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数学重要知识点

留学群专题频道数学重要知识点栏目,提供与数学重要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23年考研数学重要知识点内容分析(级数常见四大考点)

 

  各位考研人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面对数学,是否有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备考呢?下面的内容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考研数学重要知识点内容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关注本站即可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一、常数项级数的敛散性的判别

  十年中2009和2014年考过两次常数项级数的敛散性的判别, 2014年的这个题很多考生基本上得了零分,常数项级数的敛散性的判别是一个难点:这个题考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和比较审敛法。其实若从历年考研数学一的考题中,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对常数项级数的考查,考研考查的方法重点是比较审敛法,而作为基准级数的是P-级数。

  二、幂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考生可以看到,对级数这一章,数一的同学要将幂级数的和函数作为重点知识来复习,十年中幂级数的和函数的考题最多。幂级数的和函数又分为先导后积、先积后导。两种方法大家都要掌握。

  三、幂级数的展开式

  考生可以将高数上册的泰勒展开式做一个拓展就是高数下册的幂级数的展开式,考研考查的主要是几何级数展开式。

  四、傅里叶的展开式

  2008年数学一考了一个傅里叶的展开式,傅里叶的展开式一般对数一的同学来说以小题的形式考的,但2008年出了黑马,这个题提醒考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复习全面,不可以有所偏颇,但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复习深度,对傅里叶级数的掌握只需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针对高数中的这一难点,22的考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复习规划:

  1)、基础过关 5-6 月,高数:同济六版;线代:同济五版;概率:浙大四版。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专题训练 7月---9月,针对常考的题型进行大量的练习,归纳题型,总结方法,突破重难点题型、方法和技巧

  3)、综合突破 10月---11月,对综合题进行窜讲,形成对考研的整体认识,将知识体系结构搭建起来。

  4)、全真模拟 11月---12月,转化为得分,现场模拟考研是什么样子,查漏补缺,实战演练

  5)、考前攻坚 12月(考前两周),回归基础、攻克难点

  有了科学的数学复习规划,考生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实施计划,考生们应该明白,学好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来不得半点的投机取巧,所以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只有按照自己的计划,踏踏实实的进行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要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不管考试如何变化,都能取得好的成绩。相信经过有计划的复习,每个考生都可以使自己的综合解题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从而在最后的实考中坦然的面对试题的变化,考出好的成绩。

  考研初试各科分数组成:

  政治:

  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满分100分。

高一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大全总结

 

  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时候需要经常进行总结,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大全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

  1、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3、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圆的方程定义: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中,有三个参数a、b、r,即圆心坐标为(a,b),只要求出a、b、r,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方程,须三个独立条件,其中圆心坐标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形条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一是方程的观点,即把圆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Δ来讨论位置关系。

  ①Δ>0,直线和圆相交。②Δ=0,直线和圆相切。③Δ<0,直线和圆相离。

  方法二是几何的观点,即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加以比较。

  ①dR,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圆相切,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圆的切线方程.求圆的切线方程主要可分为已知斜率k或已知直线上一点两种情况,而已知直线上一点又可分为已知圆上一点和圆外一点两种情况。

  3.直线和圆相交,这类问题主要是求弦长以及弦的中点问题。

  切线的性质

  ⑴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⑵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切线;

  ⑶经过圆心,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⑷经过切点,与切线垂直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当一条直线满足

  (1)过圆心;

  (2)过切点;

  (3)垂直于切线。

三个性质中的两个时,第三个性质也满足。

  切线的判定定理

初一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很多同学在复习初一上册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一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有理数

  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减法

  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6.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例:0×1=0

  7.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

  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8.有理数的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ⁿ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高二下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临近高三,数学在考试中占的比分较大,将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2

  1.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

  2.辅助角公式:asint+bcost=(a^2+b^2)^(1/2)sin(t+r)cosr=a/[(a^2+b^2)^(1/2)]sinr=b/[(a^2+b^2)^(1/2)]tanr=b/a。

  向量公式:

  1.单位向量:单位向量a0=向量a/|向量a|.

  2.P(x,y)那么向量OP=x向量i+y向量j|向量OP|=根号(x平方+y平方)。

  3.P1(x1,y1)P2(x2,y2)那么向量P1P2={x2-x1,y2-y1}|向量P1P2|=根号[(x2-x1)平方+(y2-y1)平方]。

  4.向量a={x1,x2}向量b={x2,y2}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_Cosα=x1x2+y1y2Cosα=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x1x2+y1y2)根号(x1平方+y1平方)_根号(x2平方+y2平方)。

  5.空间向量:同上推论(提示:向量a={x,y,z})。

  6.充要条件: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0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或者x1/x2=y1/y2.

  7.|向量a向量b|平方=|向量a|平方+|向量b|平方2向量a_向量b=(向量a向量b)平方。

  拓展阅读: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有很多学生在复习八年级上册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²+b²=c²。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二、证明

  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三、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¹x²...x^n,我们把(x¹+x²+???+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②...

高一上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有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一上学期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知识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1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

  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即记为C={P(x,y)|y=f(x),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2)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作用:

  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高一数学科上学期知识点2

高一下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大全

 

  很多同学在复习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效率不高。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三)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四)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很多五年级同学在复习数学时,复习效率不是很高。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1、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_3_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有很多同学在复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时,因为没有系统的总结而头疼。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四舍五入法;(2)进一法;(3)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二、多边形的面积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图形之间的关系

  (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呢?感兴趣的同学们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