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历年高考数学真题栏目,提供与历年高考数学真题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6-06
2013高考在即将拉开帷幕,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为您盘点各地历届高考作文题目。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
2011高考作文题目——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
2010山东高考作文题: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
2009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见证
2008高考山东省作文题目:“春来草自青”
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目: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006年高考山东作文题:材料作文
04-08
文言实词是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准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突破口。如何从今年的高考试卷中明确科学的复习方向,如何以一道高考题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下面的讲解将一一为您解答。
真题1(2009年全国卷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
真题2(2009年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真题3(2009年湖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真题4(2009年湖北卷)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真题5(2009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研究步骤:
Step 1 —— 结合大纲,探究命题思路
考纲对于这一考点的明确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要求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对于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文言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考查的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从词性的角度讲,主要侧重于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对于语境的分析,考生既要考虑到“小语境”,又要考虑到“大语境”,“小语境”即词语所在的语句,“大语境”指对词语意义有较大影响的语段。 考查方式既有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的专项考查(除上海卷外,其他地区均为选择题),也有结合文言文翻译进行的综合考查。选择题形式的专项考查一般以选择解释错误的选项为主,但也有选择解释正确的选项的(如2009年广东卷)。
Step 2 —— 课本探源
高考考查...
05-08
一、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启发
1.试卷上有参考公式,80%是有用的,它为你的解题指引了方向;
2.解答题的各小问之间有一种阶梯关系,通常后面的问要使用前问的结论。如果前问是证明,即使不会证明结论,该结论在后问中也可以使用。当然,我们也要考虑结论的独立性;
3.注意题目中的小括号括起来的部分,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二、答题策略选择
1.先易后难是所有科目应该遵循的原则,而数学卷上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后两题,填空题的后一题,解答题的后两题是难题。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的简单题目也可能是自己的难题,所以题目的难易只能由自己确定。一般来说,小题思考1分钟还没有建立解答方案,则应采取“暂时性放弃”,把自己可做的题目做完再回头解答;
三、答题思想方法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
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
02-13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