有法治,才能以成本最低的方式,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回顾案件审理过程,湖南高院上的一幕耐人寻味:永州劳教委负责人庭审之后跟唐慧打招呼,“我希望她不要再对我们有敌意,能够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唐慧则表示谢谢。当法治成为从政府部门到普通公民的共同信仰,则法治中国可期,公平正义可望。
推荐阅读: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
人民日报头版致敬河南救火英雄王锋:
没有过往英雄的牺牲,就没有今日国家的强盛
10月1日下午,河南南阳三入火海的救人英雄王锋因病情迅速恶化加重,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16时34分在北京304医院去世。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王锋舍生忘死,挺身而出,以三入火海勇敢救人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令人感动的英雄赞歌。10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谈”栏目发表评论,致敬河南英雄。
人民日报原文:
四方捐助,八方祈福,仍然没能留住河南南阳救火英雄王锋的生命。在今年5月的一场大火中,他三入火场,救出多条生命,一路留下五六十米带血的脚印……10月1日,这位英雄溘然而逝,令人痛惜。
他人有难,普通人王锋舍己相救,是真英雄;英雄伤重,不曾相识的群众纷纷捐款,是真感情……这样的交响始终奏响在神州大地。从先驱烈士为万世开太平,到举国上下对英雄致哀思;从交警雨中为伤者撑伞20分钟,到陌生女孩为执勤民警撑伞挡雨……感人的真情互动,碰撞出“英雄为人人,人人敬英雄”的动人旋律。
没有过往英雄的牺牲,就没有今日国家的强盛;没有人民对英雄的崇扬,民族将失去精神的支撑。我们致敬像王锋这样的英雄,我们见贤思齐,挺起民族与国家的脊梁。
...02-06
留学群为您整理了《人民日报发布最全2018年考试日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人民日报发布最全2018年考试日历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过后,学习计划也该做起来了!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注会、还有每个月的托福、雅思、GRE...2018年考试日历发布!春天已经到来,今天起,请开启一整年的昂扬斗志。记住:越努力,越幸运。趁寒假,为目标努力起来!
留学群公务员考试推荐>>>
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xxx,来自广西分社。从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来到党和人民喉舌的人民日报大院,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声音”。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悠远,“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哀愁……大千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而媒体,是社会的声音。她从记者的笔下发出,从编辑的指尖穿过,从印刷机的滚筒下碾过,历尽艰辛来到大家面前。她大音希声,无声胜有声。
如今的地球村,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而“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我们不禁要问:如何在纷纭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09-12
最近公务员涨工资的消息又引来了无数争论,有力挺涨工资的,也有反对涨工资的。9月12日,人民日报终于发声,下面是《人民日报:公务员工资该涨还得涨》,由留学群公务员资讯频道为您准备,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
为官从政,学点经济学,有好处;滥用经济学,很危险。
“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日前,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中央领导同志语重心长。此言并非凭空泛指,实有深意在其中。
啥是市场交换原则?“等价交换”是也。市场经济通行的“一分钱一分货”,到了政治领域却寸步难行。官商勾结、卖官鬻爵,放到任何国家,都登不上台面,为法所禁。但别以为官帽不能买卖的道理,人人皆遵行。莫说贪官污吏们,现实中一些人“为官不易”的牢骚话、“为官不为”的消极状态,与此也大有干系。
有人一朝权在手,笔杆一动,黄金万两,是权就换钱。也有人时常会嘀咕,当官这么辛苦,些许薪水勉强养家,多少拿点倒也对得起付出。再说,八项规定卡得那么死,回报根本不成比例,可叫人怎么活?要把“等价交换”的歪念头扭过来,还得较较真,划清楚公与私、权力与权利的分界线。
官与商,一“等价”,市场便成名利场。有煤老板向官员奉上400万元,后者断然拒绝,却又询问起企业的盈利状况,老板幡然醒悟,第二天再递千万,终于成功。砸钱,狠命地砸钱,买断官员的前程,资本失聪了不成?好端端血汗钱不投实业,豪赌官员的未来,看好的不还是有朝一日投桃报李吗?常见的路数,无非经营的霸道,采矿权的私授,安全门槛的降低,说白了,上边有人罩着,生意朝着“吃独食”的方向奔,于是非法开采、矿难频仍、产能过剩,也就不足为奇了。
官与官,一“等价”,官场便成生意场。山西官场地震,吕梁是重灾区,三任党政一把手前赴后继倒在“买官”上。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一层剥一层,“等价交换”的玩法,最终还得压给企业和社会,这是对市场经济的蹂躏,更是对政治生态的墨染、对社会风气的污化。果真摆开官帽一顶顶,待价而沽,“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竞争哪还有?人人都琢磨怎么捞、怎么送,谁还干事创业、关心民瘼?
