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战

留学群专题频道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战栏目,提供与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战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国帝王列传 明太祖(朱元璋)

11-25

标签: 中考历史

 

  洪武皇帝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幼名重八,改名兴宗,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31年。病死,终年71岁,葬于应天孝陵(今南京市城外钟山南面独龙阜玩珠峰下)。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家,少年时曾为地主牧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遭旱蝗灾害,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相继死去。为了糊口,朱元璋投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但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游食于皖西、豫东三年,历经磨难。此次外出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时值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红巾风暴席卷江淮平原。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濠州郭子兴的领导的红巾军。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击败了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整个队伍的控制权。

  此后,朱元璋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扩充队伍,领兵南下。公元1355年被小明王韩林儿的宋政权授为左副元帅。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并被宋政权授为江南行省平章,又自称吴国公。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应天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363至1367年间,朱元璋先在鄱阳湖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谅,自称吴王。后又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沉杀韩林儿,全据长江中下游,奄有大江南北。派徐达、常遇春以主力北伐中原。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年号为“洪武”,以应天为都城。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回大漠,元灭亡。此后,朱元璋又用10几年的时间平定了全国。

  朱元璋出身贫民,因此对百姓的疾苦记忆犹新。他在位期间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普查户口,清丈土地,建鱼鳞图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奖励农耕,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使疲惫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有利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得国家的租税额比元朝增加了三倍之多。

  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元末政治腐败、官贪吏残的情形。深恨贪官污吏蠢政害民。在建国之后,他大力整顿吏治,制定严刑峻法,对贪官污吏的惩治采取了空前绝后的严酷手段。当时法令规定,凡是发现有贪赃害民的官吏,百姓可以直接擒拿送至京师。若是有敢阻挡者,即行灭家灭族。凡是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等物者,若赃至六十两银子以上者,一律斩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他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称为皮场庙。又在官府公座的两侧各悬挂一个塞满草的人皮袋,使办公的官员随时提心吊胆,不敢再犯法。他还采用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等酷刑。朱元璋称帝三十余年间,先后惩办了不少贪官污吏。如仅在洪武九年(1376年),将有罪官吏发往安微风阳屯田者,即至万余人。在其所处理的一系列贪污案件中,最为突出的是郭桓案。郭桓官至户部侍郎,征收浙西秋粮贪赃枉法,洪武十八年(1385年)事发,结果被追赃粮七百万石...

2014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

 

  中考历史复习要结合考试说明要求,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在选择与辨析题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

  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

  ①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②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清朝设置台湾府的作用: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2014中考各科目复习资料汇总
语文:阅读 诗歌 名句 综合 作文:素材 范文 技巧 中考范文 数学:填空 压轴 模拟 解题

谜语大全及答案:明太祖得天下(猜一人名)

04-29

标签: 谜语

 

明太祖得天下(打一人名)
谜底:元结
查看答案


留学群(zw.liuxuequn.com)之小知识:猜谜方法的具体玩法.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排除法】就是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而取难的。例如:说不叫说,拿不叫拿(打一字)最)这里排除“说”而取“曰”,排除“拿”而换成“取”。...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孙中山为什么要告祭明太祖

11-29

标签: 中考历史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紧接着办了两件事。一件是于13日向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另一件是于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作为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后一篇是“宣读文”,两件均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从内容看,两件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祭文》中写道:

  “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世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碚,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议,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在另一篇《谒明太祖陵文》中,大致说了相同的意思。文中以兴奋的笔调,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且说:“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这次祭明孝陵的活动,包括上述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祭文,当然不只是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配发的照片中,有一张就是举行这次祭礼时所摄,那真是冠盖如云,临时国民政府的头面人物几乎都去了。

  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体制,这当然是史无前例的天大好事。可是为什么在打倒了一个满族皇帝之后,还要郑重其事地去向另一个汉族皇帝的在天之灵报告喜讯,表达感激之情呢?

  朱元璋的历史功过,这里无须乎评论。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这位“太祖高皇帝”的作为与作用,绝不会比“入据神州”的康熙、乾隆等,大到那里去、好到那里去。他坐稳了龙廷之后的专横与残暴,更是不因其身为汉族,而稍轻于身为“异族”的清初诸帝。至于他丝毫也未曾对民主共和发生过兴趣,这更加是用不到取证的。

  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孙中山在清室退位后,便急忙率领文武百官去到明孝陵举行隆重祭典,把自己摆在明太祖的事业继承者的地位上,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显然,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这批民主革命家看来,民国的建成这件事所具有的一重极为重大的意义,是在于结束了外族的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也就是说,从此结束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亡国史,光复了中华。两篇祭祀文告里都说得明白,孙中山他们那时是毫不含糊地把元、清两朝看做是中国亡了国的年代。

  把蒙古族、满族看作是外国人,把元和清看作是中国的亡国史,今天看来,这种说法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但是,这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中国革命家中,却是普遍持有的观点。从孙中山,到章太炎、到邹容、到鲁迅,无不如此。而且这种观点还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到了30年代还有人在这么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自然是由清末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并举这样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同盟会初创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既然提出了“建立...

