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吝啬鬼读后感

留学群专题频道吝啬鬼读后感栏目,提供与吝啬鬼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吝啬鬼》读后感

 

  《吝啬鬼》这部作品讲的个什么样的吝啬鬼呢?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的“《吝啬鬼》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查看。

  《吝啬鬼》读后感1

  在《吝啬鬼》中,高利 贷有阿巴贡在狂热聚敛财富,他嗜钱如命,虽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是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为了不花一文钱,他要自己儿子娶了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逼迫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更为可笑的是:他自己打算不花费一文钱而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 利贷。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了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

  为了省一点马料,他竟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并遭到马夫的毒打…… 吝啬鬼阿巴贡的种种行为都形象而深刻的描绘了他那嗜钱如命、吝啬无比的性格。他的吝啬让我以他为耻。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慷慨也是其中一员。但吝啬鬼阿巴贡的行为远远的背离了这个美德。

  现如今,虽然这个很现实的世界让一些人养成了一切向“钱”的性格。但他们却不会像阿巴贡这样吝啬。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手段不停的为自己敛财,不过他们对为他们办事的人非常慷慨,并且有时他们会无私的拿出自己的财富去接济穷人,为受灾地区捐款。虽然他们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特殊目的,但他们的确是将他们的钱财散发出去。这不仅仅为他们博得好的名声,同时使他们的财富源源不断。

  但是,像阿巴贡这般吝啬到逼迫自己的儿子去借高 利贷,也不愿将自己那宽裕的口袋中的钱财拿出给他。而且阿巴贡那重利盘剥的贪婪本质,使他与儿子、女儿、仆人形成了一系列矛盾也冲突。使他贪婪吝啬的性格和守财奴的丑恶本质更加凸显。一个人过度的吝啬只会让他周围的人厌恶他、远离他。

  虽然节俭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但过度便成了吝啬。它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社会发展带来危害。相反,慷慨大方,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而且减少一定量品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家,传统美德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代代相传,我们应该去将它发扬光大,而不是让它被这个花花世界蒙尘、埋没。

  《吝啬鬼》读后感2

  我们身边不乏有吝啬鬼出现,而在古今中外,更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吝啬鬼。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吝啬鬼严监生。

  最使人觉得严监生吝啬的便是他临死前的举动,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 虽说他是吝啬的,但他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虽说很有钱,但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宁可自己生活得不够好,也要让这些钱变多。虽然,他富有了,但他生活得并不幸福,连带着一家大小生活都要精打细算,还不如普通人家过的闲适。并且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

吝啬鬼读后感

 

  莫里哀的名作《吝啬鬼》,充满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嘲笑,书中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一切笑料的来源,也是无数批评矛头的指向。留学群为您整理编辑吝啬鬼读后感,欢迎阅读。

  吝啬鬼读后感(一)

  因为他的吝啬,让生活在他圈子里的人痛苦无比,他是这些人生活矛盾的纠结点,也是他们追求新生的绊脚石。但是看完这部作品后,我却认为阿巴贡吝啬得不彻底,不完全。他将钱财看得比亲情、友情、爱情更重要,但却没有因钱财而完全丧失亲情、友情、爱情。他精于算计,尽力刮钱,努力省钱,却没有达到彻彻底底的地步。他的吝啬仅限于他一个人,也没有超出道德的底线,他无情却不是无恶不作,他冷酷却不是残暴残忍。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才有了一切围绕他而产生的笑料。

  阿巴贡虽然吝啬,却没有将儿女变为赚钱的机器。他的女儿艾丽丝温柔大方,对爱情坚贞,对新的生活充满渴望。他的儿子克莱昂特,大胆奔放,坚强执着,敢于与阿巴贡正面抗争,指责父亲的不光彩的高利贷行为。这些都表明了阿巴贡虽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也没有因金钱物质而无情到将儿子女儿变为金钱的奴隶,他的一双儿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这也为作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我觉得金钱与物质虽然扭曲了阿巴贡的人生,但是他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也追求爱情,也追求名誉,也想做一个体面的,让人喜爱的人。为此他想娶妻,与儿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形成了故事的高潮。为此他想方设法精心着装,期望得到到未婚妻的喜爱,结果弄巧成拙,手上的钻戒还被儿子夺去送人。为此他请客吃饭却又舍不得花钱,结果上演了一出闹剧……像阿巴贡这样的人只要满足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对金钱的占有欲,他就还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人。比如,只要儿女的婚礼他不用出一分钱,他也就无所畏谁娶谁,谁嫁谁;只要给他免费做一套新衣服,他就能高高兴兴的参加婚礼。我想这样的事是不可发生在葛朗台身上的,他比阿巴贡比起来更多的是悲剧而不是喜剧。

  吝啬鬼读后感(二)

  《吝啬鬼》却没有那么开心了,里面自由恋爱是全剧的线索,这没什么。主要是吝啬鬼好像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让人有些不甘心。全剧的两个高潮:苛刻地借出高利贷,结果发现借者是自己的儿子;昂赛尔默认子女圆满大结局。 在第一个高潮,阿尔巴贡发现儿子向他借高利贷,他严责两句就平淡无事了,“我对这事并不难过;这对我倒是一个警告:他的一举一动,以后我都要各位注意。”oh,这个财迷心窍的人呀,“他的世界像从钱孔望出去那样小,望见的却还只是钱。”

  从此他与儿子的矛盾升华,有了激烈的争吵。我最为气愤的与剧情无关,而是卢梭的一句话:“父亲固然不像父亲,儿子却不可以不像儿子”,他认为这是喜剧的伤风败俗。相反,我最喜欢的倒是这部分,而且这也是卢梭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原来他是一个那样封建迂腐的人,他的那句话是毫无道理的,他还用那句话来骂喜剧,让人可气又可笑。 在第二个高潮,本是很高兴,我以为昂赛尔默会想什么巧妙的办法来整一整吝啬鬼的,可是,他可能太激动了,急急地帮儿女搞婚礼,还省了吝啬鬼地嫁妆和聘礼钱,而吝啬鬼似乎以后也少了儿子,女儿这两个对他来说的累赘(他不像奥尔贡,他可是真的不在乎儿女,从第一个高潮看出)。

  总之,这两部剧还是很有趣的。另外,我对于莫里哀的某些做法,深感敬佩。他可以为了戏剧,他喜爱而在当时被视作“贱”业的东西,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