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关注孩子

留学群专题频道关注孩子栏目,提供与关注孩子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中考心理辅导:关注孩子切记“度”的把握

 

  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中考心理辅导:关注孩子切记“度”的把握”,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www.liuxuequn.com/)的及时更新哦。

  中考心理辅导:关注孩子切记“度”的把握

  初三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他们不仅面对可能左右自己发展的升学压力,而且也面临着影响自己身心发育的青春期困扰,每个孩子都特别希望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

  提醒各位家长,在给予孩子温暖关注的同时,还要掌握关注的“度”。如果这个“度”处理的不合理,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关注。

  一、稳定孩子的情绪,做朋友般的聆听者

  人在一生中,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叛逆期,第一次出现在2-3岁,孩子主要表现为较为任性、不听话、爱哭爱闹;第二次则出现在12-16岁,也就是所谓 的“青春期”,敏感、易怒、任性、独立是这一阶段的最突出表现。而初三年级的孩子正是处于青春期的中期,“叛逆现象”在这个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不是所 谓的90后的独特表现,不能盲目的怪这些孩子。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做学生的我曾经一直是个标准的三好学生,但是在初中阶段也无可避免的出现了叛逆期表 现,大约持续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家长却对我束手无策……其实这个阶段的出现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一定不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变坏了哦。

  处于青春期的初三孩子面对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升学的巨大压力和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不管是什么学习成绩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是第 一次面临人生的选择,并要付出第一次如此努力的付出。他们都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等产生疑问。他们会思考一些东西,但是却往 往不成熟,看待问题较极端,尤其是当自己认为努力了,但又没有看到进步,就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出非常的烦躁,甚至会将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当成发泄的对象。我 听过很多家长说,自从孩子上了初三以后,就会明显感到孩子变了,变得异常的情绪化,马上要参加中考了,家长们也因此感到十分困惑和着急。

  初三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他们不仅面对可能左右自己发展的升学压力,而且也面临着影响自己身心发育的青春期困扰,每个孩子都特别希望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

  提醒各位家长,在给予孩子温暖关注的同时,还要掌握关注的“度”。如果这个“度”处理的不合理,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关注。

  二、帮助孩子定位,做明智的引领者

  定位,主要是指平时孩子的定位和中考学校的选择定位。

  每个孩子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到了初三综合复习和中考全面考察的阶段,孩子们的差距会明显的区分出来。此时,孩子们可能就会接受不了这种频繁 的考试和排名,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次的考试不佳,否定了自我,认为中考无望……家长也是这样的,您们往往比孩子要着急,同样是孩子,都在一个学校学习,怎么 成绩差别这么大,天天和周围的孩子家长对比。您一定不能对着成绩处于下游的孩子说,“你看,那个谁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你怎么搞的啊,你哪点比他差啊”, 孩子听了一定崩溃了,心想,“我怎么能和他比呢!”时间长了,家长和孩子都会出现“目标错位”的情...

家长须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家长须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家长须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中国允许生二孩儿政策,政府也在两年前开始号召未来将会放开二孩儿政策,但大家在过去几十年已经习惯独生子女的政策,现在的父母是否习惯了政策的放开?这是如此大的跨越,这会给包括中国甚至全球带来重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是否有配套措施,比方教育、医疗等方面中国是否做好了保障?”在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来自美国的世界著名经济学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先生对于刚刚放开的中国二胎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约翰.奈斯比特先生的名著《大趋势》和《亚洲大趋势》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多丽丝.奈斯比特女士也是著名的全球社会政治经济趋势发展的专家,并担任中国研究院院长。他们夫妇俩希望同台讲演,我想会起到珠联璧合的效果。他们的主题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是孩子的潜能。”

  【背景资料】约翰·奈斯比特,1963年被肯尼迪总统任命为教育部助理部长,后被聘为约翰逊总统的特别助理。离开白宫后,奈斯比特供职于有“蓝色巨人”之称的IBM,1967年忽发奇想“下海”创业,其时39岁。

  以下为演讲实录:

  约翰.奈斯比特: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希望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接下来我会讲到9个关键点。