小学一年级作文50字:北征

02-13

 作文标题: 北征
关 键 词: 北征 小学一年级 50字
字    数: 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一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网(zw.liuxuequn.com)将为您的作文作业全新服务,希望您能给我们更多的宝贵意见。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一年级50字的作文,题目为:《北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铁胄月

  钢铠遍寒星

  顿军马

  吞山河

  北风甚紧

  残阳如血

  漫了金戈

  挑灯拔剑

  长亭嘶

  灼烈喉歌

  哈尔滨清滨小学五年级 李一彤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11-23

标签: 中考历史

 

  毕其功于一役,终结北匈奴——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东汉窦宪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战发生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止于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汉军统帅窦宪统率汉与南匈奴联军,经3个阶段作战,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

  窦宪简介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权臣,窦融曾孙,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其弟笃、景、并居要职。永元元年(公元89),窦宪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得罪,被囚于宫内;因害怕被杀,自求击北匈奴以赎死。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乃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馀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追击诸部,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回师以后,拜宪为大将军,位次太傅,在三公上。二年,窦宪出屯凉州。三年,窦宪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败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从此破散。窦宪既破匈奴,威权震朝廷,和帝恐其功高盖主,与中常侍郑众定计予以惩治。四年,窦宪还朝,帝勒兵没收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命令他到封邑去,等他到达以后,迫令自杀。

  窦宪攻北匈奴之战的起因

  汉章帝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病故,由太子刘肇即位,称汉和帝。和帝只有10岁,便由其母窦皇太后执政。窦太后精明干练,东汉政权至汉和帝时虽已开始呈现退坡迹象,但窦太后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仍有乘光武中兴以来的余威,恢复汉武帝时期强盛局面的雄心。此时,一些有利的外因条件也为东汉征匈奴提供了良好的战机。其一是班超在西域地区已节节取胜;其二是北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立单于的斗争,内部四分五裂。南匈奴屯屠何单于,见北匈奴内部大乱,且连遭灾荒,遂想借机出兵并灭北单于,统一匈奴全境。于是,便上书请求汉朝也同时出兵协助。屯屠何单于同时建议:发南匈奴国中之精兵,以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日逐王须訾率骑兵1万出朔方;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率骑兵1万出居延塞;屯屠何自率骑兵万余人屯五原、朔方塞以为拒守。并请求天子派轨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诸太守同时率军北进。请北地、安定太守率兵各屯守要塞,以防不测。屯屠何奏告汉朝说,其各部兵马将于九月调集河上,请天子准其所请。

  东汉王朝接到南匈奴屯屠何单于的奏章之后,窦太后便以单于之书令耿秉阅读。耿秉看罢进言说:“过去汉武帝统一天下,欲使匈奴臣服,可惜天不作美,未能如愿。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降服,边境安定,全国统一,吏民休养生息60余年。至王莽篡位,变更单于称号,引起动动,单于遂叛离汉朝。乌桓、鲜卑归顺汉朝后,威镇四夷,其效如此。现在天赐良机,北匈奴内部纷争;南匈奴主动请求倾国出动,征伐北虏,以夷制夷,国家之利,应予准奏”。耿秉并表示愿为国家效命。

  窦太后赞同耿秉之议,但尚书宋意却反对耿秉的建议。认为夷狄反复无常,在其力量强时即侵凌弱者。自汉兴以来,国家数度征伐匈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自鲜卑归顺以后,斩获匈奴万数,夷虏相攻,汉坐享大功,且未费一兵一卒。如若听信南匈奴之策,让其吞并北匈奴,则鲜卑人必然受到限制。鲜卑外不能侵掠匈奴,内不能向汉朝请功,必然侵掠汉边境。

  窦太后...

登太祖山记

 

  适逢周六,我和夫君、儿子一家三口随同谷网会员攀登向往已久的太祖山。下面请大家跟随作文网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我们为您带来的最新单元作文《登太祖山记》。如果想要更多关于单元作文,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的作文栏目。

  篇一:登太祖山记

  太祖山位于成县东南十五公里处的南康乡,又名山尖山,以三峰鼎峙而得名。峰峦葱秀,林壑遂深,为县内名山之一。

  上有睡佛像,真武殿,并有帝后像二尊。清《成县新志》载:“帝后二像,指唐高祖李渊之祖父李虎夫妇像。”相传李虎曾据此山。《唐朝列圣之碑》云:“李虎于周有功,为柱国大将军,号德初,追于黄祖曰景皇帝,黄祖梁氏,曰景列皇后,庙号太祖”,故曰太祖山。当地俗称尖山子,俗语说曰:“尖山子把天戳个圈圈子”,可见太祖山之险要和高俊。那些神奇、俊美的文字描述,为诱惑我们攀登太祖山增添了许多勇气和信心。

  早晨七点半从家里出发赶到公交车站与同伴会合,一起坐发往店村毛坝的公交车。刚到车站只有一两个同伴背着旅行包站在那儿。一会儿,同行者陆陆续续都来了。握手、问好、寒暄,认识的不认识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亲切的微笑。一起挤上车,数一数,男女老少二十多人,满满当当一公交车都是今天去户外徒步的驴友,车厢里顿时像清晨醒来的一窝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车窗外一片灰蒙蒙的天宇,天阴得厉害。但驴友们个个情绪高涨,一路欢歌笑语。

