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感动中国候选人物栏目,提供与感动中国候选人物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3-01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每一年都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汇总】》,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汇总】 | |
1 | 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程不时 |
2 | 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黄大年 |
3 |
03-01
廖俊波(1968-2017),男,生前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廖俊波》,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廖俊波,男,汉族,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面对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县,廖俊波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把担当放在首位,率领全县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实干、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2017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廖俊波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廖俊波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座右铭。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则。他到武夷新区任职后公开表态:“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生活中,他始终廉洁自守,加班熬夜是常态,却从不给自己开小灶。他十分注重家风家教,爱人工作27年,至今仍然在教学第一线。一家人都住在普通居民楼里,家中装修简朴、陈设简单。同事朋友们都说,他浑身阳光、清澈透亮,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推荐阅读:
03-01
谢海华,男,47岁,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敬老院保安员。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谢海华》,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2017年11月,谢海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海华与妻子结婚30载,撑起妻子病痛的人生,以爱之名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把尿,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完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认真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抚养教育儿子……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为给妻子凑钱治病,谢海华变卖粮食,拉下脸面向亲朋好友挨家借钱,平时只吃辣椒和青菜,若没有客人来,一年都吃不上几块肉。为了治好谢芳的病,谢海华找来一辆独轮土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中西医看了个遍,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谢芳有时会灰心泄气,不忍拖累谢海华,谢海华总是给予妻子最灿烂的笑容,鼓励她、开导她。
2013年,谢芳面临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她要求放弃治疗。谢海华抱着妻子,一句一句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坚持才有希望。”在丈夫的鼓励下,谢芳继续治疗。
谢海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替妻子优先考虑。为了让妻子住得舒服,他把家里的茅草土砖屋改建成简单的毛坯房,后又建起了厨房和杂屋。
苦的时候,谢海华也躲在被子里哭过,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谢芳感激地对丈夫说:“我勇敢了一次,你却勇敢了一生!”
2014年11月,谢芳夫妇在政府安排下入住了敬老院。谢海华也在敬老院当起了保安,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抱着感恩的心,谢海华利用当兵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还热心地做一些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
推荐阅读:
03-01
程不时,男,飞机设计师,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程不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程不时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见证者,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批飞机工厂及航空发动机工厂的建厂设计,后担任中国设计的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的总体设计及副总设计师。
70年代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但程不时和同事们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的。他和他的同时代人,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当时中国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水平,接近了世界航空巨头美、苏、欧洲的高度,填补了中国大型客机研制的空白。虽然“运-10”项目中途下马,但在20年之后,“运-10”的科研成果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商用大飞机的基础。
2017年,中国商用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人们看到87岁的程不时泪湿双眼。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10”和C919飞机的设计师,程不时亲历了这一梦想艰辛的历程。
推荐阅读:
...03-01
黄大年(1958—2017),男,生前系中国着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专家。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黄大年》,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汉族,1958年8月28日出生,广西南宁市人,毕业于吉林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1975年10月参加工作,是我国着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国家“****”专家。曾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黄大年充分挖掘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黄大年在世时,常与同事谈起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他曾在朋友圈里提出“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嵴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7年5月26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黄大年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7月23日,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9月1日,获2017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奖。
2017年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推荐阅读:
黄大发,男,汉族,85岁。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黄大发》,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小学文化,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
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用水去最近的水源地挑,必须来回走两个小时.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没有水,别说发展产业,村民连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一些家庭吃盐都需要赊账。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黄大发曾先后被授予年度先进生产者,多次被授予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贵州省第五届道德模范。2016年入选“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5月13日,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类)
推荐阅读:
...03-01
