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

留学群专题频道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栏目,提供与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备考

 

  行测常识知识点有哪些?想积累相应知识点的朋友快来本文了解一下详情吧,下面留学群小编为你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备考”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备考

  21701、布衣之交:平民间的友谊。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布衣之友、患难之交、贫贱之交含义相近。布衣:平民的服装,借指平民。

  21702、忘年之交: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因学识志趣相投,不论年纪长幼。

  21703、总角之好:谓幼年相契的好朋友。与青梅竹马相近。总角原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形如两角,后借指幼。

  21704、市道之交:指惟利是图,为利害关系而结交的朋友。

  21705、肺腑之交: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21706、炙手可热: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炙:烤。比喻气焰盛、权势大。易被误用为受追捧、受欢迎的事物。

  2170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易被误用为冲在前列或者首先应当做某事。

  21708、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辞,含贬义。易误用为夸奖别人的褒义词。

  21709、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易误用为肯定句中只能望其项背。

  21710、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差:古代义为甚,现代义为大致,比较。易误用为不满意。

  21711、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易误用为冷清、空无一人。

  21712、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没有差错。爽:差错。易误用为多次试验没有成功。

  21713、春蚓秋蛇:《晋书·王羲之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梁朝的萧子云,自幼喜欢书法。他的书法虽出于近世,却独具一格,因而闻名于长江一带。但当时有人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萧子云的书法“仅得成法,无丈夫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意思是:只能说他会写字,他的字没有骨气,每行字都象春天的蚯蚓,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的蛇。后来人们用“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

  21714、家鸡野雉:雉是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东晋武将庾翼与王羲之一样都能写一手好书法,他看到自己的儿子与侄子不学他的书法改学王羲之的书法,心中十分不满,说儿子与侄儿不爱家鸡爱野鸡,要与王羲之比高低。后来他见了王羲之的一幅书法作品后就心服口服了。

  21715、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21716、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这四个人怎么记呢?先记姓,简称“王杨卢骆”,再来记名,一下就记住了。然后还需要我们记一下他们...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行测常识知识点有哪些?想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常识点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

公务员行测常识知识点: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是同一天,这种两个节日是同一天的情况在21世纪也就只有几次,所以大家特别重视今年的“双节”,其实说到中秋节,大家最喜欢的还是跟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等等,享受一下团圆的氛围。其实在中国,不同的节日是有不同的习俗的,那么每个节日的习俗都是什么呢?

  一、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二、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三、清明节

  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四、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五、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中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六、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