为官发财,自古两道,要说想当个好官,经济上真心不划算、“不值得”。如论者言,中国的官压力大、不好当,加班时间长,面临局面最复杂。菊美多吉经常一锅饭吃3天,高原帐篷一蹲就是20多天,岂是每月两三千元工资能补偿?焦裕禄一生勤勉,女儿中学毕业安排食品厂腌咸菜,哪里有“等价”?拿啥来“交换”?不过“风物长宜放眼量”,从服务为民中收获的人生意义怎么算?从地方发展中感受的价值实现怎么算?人的高层次需求上,“经济学帝国主义”显然力不从心。
基层干部不容易,公务员工资该涨还得涨。但,这和一心为民是两码事,绝不能画等号,不涨也得好好干。绝不能多赚点,就多干点,少赚点,就少干点。说到底,还是一个职业道德、理想信念的问题。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对手中之权,来不得半点算计,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不被市场的逻辑冲昏头脑,不引权力的火焰焚毁自身
留学群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人民日报:十九大将这样影响中国和世界》,希望广大考生们都能及时报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好好复习,通过考试!
人民日报:十九大将这样影响中国和世界
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通过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从新思想到新时代,从新目标到新征程,十九大将这样影响中国和世界: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过去五年,中国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有新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对于在新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将产生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
十九大报告作出全新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判断与时代变化同步,也与普通人的感受与诉求相吻合,意义非凡。
一方面,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现实基础,为党和国家全面分析和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基于这一实事求是的判断,中国将在今后继续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推出“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蓝图
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驶向何方”?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报告的表述中,人们发现,报告提及了“美丽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内容,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目标。这一新蓝图从不同层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全新目标凝心聚力,不仅开启新征程,更铺就了一条通往强国的道路。
4.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
未来民生发展如何着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十九大报告透露的一系列民生新举措,让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高考状元”留学不归不必夸大》由07月26日报道。
温州佳才网供图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近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高考(微博)状元”调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高考状元”选择继续出国留学(微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相对而言,出国的理科“状元”人数远高于文科“状元”,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是其留学首选。
连日来,笔者始终在寻找往年的“高考状元”,然而,他们多数婉拒了采访,并表示“我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状元这个光环早已卸掉”。最终,笔者辗转联系上了两位曾到国外知名学府留学的“高考状元”,了解他们对国外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切身感受。
在“小而精”的教育中获益
陈超是2002年秦皇岛市“高考状元”,200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会计学硕士,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工作。他表示,本科时曾听出国的师哥师姐提到过美国“精致”的研究生教育,自己也非常向往,因此选择了出国深造。
读研过程中,陈超感受到学校在研究生教学中能高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术发展,并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据他介绍,他所在的班级有20位同学,上课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模式,互动比较多。课堂上老师先抛出问题,让大家分组讨论,老师经常会针对一个话题讨论一节课,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陈超认为自己出国读研是既辛苦又值得的经历。“学校的实力受到认可,同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毕业后职业竞争力较强,更容易取得就业机会与高薪。”
更适应国外环境
2004年秦皇岛市“状元”赵璇,选择了本科毕业后留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已经在加拿大一家大型公司工作的她对笔者说:“总体上,选择留学对我来说是个明智之举。我很明显感到自己变得比以前独立,国外生活不简单,什么都要靠自己,不能怕麻烦。当然,说到底,留学更多的是让人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去摸索,然后去适应,最后做到掌握。到了国外,我们可以十分感性地认识到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些耳濡目染接受到的东西,也许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相信对我以后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赵璇说海外留学经历教会了她如何生活,也更适应了国外的环境。她表示会继续留在加拿大。“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国内的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经济发展的背后,也有一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等。”
另外她也提到在人际关系方面,在国外学习生活时间长了,回到国内可能一时很难处理和适应。“在加拿大很多次和一些知名人士一起吃饭,大家的关系非常平等,而国内的人际关系可能更错综复杂一些。”赵璇说,“无论是在哪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必要去听从别人的安排,唯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的能力!”
留学“不归”不必大惊小怪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12年《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1-2012年度被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中国学生数为194029人,占到了美国全国国际生人数的25.4%。每4个留学生中有1个是中国人,这些人中或许就有“高考状元”。而作为各地“状元”,加之又进入了北大、清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