  一、中国双重家庭教育挑战、代沟和文化的差距。

  二、从教导型家长和老师成为教导和学习型的家长、教师。

  三、什么对于家庭教育关键是重要。

  四、我们相信中国的教育是瘸腿的。

  五、发觉潜能。

  六、从大众教育到个性化教育。

  七、从危机中寻求机遇。

  八、创业教育。

  九、一些能够定义整个世界的话。

  现在可能你们在想为什么我们有立场可以谈中国的家庭教育,不仅因为我们家庭有很多孩子和孙辈,此外我们在中国多年以来一直与中国年轻人交流,年轻人一直是我们的焦点,直到我们在教育上更进一步时,我们一直与高中和大学生交流。我们非常享受他们的坦诚,我们的确能作一个国际比较。中国学生真的非常开放和聪明,此外我们有一本对中国青少年的书,包括我在中国青年报写专栏,三年以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专栏,我们收到很多邮件,通过邮件知道这些学生在担心什么、喜欢什么、老师和父母担心什么。

  仅仅关注考试成绩是不够的 中国父母必须关注孩子的感情需求

  我想从众多信件中选一封信。“我是一名中国学生,我已经完成了中国的高考,我认为我并没有发挥好,所以这天觉得很难受。我不知道我可以去哪儿,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所以我想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我看到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所以我给发这份邮件,你可以帮助我吗?”

  这位学生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没有教师、父母、阿姨、祖母能够给这位年青的学生建议,所以他向一位陌生人求助来询问到底自己能做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邮件中都突显出一种希望在家庭教育中寻找一种感情的支持。昨天我们参观了我们见过最美丽的高中,就在中山市。我可能说不出这所学校的名字,但这所学校非常漂亮,学生的氛围非常好。他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在重庆的时光,但是我们在推广另外青少年的书,并参观了一所高中。那间学校有5000名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视频来听我的演讲,所以我们是未来学家,可以...

中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五种心理疲劳

 

  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五种心理疲劳,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五种心理疲劳

  你的孩子是否经常一学习就喊累,但玩耍时却精力充沛?这种累实际上是孩子的一种“心理疲劳”,不是靠休息就能解决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这种问题一定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据调查,现在有不少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得不想动弹了”。这里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有的是属于生理性疲劳,有的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

  生理性疲劳

  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一些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都会使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感到疲劳。不过,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心理性疲劳

  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靠保证睡眠时间是不行的。心理疲劳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病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应分析一下,到底是属于生理性疲劳还是属于心理性疲劳。专家们认为,有心理性疲劳的孩子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

  2、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

  3、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

  4、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

  5、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的“累”是属于心理性疲劳,父母不必过于惊慌。

  首先,父母要减轻精神压力,对孩子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

  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从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要考虑孩子学习的原有基础,每次考试试题的难易,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及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孩子成绩要做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

  二是要经常告诫孩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

  在对孩子适当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融进家长对子女的一片慈爱之心,力求鼓励多于斥责,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孩子的信心。

  三是家长在课外辅导中,要尽量有针对性,并使方法多样化。

  比如,孩子对作文感到困难,并不是他缺乏课外读物,而是没有亲身感受可写。这就需要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增加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和积累素材,从而形成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打开思路。当他们为获得知识而感到有内容可写时,就会感到无穷乐趣,心理上的疲劳症状就会减轻或者消除。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中考减压法:家长怎样关注孩子中考适度

    晚上我刚开始看书,妈妈就拿着报纸坐在旁边了。嘴里说是看报纸,其实她是怕我不认真复习。假装看报,实际是在监视我。我很苦恼。”初三生李思蕊(化名)近日致电本报,诉说了自己的烦心事。

  记者从部分中学心理咨询室获悉,临近中考,由于部分父母对考生的过度关注,一些初三生和家长之间的气氛也开始紧张起来。有关老师建议,父母与其天天围在孩子身边当“监工”,不如与中考生一起定个时间表。