南仁东(1945--2017),男,生前系中国着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南仁东》,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南仁东是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南仁东出生于1945年,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国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1982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94年起,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为了给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常年的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冬天实在冷得受不了就与同事燃起篝火相拥取暖。在工地上,南仁东和他带领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们生活极其节俭,每个房间住四人,洗浴、厕所全是公用的,食堂里做的是大锅饭菜。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推辞了国外高薪水的聘请,他们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2016年9月25日,举世瞩目的“大射电”竣工,被称为中国“天眼”。今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首批观测成果对外公布:探测到来自数千光年甚至几万光年的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两颗获得国际认证,这使得中国走在了世界天文界的前列。
2017年9月15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自己却永远地离去了。
世人评价南仁东:
23年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缅怀南老,致敬科学精神!(新华社《“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
踏平坎坷艰难寻‘它’,埋进深山志在高远。(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斯人已逝,令他(南仁东)魂牵梦萦的大约只有FAST。(光明日报《魂向天际觅“蝉鸣”——追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FAST是他(南仁东)人生的最后一次拼搏。2016年,经过20年的努力,FAST终于建成了,成为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虽然南老师没有能等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没有能等到他应得的荣誉、奖励,但我想他离去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清楚,他毕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
他是科学家中的科学家。(岳友岭)
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自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坚持了22年。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
03-01
卓嘎和央宗,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村民,姐妹俩。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卓嘎和央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既是乡政府,也是他们的家。
父亲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为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父亲桑杰曲巴常对卓嘎和央宗说:“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上就没有人了!”这句话,两个女儿记了一辈子。他们知道,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近年来,随着西藏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开展,如今的玉麦乡有9户32人,已是“人丁兴旺”,建立起完备的乡级基层组织,人烟稀少的广袤土地也有了公安边防部队驻守。卓嘎、央宗姐妹从乡领导岗位退下来,仍然心系边防。越来越多的人守望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玉麦乡方圆1976平方公里这片土地,他们都跟卓嘎和央宗两姐妹一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神圣责任感。
10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忙里抽空给年过半百的两姐妹回信,并向俩人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
卓嘎、央宗同志:
你们好!看了来信,我很感动。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我向你们、向所有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十九大刚刚召开,党将带领各族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麦这个曾经的“三人乡”,一定能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
2017年10月28日
姐妹俩非常激动。姐姐卓嘎说,“总书记工作很忙,我们写信的时候,真的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给我们回信。” 现在,虽然卓嘎央宗两姐妹已退休,但守护玉麦乡的责任仍在这个家族传承着。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主动报考了乡里的公务员,决心“把玉麦乡建设得更美好”。
推荐阅读:
03-01
宋兆普,男,53岁,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宋兆普》,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行医20年,义务救助贫困残疾患者4000多人。他信守行医准则,不为病人开昂贵的无用药品,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他多年来义务救助贫困残疾患者4000多人,义务救治脑瘫患儿3000多名,4次远赴新疆联合当地组建康复机构,救治脑瘫患儿1400多名。他以医者诚心回报社会,被称为“诚信医者”。
宋兆普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纸坊乡陶村一个中医世家。15岁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父亲学医,传承中医医术,治病救人,至今已有38个年头,可谓一位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
宋兆普说,父亲从不因为医术高而怠慢病人。老人家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是“病人是医生的恩人。”意思是,医生的技术和经验都是病人给的,只有看好了病,人们才能看得起你。
“父亲非常严格,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要求我背医学书、守规矩,《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都得背得滚瓜烂熟。”宋兆普回忆说,他的童年没有同龄小伙伴那样丰富多彩,几乎都是在医务室和读医书中度过,而他每天面对的则是数不尽的病人。
当父亲的医务室还坐落在乡下时,就有来自很多周围村子的村民慕名而来看病。小时候,宋兆普的家就是医务室,“我们家里安了68张床,我的家人跟病人住在一起。”宋兆普告诉记者,以前,他不理解父亲,因为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现在,他不但理解父亲,反而更加佩服父亲的无私与伟大。
“在农村,医生是“百家之奴”,随叫随到,哪有休息时间。”在宋兆普的印象中,父亲总是有看不完的病人,没有休息日,而这个习惯,宋兆普也从父亲身上继承了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1982年10月,一位病人背部长了一个脓肿,从上往下呈黄花状,宋兆普的父亲在家用笔在病人背部做了个标记,让病人找宋兆普开刀。
“打完麻药后,我在标记位置下切了一寸,并没有见到脓,当时心里有点慌。”宋兆普赶紧问父亲怎么回事儿。谁料父亲澹定地说,标记位置是对的,但是应该再往里切韭菜叶厚度那么深。
宋兆普按照父亲的话操作,没想到,刀一下去,脓“哗啦”一下全流了出来,“通过这件事儿,我对父亲的经验和技术更加佩服。”回忆起往事,宋兆普感慨万千,正是父亲的一丝不苟、精湛医术和大爱无私,影响了宋兆普的一生。
推荐阅读:
...03-01
汪克武,男,54岁,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人。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事迹——汪克武》,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
2017年10月16日,一名男子用背带背母亲到卫生室看病。到达卫生室后,男子解开背带,将母亲轻轻放在卫生室门口的长条椅子上——这熟悉的场景,就如当年年轻的母亲背儿子的那种呵护和细心。时光流逝,如今母亲与儿子调了个位置,这场景的变化却让人看了为之动容、为之温暖。汪克武用襁褓背89岁母亲,走十里路去诊所看病,感动无数网友。
网友配文说:这感人的一幕,所有的爱与孝全都体现在这保存了几十年、泛黄的背带和儿子朴实宽厚的肩背上。小时候你用背带背我,我长大了,你却老了,走不动路了,没力气搂着我了,我又用这背带背你。爱不就是这么延续下来的吗?
这一幕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感动千万网友,获得无数点赞。有网友留言说:“老人老了,有空就多陪陪他们,有时间多跟他们聊聊天,老人再多的抱怨啰嗦大部分都是因为关心,想要我们多在身边陪伴说说话。最好的孝顺是身心的陪伴,你养我小,我伴你老!”
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候选人物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