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

留学群专题频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栏目,提供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国家公务员考试2023年申论文章写作高分开头写作技巧

 

  2023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目前已经开始了考试报名,考试也将在11月开始笔试正式考试,对于申论考试中的文章写作,好的开头是高分文章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国家公务员考试2023年申论文章写作高分开头写作技巧吧!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申论大作文的写作也是如此,开头往往是考官阅读的重中之重,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决定了文章写作的成败。古代文章讲究凤头、猪肚和豹尾,就意味着我们文章的开头一定要简短,在150字左右。接下来我们将展示几种最常见的开头的写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1、叙开式:概括现状/成绩/问题/重要性+分析原因/影响+引出总论点

  示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记,从四大发明到孔子学院,我国以文化强国,以文化立世(成绩)。然而在文化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和谐声音。随着外来文化入侵,传统节日渐被淡忘,传统文化的教育逐渐遗失(问题)。从短期来看,这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文化自信的构建(影响)。因此,向传统文化致敬至关重要(引出总论点)。

  这种开头的方式比较常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

  2、引开式:概括现状/成绩/问题/重要性+分析原因/影响+引出总论点

  示例1: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引言)。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是乡村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繁荣的关键(重要性)。但是当前,部分青年干部手高眼低,不愿意扎根基层、奉献基层(问题)。这不仅制约了自身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影响)。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向下扎根基层,才能更好实现向上全面发展(引出总论点)。

  示例2: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不能忽视事物的薄弱环节(引言)。当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是对于农村文化的保护却滞后了不少,农村文化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引出总论点)。

  这种开头的方式就是在叙开式的基础上,加上了跟材料话题相关的一句引言,可以是古诗词,也可以是原理效应。

  3、对比式: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中国与外国、成绩与问题等。

  示例:中国发展经历闭关锁国,盲目排外,让中国经济整体蒙羞,社会发展受到制约阻碍,创新没能得到应用(过去)。经济40多年快速发展,40余载巨变,中国已经成为打造人才、科研同发展经济快速提升国家,中国诸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现在)。中国未来要长远发展,要不断进创新改革。才能更快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

  这种开头的方式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局限,只有两个以上的事物可以进行对比式,才可以用到这种开头。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节点: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时间:2022年10月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2022年10月<...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大题小做

 

  申论文章之“大”

  写申论文章要“大题小作,作大题目”,不能像传统作文一样“小题大作”。

  显然,这是一个不符合“常规”的主意。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申论写作区别于传统的议论文章,它现在考查的重点是根据特定的问题或事实,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加以论证的能力,考查的是综合性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和论证的能力,其重点在“论”,更在“申”。

  申论文章的“大”强调的是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宏观上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申论考试中出现的特定社会现象和问题,必须要通过系统的方案和配套的措施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如果提出的对策局限于某一条具体的措施,或者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的能力,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非常困难的。公务员要善于升华材料,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制定宏观政策。所以,考生在确定文章主题时要善于归纳和提炼宏观的主题思想,从“大”处着眼。

  例如,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危机管理的内容。题目的要求是让考生就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理论,我们知道,危机管理有“4R”组成: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第一个“R”意味着危机管理者对于危机情景要努力防患于未然,使危机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二个“R”意味着要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出反应计划和对有关人员进行危机处理的培训;第三个“R”意味着危机一旦出现,微机管理者就要及时出击,迅速遏制危机蔓延的势头;第四个“R”意味着危机过后,管理者要对恢复工作和重建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政府要想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就必须在危机发生的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不同的能力。自然,单独强调四个方面中的某一个都是不全面的。不过,在2006年的考试中,大部分的考生都是选择了小题目,就危机管理的某个方面展开论述,得分自然是不会高的。

  来看一下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写的两组题目:

  第一组:

  《勿让天灾变****》、《预则立,不预则废》、《大自然的警钟》、《应对突发事件关键在于及时》、《未雨就要绸缪》、《如何降低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成本》

  第二组:

  《为提高应对公众突发事情能力开“方”抓“药”》、《以人为本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思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危机管理》

  哪一组题目可能取得更高的分数呢?自然是第二组。尽管第一组的醒目形象,给人印象深刻。但是,使用这些题目的文章由于主题思想过于狭窄,或者强调单纯的预防,或者强调单纯的反应,总之容易漏掉关键性内容,从而不容易得高分。而第二组题目虽然平实,但只要论述顺畅,要点明确,就很容易得高分,至少不会丢基本分。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包括一批辅导老师至今仍然认为第一组题目要比第二组题目可能得分高。

  在这里,各位可能还会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写大题目是否容易犯空洞无物的毛病呢?实际上,这种担心有道理,但完全可以避免。首先,大题目并不代表观点不鲜明,例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建设...

12年发布:从申论范文剖析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

08-23

标签: 申论写作技巧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从申论范文剖析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申论 剖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5时34分29秒。
本文以当前的热点话题——“低碳经济”申论范文为例分段解读申论文章写作。

在“得神论者得天下”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写好申论文章是考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考生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现实,华图将以当前的热点话题——“低碳经济”申论范文为例分段解读申论文章写作。

【申论范文】

“低碳经济”的中国化——标题

环境与能源是当今时代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低碳经济”正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能源日益短缺的大背景下产生,以寻求新能源减少碳排放量为途径,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石油短缺等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来讲,“低碳经济”是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全面和谐稳定的社会相一致的。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有必要,有动力,将“低碳经济”纳入发展国计民生的规划之中。——首段

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的推行与发展还面临着困难。 ——过渡段

首先,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煤炭是我国能源最主要的来源,也就是说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高碳”的国家。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源需求越来越大,“高碳”的产业形式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必须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恰好与之相悖。两者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牺牲高增长的经济,或者牺牲生态环境,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其次,“低碳经济”是与开发利用新型多样的能源形式,提高现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英美等国那样投入巨大的资金来开发推行高新技术,如此的成本是我们现在负担不起的,“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下,应该有新的内涵。

最后,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刚刚进入小康,人民群众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还不甚了解,“低碳经济”在我国能有多大的市场,还需要谨慎的调查研究。如果没有市场,那么无论如何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终归会失败。

对于以上问题,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低碳经济”不是一日之功,不可操之过急。“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是为了节约经济发展的总成本。”高碳“为主”低碳“为辅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影响发展,又要最终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相当广大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高碳排放。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监督不严,如果国家还大量存在煤炭浪费消耗,那么无论怎么推行“低碳”都将是徒劳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应该加上一层禁止浪费煤炭的含义。

第三,国家应该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合理性。以“低碳”为荣,以“高碳”作为落后愚昧的标志,只有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低碳”商品的地位,“低碳经济”才能打开市场,只有人民有了减排的意识,“低碳经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总之,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