  “离中考越来越近,家里的空气好像要凝固了。为了不影响我复习,爸爸妈妈已经很长时间不看电视了,在屋里走路也轻手轻脚的,生怕有一点儿响动。其实我们家的空间够大,他们在客厅聊天看电视,我在自己的屋子里看书,根本不受影响。他们越是这么小心翼翼的,我就越紧张,万一考不好,就太对不起他们了。”中考生王新翼(化名)也有类似的烦恼。离中考越近,父母就越紧张,于是一些家长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放弃自己的生活,只为督促孩子复习迎考,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希望孩子最后能考出满意的成绩。事实上,这却给孩子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东直门中学心理教师陈萱说,中考生要积极和父母沟通,良好的初衷也可能由于沟通不畅带来相反的结果。考生要坦率地告诉父母自己的感受。例如,你们的时刻监督反而让我分心;你们为了我放弃娱乐休闲让我觉得太有压力;我考得不好你们也不批评只说宽慰的话,让我更难受……当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后,他们的行动才能更有目的性。

  家长可以和考生协商,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兼顾复习与休息。在考生复习的时段,家长可按照自己的习惯活动,散散步、看看电视。同时每天安排一定的休闲时间,考生可听听音乐、做做运动、发发呆或全家一起聊聊天放松心情,这样劳逸结合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推荐阅读:中考心理辅导大全

 

推荐阅读:中考成绩查询

推荐阅读:中考时间 

...

高考家长必读:考前家长应格外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04-25

 

  每年的高考都事关考生前途命运,使得考生和家长面临巨大压力。心理专家指出,在高考前夕,考生容易出现焦急、怨恨、绝望等心理变化,严重影响考试复习和临场发挥,此时家长应格外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硕士生导师、国际家庭治疗协会会员权朝鲁教授分析,面对高考的升学压力,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沉着应对,但也有部分考生会出现严重的焦急心理,过分担心考试成绩,导致盲目采取“疲劳战术”,在冲刺阶段超负荷加班加点。一些考生也会出现怨恨心理,将无处发泄的压力转嫁到别的地方,甚至对父母大发脾气,让家长也很害怕。个别考生甚至因为感觉升学无望,出现绝望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考前复习效果和考试临场发挥,而且很可能一触即发,导致其他过激行为的发生,酿成苦果。

  据了解,造成高考前孩子心理状况剧烈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生本身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其中一方面因素,而部分家长单纯注重孩子考前复习,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也是导致孩子考前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简单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无关考试“痛痒”,或是怕耽误时间,即使发现孩子心理发生明显变化,也没有意识到或不愿对其进行引导和治疗,最终导致事态恶化。

  权朝鲁介绍,针对高考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个体治疗”,多鼓励孩子说些积极的内部和外部语言,如“自己能行”等,规避危害最大的消极内部语言,以增加孩子自信心。同时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辅导,与孩子一起进行“家庭系统治疗”。

...

小学六年级日记: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妈妈感悟】

03-09

 作文标题: 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妈妈感悟】
关键词: 感悟 心灵 小学六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本日记是关于小学六年级的日记,题目为:《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妈妈感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前几天,到儿子的班里上奥数。因为那几天班主任老师请假,我到班里一看,同学们真成了没娘的孩子,锅冷灶凉。饮水机里一滴水都没有了。于是为饮水机消毒了之后,我找到了三个体大力壮的男孩去楼下搬水。本以为在我的召唤下,孩子们会一呼百应,随声附和的。可他们的行为和表现着实让我心头一惊!

看到空空的水桶,他们有的皱眉,有的不语,有的低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被绑在了凳子上。我只好运用鼓励、鞭策、催促等各种办法,使出浑身解数。他们才既不情愿地拿起水桶,脚步缓慢地向前挪动着。看到这种情景,顿时感到一阵阵寒意向我袭来,就在我血液快要凝固的时候,班里一位女孩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说:“阿姨,这件事我来做吧。”

女孩的话,像春风一样吹进了我的心房,更像在寒冷灰暗的严冬里看到了翠绿的冬青树一样的,那么赏心悦目。平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她,此时愈发的感到美丽可爱起来。

现在的应试教育使我们都忽略了孩子心灵的成长。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道德素养,孩子一心只想着自己,不懂得为他人付出,在集体生活中不具备团队精神,就不会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心会越来越狭隘,越来越自私。

这样的孩子只知道为了自己,不知道付出,怎么会指望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责任呢?怎么会成为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呢?我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今天这样的事情,同样也提醒我,在关注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不论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把心灵教育作为成长教育的必修之课,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长好,才会快乐。

《弟子规》上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学习知识都是在德行做好的基础上才去做的事情,如果仅仅把文化课学好,其他的不去培养,那样的孩子将来真是不堪其忧!

