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栏目,提供与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10-05
读后感是人们透彋试读之后产生的感触,人生中必须要体验一次作者所倾注心血的作品,这将对你有莫大的裨益。你是否了解如何撰写读后感呢?编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您带来了这份您会喜欢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对有些人来说,拖延就像一朵花,很容易消除,但对许多人来说,拖延是根深蒂固的,不容易根除。
这点我是深以为然的,明明知道这样做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总想再等等。例如,许多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们不能戒烟。即使他们真的病了,不能再抽烟了,他们也会安慰自己。我明天开始戒烟。他们真的明天开始吗?别忘了后天还有一个。
例如,我们每年在新学期开始时设定一个目标。今年一定要好好学习,但在微博、微信的炮轰下,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当时的誓言。等到了考试前才想起要抱佛脚了,每天开始到自习室自习,但还是不带手机就不能出门。
拖延时可能会有享受的感觉,但过后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一个吸烟者因为吸烟而面临生命危险时,他难道不会这样幻想吗?如果我能早点开始戒烟,每天好好锻炼,过上健康的生活,我现在能一起享受家庭幸福吗?
当一个学生挂断电话时,他也应该责怪自己没有努力学习,哪怕是一点点。
在我看来,《拖延心理学》就是你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同时它又像是一位老朋友,对我们的缺点提出了改进建议,让变得完美成为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拖延的理由,也一定会有战胜拖延症的方式,比如说写便利贴时刻提醒自己还要做的事情,每天晚上写日记回顾一天的生活,总之,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开始之后一切都顺理成章,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开始去做吧!你能做到的远比你想象的多!
每天不妨问问自己:今天,你拖延了吗?
读书征文来稿格式
作者:中铁六局路桥公司静兴高速公路项目部王晓东
好久没写东西了,因为最近看了一本书——《拖延心理学》心有所触,所以想把自己的所感所悟写下来。这本书主要是关于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拖延心理学的理解和解决方法。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拖延对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我而言拖延对我生活的影响就是我总是回头去做早应该做完的事,这种事情不得不说是一种折磨,但我总是把它理解为一句话——“好事多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的理解完全错了。正如比里博士在书中所说,公式是:自我价值=能力≠表现,而表现和能力之间的中断恰恰是拖延。
因此,要想完美地体现自我价值,就应该摒弃拖延心理,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我们来说,往往不是因为自己不敢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自己迟迟不愿意面对所要做的事情。而我们面对时所产生的自卑,就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不够多,如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人际关系等重要的事情做的太少,特别是,由于从小受控制太紧,造成**以后,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自己能力的失去,害怕别人的评估,害怕和人关系的亲密等多种情况,特别是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控制的反感,贯穿了我的生活,这些原因造成了自己的裹步不浅,浅尝辄止,玩世不恭,对事情不认真,没有生活目标,不能和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这就让我们有了拖延这种心理,而当我接触了这本书,我才有如梦方醒的感觉。
读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很有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拖延症,大抵说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时间充足,但总要拖到最期限为止才做,正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
这本书不多250页左右,一个小时足以看完,但其带来的感触以及对心理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症为止。
文中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拖延症,很多时候正是完美主义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义者分两种,一种是苛求完美,最后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这种人是论外,正常来说,不会很多,于是,剩下的完美主义者,就成了拖延症的最大患者群。一件事情应该做,并且应该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没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决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时候的拖延症,都有经过上面的经历。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没有去做,就先认为自己条件下做不好,但没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简单,完美主义者们,都有一个大法宝——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对自己又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间选项——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完美主义者自认完美,于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会拒绝——很简单,交给我,完美地给你做出来。于是下一个矛盾产生,别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范围里面,于是结合前一点,完美主义者手里面,就积攒了大量做不到——但绝对要完美地做出来地事情。
于是拖延症就产生了。
以上讨论仅限于“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义者”,懒鬼论外不做讨论。
然后是另一种拖延症,也更普通大众化——有没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干地事情,属于10分钟内能解决地问题,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决地最后5分钟地经历?或者干脆被拖延过头。
很多时候,对于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们不会太过在意,很简单,马上,现在,稍等这种回答地背后,是别人反复地催促——但就是不做,总是认为有时间马上做好的事情,却总是不去做,这就是拖延症。
原因在于,很多人做事情,按照四象限法则,这一类事情会被归于第四象限,因为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于是不紧急,因为很快就可以做完,即使在deadline前也可以很快弄完,所以不重要,但是,现实中,可能deadline的时候,做事情的条件正好不具备,或者时间被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占用,导致事情没有完成。
以上就是两种最典型的拖延症——工作拖延症与生活拖延症的笔记比较有代表性的群体的描述,更详细的,可以去参考《拖延心理学》然后是下一个讨论,如何摆脱拖延症——这个问题的提问人,一般就是上面提到的完美主义者,只有这种人才会关注之后的问题,即使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拖延症的治疗,说起来很容易,规划好时间,做事情从小目标做起,但现实是,吹牛谁都会,但做事可不是。
比如说,有自知之明的完美主义者说,我知道我应该纠正我的拖延症,但感觉我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我先找个完美的办法再行动。
小编精心推荐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