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彭德怀栏目,提供与彭德怀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讲武堂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16年3月,彭德怀(当时名彭德华)投到湘军当了一名二等兵。1940年,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破袭日军的正太、平汉、同蒲铁路交通线,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鼓舞了全国军民。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残酷迫害,1974年11月,彭德怀因患直肠癌病逝,享年76岁。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11-16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
文字投影
悲伤的音乐
大黑骡子的图片
五、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理解部分词语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感知全文
1、认真读全文
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作业
1.朗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彭德怀对他的大黑骡子怎样?对战士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2-20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组织交流
(一)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文字投影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你能不能谈谈你的理解
2、很好,你能抓住关键的词理解,你还有没有补充
3、其余的同学能不能也像他这样谈谈你的理解
2、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疼爱,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能读出这种疼爱之情吗
过渡:爱有很多种,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疼爱,是关爱的,其余的同学你认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是怎样的爱呢?
03-22
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情节感人,文字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传统主义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感受对话的精彩,并学会仿写,用上恰当的提示语。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旧知:咱们先来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彭德怀的喜爱。(板书:爱!)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长征的脚步再次走进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彭对大的爱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品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他们标出来。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边读边标。
2、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把你所找出来的句子再来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其中的每个字、词、标点、句子又会带给你哪些新的感受,把你的感受用简洁的文字在一边记录下来,然后融入到朗读中去。
3、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找得还不够准确、全面,体会还不够深刻,那就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和同学交流一下,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如果哪个小组有争议,可以随时举手请求老师援助!
三、全班交流体会彭对大的喜爱之情。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交流得都很投入,讨论也很热烈,相信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么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你从哪些具体的文字体会出来的?(“抚摸”写出了彭对大的关心、爱护、疼爱有加;“念叨”说明彭说的次数多,他好象觉得对不起大,...
07-31
下面是由留学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更多毛泽东诗词尽在留学群实用资料毛泽东诗词专题。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六古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注释】
①六言诗:旧体诗的一种格式,每句六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象律诗那样严格。
②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写作背景】
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后,很快进入陕西,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根据地“边境”重镇吴起镇。敌马鸿宾三十五师骑兵团跟踪而来。毛泽东说:“我们后面的敌人是条讨厌的‘尾巴’,斩断这条‘尾巴’,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他与彭德怀商议部署。10月21日,彭德怀直接指挥,红军奋勇作战,一下子干净利落地消灭了敌骑兵一个团,打垮敌骑兵三个团,抓获了大批俘虏,缴获了大批轻重武器和战马。这一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计划与行动彻底破产。战斗结束,毛泽东高兴地赋诗一首赠给彭德怀,彭德怀接到此诗后,将最后一句话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将原稿送给了毛泽东。
这首六言诗,是专门歌颂彭德怀元帅的,既是对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地区击败马鸿逵、马鸿宾骑兵的战事的总述,同时也是对彭德怀骁勇善战的威武形象的艺术写照,是对彭德怀的出色指挥才干和辉煌战绩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
【赏析】
毛泽东这首诗,以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笔,再现了经过长征初到陕北的红军及其指挥者之一彭德怀同志的威武英姿,以及诗人的赞誉之情。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首句用两个短句,明快紧凑,形象地概括了陕甘一带地理环境之艰险,鲜明地衬托出下句红军那“纵横驰奔”履险如夷的英雄豪迈气概。“纵横驰奔”生动逼真地表现了我工农红军横扫千军的雄姿,极为动人。“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一问一答,气贯长虹,铿锵有声,韵味无穷;彭大将军的威武雄壮的形象有如一尊大理石的雕像那样突立眼前!感人至深!
这首诗的特点是不事雕琢,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字字铿锵,字里行间洋溢着毛泽东同志对彭德怀同志的信赖、赞誉之情。
今天就是七月一日建党节了,我想起许多伟人的动人的事例,如:刘胡兰宁死不屈、王二小引敌人上钩……伟大事例。不过我觉得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听我来讲讲吧。
有一年,彭德怀带领着红三军军团负责殿后,他因为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到倒就把目光聚集在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上。zw.liuxuequn.com彭德怀把饲养员叫来问总共还有几头牲口,饲养员说:“连你的大黑骡子总共有六头。”“好,全部杀掉吃肉!”彭德怀说。战士们纷纷为大黑骡子求情,彭德怀说:“现在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问题。”战士们说不过彭德怀,只好听从命令。彭德怀命令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只见方副官长手提机枪,枪口对准了牲口,大家都不忍的闭上了眼睛。读着读着,我的视线模糊了……
这件事例告诉了我们,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这样才能做好一个中国人该做的事。
以上就是留学群作文栏目为你带来的三年级作文《三年级建党节作文:彭德怀杀骡子》,希望对你有帮助,写出好作文。
为了更好的写好作文,>>>请猛戳进入作文栏目了解更多信息
三年级作文推荐 | |
---|---|
写景 | 野炊赏花 |
彭德怀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