关注...

以子为镜——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文标题: 以子为镜——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关注 小学一年级
本文适合: 小学一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的作文,题目为:《以子为镜——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以 子 为 镜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刚入学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大帮朋友带着孩子一起聚餐。贪玩的孩子们吃了个半饱就出纷纷到外面疯玩去了。家长们紧绷一周的弦儿终于放松了,坐在一起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

阳阳哭着推门进来走到浩妈面前:“阿姨,浩浩用椅子打到我头了。”浩妈一下子就严肃起来,拉着阳阳出去了。片刻,浩浩跟着妈妈进来,稚嫩的小脸上挂着泪,嘴上一直在嘟囔:“我没碰到他,你相信我。”大人们都七嘴八舌地说:“快点跟浩说对不起。”可能是碍于面子,浩妈只是对孩子说:“我知道了,没事了。”浩浩的情绪突然激动起来:“你是个老巫婆,你为什么从来都不相信我?”我们都纷纷到浩的身边:“浩浩,妈妈是爱你的,你不能这么说妈妈。”没想到孩子却如火山般地爆发起来:“你不是个好妈妈,你不爱我,我趁我不注意去打牌,打到晚上11点。”

看到孩子愤怒的小脸,浩妈的一脸茫然。其实浩妈也很爱孩子,浩爸常年在外出工,双方老人又都不在身边,浩妈只能一个人负担所有的家务和孩子的全部教育和生活,孩子上幼儿园时比较轻松,浩妈会时不时地去打打麻将,自从孩子一进入小学,家离学校远,浩妈要一天八趟的接送浩,对浩的学习和身体更为重视,每天检查作业,三餐变着花样的做,也放弃了打牌的嗜好。通过观察,我发现浩的个性脾气跟妈妈也极为相像:做事麻利,很会关心他人,但很易怒、最怕被人误解。我曾经提醒过浩妈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做为家长,我们也应该以子为镜,孩子的言行大都折射着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我们有责任把孩子教育好,给孩子以科学的爱,不光为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让孩子身心健康的首要条件,父母要充分地尊重孩子,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行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特别是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品格,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后记:浩妈听了我们的劝解,对待孩子的态度有了很大了改变,不再...

初中初一作文:爱孩子,就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02-20

 作文标题: 爱孩子,就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关键词: 孩子 就请 初中初一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一的作文,题目为:《爱孩子,就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爱孩子,请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4月23日,我应邀参加了儿子学校的家长会。首先是儿子的班主任胡老师讲了最近学校开展的几项活动。然后结合孩子们最近的学习情况,对下周的期中考试做了重要的要求。


接下来,学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专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的一位老师,为我们作家长的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心理健康课。

不听不知道,一听下一跳。教育孩子不容易,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更是一门学问。老师首先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总结出几条爱的教育措施。


一. 首先要肯定我们的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最赖以生存的人,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要给予赞扬;在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给孩子以自信,让孩子重新树起自信的风帆。记得,东东这次考试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当时回来后,我看到成绩也很恼火,就训斥了孩子一通,孩子伤心的掉下了眼泪,在以后的几天里,儿子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没有精神,对学习也没有兴趣。幸亏我及时醒悟,向孩子道歉,并和孩子一块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并充满自信的告诉孩子:你这次没有考好,妈妈相信,只要你勤奋学习,下一次你一定行。儿子马上兴奋起来,激动地说:“妈妈,你说我真的能行吗?”当然了,儿子充满自信地去学习了。


二.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唯一的宝贝。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得到家长各种各样的爱。但是,有些时候,我们重重的爱,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过分的爱会让孩子窒息。以前,我也曾犯过这样的毛病。对孩子过分的爱,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怕孩子饿了、渴了,总担心孩子是不是在认真地学习,于是会偷偷地去监视孩子,借着端水送水果的时候进去“关爱”孩子。现在看来,我的做法错了,一贯的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难怪孩子有时候上课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得,有一次,孩子正在写作业,我就偷偷地进去,只见孩子叫了一声:“妈妈,你吓了我一跳,”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打扰孩子,更不会去监督孩子,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没想到,孩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哎!真的是:没有错的孩子,只有错的家长呀!


