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北师版数学教案栏目,提供与北师版数学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笔者为您从互联网中挑选了一篇“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案”的文章。教师的职责之一是编写教案和课件,然而,这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和课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希望您能将这篇文章加入您的阅读收藏夹中!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
09-15
这是一篇关于“五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的探讨文章今天留学群的编辑为大家推荐,本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教案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归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案包装的学问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
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
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
05-04
您可能会对“四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感兴趣小编为您整理了详细资料,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50__70= 125__8= 40__5= 11+7= 4+25=
70__50= 8__125= 5__40= 7+11= 25+4=
2、 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列式计算:4__25=100(人)或25__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__25=25__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 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1)、填一填:
125__7__8=()__()__7 (40__15)__[ ]=40__([ ]__6)
25__(4__[ ])__([ ]__4)__13 2__4__6__5=(4__6)__([ ]__[ ])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
北师版数学教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