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笔记

留学群专题频道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笔记栏目,提供与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笔记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成人高考2017大学语文古诗词复习笔记六

 

  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带来“成人高考2017大学语文古诗词复习笔记六”,大家要做好复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来,祝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此文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大同》(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着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孔子的概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没有赶上,但是有文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用礼来考察道义,诚信,过错,以仁爱为典范,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对比手法)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人事制度

  选举制“选贤举能”

  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精神文明

  “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自然。

  “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物质文明

  物质极大丰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

  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

  社会治安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护不闭”

  “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兵由此起”

  运用排比句,增加了气势。

  《重点段落分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段话分析了大同与小康的社会主要特点。

  这段话分为两层:一层,说明大同社会的特点;二层分析小康社会的特点。

  论证方...

成人高考2017语文复习笔记:之

 

  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带来“成人高考2017语文复习笔记:之”,大家要做好复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来,祝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此文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3)野语有之曰。(《庄子 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

  (5)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

  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 秋水》我之谓:谓我。)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

  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

  

连词(结构助词)

  1. 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例如:

  (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季氏将伐颛臾》)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寡人之於国也》)

  (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谏逐客书》)

  成人高考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安排

  2017年成人高考报考主要流程

  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安排

  2017年成人高考复习方法整理

成人高考2017专升本语文复习笔记:香市

 

  准备参加2017年成人高考的小伙伴们要开始准备备考了,好的准备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大家都要加油哦!留学群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带来“成人高考2017专升本语文复习笔记:香市”,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香市》

  茅盾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茅盾散文集《话匣子》,是一篇记事散文。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五四”运动时期,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曾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幻灭》时开始用的笔名。1928年6月因发表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20世纪30年代,因发表著名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茅盾而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茅盾的散文名篇有《香市》《风景谈》和《白杨礼赞》等。

  2、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香市”昔盛今衰的现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江南农村、市镇面貌的变化,揭示了大革命以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军阀反动势力深入农村和小商人转嫁危机造成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日益凋敝的现实,展示了旧中国由封建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破产这一悲剧。

  3、对比手法

  全文共分两部分,分别写“香市”的昔盛今衰的场面和气氛,昔日的“香市”是农民为祈神赐福、借佛游春而自发组织的。农民和儿童是这狂欢节的主角。昔日民间的“香市”到处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而革命后,重兴“香市”是由小商人发起的,呈现出萧条、冷清的景象;作者在描述重兴“香市”时运用了反衬手法。这是本文总体上的对比。此外,还有场面对比、气氛对比、节日内容的对比等各方面的对比。

  4、暗示意义

  文中写革命后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后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挂起了“蚕种改良所”的招牌。这里“公安分局”象征着军阀势力统治已深入了农村;而“蚕种改良所”则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社庙的被瓜分也暗示了造成农村经济日益凋敝的原因。

  成人高考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安排

  2017年成人高考报考主要流程

  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