  终点站到了,我们下车顺着洛河水流的方向行进。长长的一排队伍浩浩荡荡,好似当年红军长征,煞是壮观。路遇修路村民,纷纷议论我们可能是省城来的考察团呢。踩着一座树枝搭建的古老便桥过了河便开始爬山,沿途经过几个村庄,多想拿出相机拍几张乡村美景,无奈老天始终阴沉着一张脸,整个天宇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我们凭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精神和情趣,翻过了一山又一山,穿过了一林又一林,终于到达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太祖山。踩着厚厚的枯叶覆盖的青台阶爬上山头,一座颓废的破庙已摇摇欲坠。几十根 白生生的檩条和木椽像一具散架的尸骨横七竖八地躺在两堵还没有彻底倾倒的砖墙之间。庙门一侧一尊石狮子孤寂地、忠诚地守在庙门前,还有散落在草丛中的石窝、雕花石板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这里曾经是一座庙宇,见证着这里曾经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如今,一切的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了。这座庙为什么会坍塌?庙里的主持去了哪里?这些都无从知晓。也许,党的惠农政策深深吸引了山民,他们下山或发展农耕,或发展养殖,或到山外打工致富奔小康去了也未可知。

  环顾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大雾。山头浓雾缭绕,细雨霏霏。浓雾遮蔽了我们登高远眺的视线,远处什么也看不清。近处,披了一身霜露的松柏树举着一把把闪着银光的扇子在山风中不管不顾地悠然起舞,让我感慨自己竟与一株松柏树之不及。

  站在山巅,再次想起宋元年间李宜所撰:“太祖山,下看六州历历可辨”之碑文,不免有些失望。只因为今天是一个阴沉沉的天气,成县、徽县、康县、略阳交界处的山川一片模糊,分不清哪儿是哪儿。本可以多享受一会“山高我为峰,一览众山小”的那种伟岸,无奈“高处不胜寒”。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到脸上,灌进衣领,浑身上下透骨的冷。只好吟诵着清邑人汪莲洲《山峰山》里“回看诸州殊觉远,一声清磐净尘缘”的诗句悻悻下山。出门登山时那一腔烈火般的热情就像眼前的太祖庙一样忽然在心里坍塌了。

  来到半山腰一座石崖下的青龙寺,寺院朱门雕花建...

沙漠独行

08-18

标签: 独行 沙漠

 散文标题: 沙漠独行
关 键 词: 独行 沙漠经典散文
散文分类: 经典散文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sanwen

生命总是过于脆弱,有时甚至经不起哪怕是一粒沙尘的轻袭。

余纯顺,这位中国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沙漠探险者最终倒在了罗布泊,给世人留下太多的悬念和无尽的困惑,其尸体直到多年以后才被找到。

我有时在想,当时的余纯顺在生命的尽头会想些什么呢?沙漠之中,行旅帐中,一个生命行将结束之人,彼时的心境一定非常复杂。他也许会有后悔,因为如果他不选择探险,他或许会像很多人一样活得很好,甚至比大多数人活得更好;他也许会感安慰,因为他应当知道选择了探险就是选择了随时会面临的死亡,而罗布泊也许正是他这样一位探险者最好的归宿。

行者总是孤独,而沙漠则把这种孤独涂抹成一幅凄美、神秘、悲壮的行旅图。

余纯顺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他以探险者的身份出现,又以探险者的身份消失,可谓有始有终,他用生命体验自然、品味孤独,谱写了一曲冠绝古今的绝唱,相信九泉之下的他亦会感到些许的安慰。

而我们呢?我们可曾有过沙漠行旅的体验?可曾品尝过沙漠行程的孤独?我禁不住问自己。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都没有体验过自然沙漠的滋味,不知道沙漠的狂风骤雨,不知道沙漠的残酷无情,更不可能知道一个人身处茫茫沙漠时的那份孤独、恐惧还有寂寞。然而,沙漠并非总是如此让人常感敬畏,它也有其壮美的一面。王维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古今多少骚人浮想联翩,情不能已,足见沙漠之美。

自然界的沙漠我们都不陌生,或许未曾去过,却多少有些耳闻。但你听说过精神的沙漠吗?它比自然的沙漠更加可怕,因为它无影无形却又时时与我们同在。我们每天面对枯燥的生活,面对无聊的工作,还要时不时地面对一群没有思想的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可见思想对于人生的意义,也足以说明人间思想的匮乏。当思想的火花还没有喷发就已经熄灭、灵魂的琴弦还没有弹弄就已经止歇,当我们每天拖着皮肉之身行走在天地之间、如行尸走肉穿行于精神的沙漠之中,我不知道你是否感受到心灵的孤独和苦闷!

其实,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沙漠的孤独还有无助!而我们却要在这样的沙漠中勉力前行,形影相伴,其中滋味,岂可为外人道?

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