三. 给孩子以最大的宽容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我们要理解性的宽容他,千万不要抓住孩子的一点错误不放,天天叨叨,这样就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像犯人似的永无抬头之日。我们要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真诚地认错后,就要宽容孩子。知错就改才是最好的。


四. 和孩子情感的交流

孩子进入初中,一下子变成了大孩子,不要还以为他们是小毛孩,在他们的心里,他们是小大人。我们不要再高高在上的去命令他们做什么,而是,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用商量的口气说话,进行情感交流。我们的交流到位了,青春期的孩子逆反...

家人要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10-26

标签: 中考心理辅导

 

  因为感觉奶奶只疼弟弟不疼自己,江苏宿迁的初三女生小茵(化名)竟然想到了自杀,小茵觉得,通过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可以引起家人对自己的关注。好在,她在自杀前将轻生的念头告诉了好朋友小茹(化名)。得知消息后,小茹第一时间想到了报警,小茹和民警连夜找到了小茵,并成功解救了她。得知女儿自杀的消息后,小茵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后悔不已,他们表示,今后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和孩子交流。专家也表示,对于小茵这种有抑郁表现的孩子,一方面要防止其伤害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家人和老师多关心,多开导,并让其接受适当的心理治疗。

  □现代快报记者杨亦文通讯员吴建聪

  轻生前,她给同学发去短信

  10月22日午夜时分,宿迁市宿城区中扬派出所里来了一对父女。“我同学服药自杀了,赶快救救她!”前来报警的女孩是小茹,值班民警王楠安慰她不要着急,慢慢说。从报警女孩和其父亲的叙述中,民警了解到,在其辖区傅庙村有个叫小茵的女孩,近几天心情低落,总是和好朋友小茹说起“家里人对我不好”、“不想活”之类的话。小茹见小茵心情不好,21日特意利用周末去看了她,晚上睡觉前,小茹还特意发去短信安慰小茵别瞎想。哪知小茵表现出的情绪很不稳定,随后小茹就收到了小茵的一条短信,短信中,小茵再次向好朋友表达了要轻生的念头。见情况有点不妙,小茹赶紧拨打小茵电话,可对方已经关机,于是小茹赶紧叫醒父亲,来到镇上的中扬派出所报案。

  值班民警王楠听了这对父女的叙述,认识到情况很严重,不敢有片刻耽误,赶忙开车带着小茹父女来到傅庙村。由于当时还是凌晨,到处漆黑一片,加上外(微博)面下着雨,虽然小茹白天来过小茵家,但这时她已经找不到路了。于是民警就在村子周边挨家挨户打听小茵家的住址。中途警车还陷入了一个烂泥坑,车头也撞坏了。好在,经过不断的询问,小茵的家终于找到了。

  敲开小茵的家门,民警向小茵奶奶说明了身份和来意,随即马上来到小茵的房间。只见小茵睡眼惺忪地坐在床上,床头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水杯,水杯中还残留着少许咖啡。“药我吃了,现在头有点晕。”听到小茵这话后,民警不敢耽误,立即将她带上车送到镇上的医院。

  嫉妒弟弟,希望家人多关心自己

  据了解,当天晚上,小茵就着咖啡吃了12片阿司匹林,因为她听说,“就着咖啡吃阿司匹林,人可以在睡梦中死去!”但医生在对小茵进行一番检查后,说了句:“不碍事!”这句话让在场的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医生介绍说,幸亏小茵吃的是感冒药,要是别的药就危险了。虽然没什么大碍,不过医生建议小茵还是留院观察几个小时为好,由于小茵父母都在苏州打工,家中只有一个74岁的奶奶和一个11岁的弟弟,深夜没人来照顾她,于是民警只好当起“监护人”,一直陪着她到凌晨4点多。

  在陪护的过程中,民警和小茵聊起了天,得知小茵目前正在读初三,学习成绩很好,还是班长,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造成她轻生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学习压力,而是嫉妒自己的弟弟。“奶奶特别疼弟弟,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弟弟,衣服和玩具也只给弟弟买不给我买,我心里很难受,感觉家人都不在乎我。”小茵向民警说出了心里话,“我也希望通过这事引起家人注意,没想过事情的严重性,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民警听过小茵的讲述后,一边安慰她,一边又对她进行了开导,小茵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家人表示,将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