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曾国藩天津教案栏目,提供与曾国藩天津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治学先治教”的重要体现,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曾国藩天津教案”的文章觉得非常有意思,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您成长道路上的指南!
天津曾国藩教案
天津曾国藩教案是指清朝中期著名将领、政治家曾国藩主持制定的一套教育改革方案。该方案以经世致用为目标,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这一教案的实施对于清朝的历史发展和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天津曾国藩教案年代是在清朝中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国家亟需培养有才德兼备的人才,以应对国家的变革和发展。曾国藩本人是庙堂之上的功臣,也是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过的人。他深知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制定了一套以培养人材为核心的教育方案。
天津曾国藩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坚持以性德为先,强调培养青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曾国藩认为,只有人们有了正确的品德才能在应对社会变革时不迷失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领袖。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善、修身养性以及尽可能遵循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是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曾国藩教案强调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知识,学以致用。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实用知识为主体,强调对于农业、工商业等实用领域的了解和掌握,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三是注重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曾国藩教案中强调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以统一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他还提倡在农村地区建立农村小学,以解决农村孩子受教育的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考试制度的改革,取消为官考试,并引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以提高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天津曾国藩教案的实施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教案以培养人材为核心,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强调道德教育,为中国青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在技术和农业领域,该教案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该教案的实施还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天津曾国藩教案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和个性化。这一教案不仅涵盖了教育内容的多个方面,同时强调了实践中应用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个性和个人才能的需求。这些特点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人材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天津曾国藩教案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材,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为中国青年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其成功实施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经验。
天津曾国藩教案,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在清朝末期,充满封建思想和弊端的教育体制已经遗臭万年。而天津曾国藩教案,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启示。本文将以“教育改革与师道尊严”为主题,分析天津曾国藩教案的来龙去脉、教育改革中涌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教育改革的深远影响。
一、天津曾国藩教案的来龙去脉
...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的思想和风格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留学群为您精选的“曾国藩名言”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更多名人名言请关注留学群实用资料栏目!
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9、知足天地宽。
1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11、广其识则天下大。
12、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3、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5、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7、家和则福自生。
18、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9、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20、禁大言以务实。
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2、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3、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25、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27、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2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0、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1、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32、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33、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34、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35、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36、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37、见人...
1、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2、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3、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4、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5、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6、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8、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9、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10、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1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3、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14、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15、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6、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1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18、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19、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20、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21、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22、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3、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
1.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2.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3.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4.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6.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7.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8.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9.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0.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1.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4.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5.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16.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7.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8.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19.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20.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21.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22.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23.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5.人以气为主
26.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7.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28.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29.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30.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31.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32.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33.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34.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5.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36.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37.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3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9.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40.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41.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2.广其识则天下大
43.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4.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4...
曾国藩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面是留学群为你整理的曾国藩哲理名言,欢迎阅读。
1、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2、处事宜决断。
3、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好谈己长只是浅。
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6、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7、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8、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9、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0、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2、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3、思与学不可偏废。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5、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6、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7、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8、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9、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20、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21、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22、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2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24、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25、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2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27、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28、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9、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30、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31、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32、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3、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34、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35、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36、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37、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38、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这是一个令曾国藩悲痛的日子。因为在15年前的那一天,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当天,他拜过父亲的牌位,让儿子纪泽扶他去花园散步。他对纪泽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父子俩拉着家常,不知不觉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曾国藩连呼"脚麻",便倒在儿子身上。扶进屋时,曾国藩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写好的遗嘱。..... 诫子书其实是曾国藩的遗书,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原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译文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
本文《以廉治家:曾国藩》由www.liuxuequn.com留学群小编搜集整理,欢迎参考。
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了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诀,“尚廉、尚谦、尚劳”三致祥为核心的家教家风,使之世代子孙从中受益,尤其值得后人借鉴。
重俭朴。曾国藩出身农家,俭朴习性跟随他始终。他自己所珍重的,也希望子孙能珍重。他在家书中写道:“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家传八字诀中,崇俭之意渗透其中。日常生活中,要求妻子欧阳夫人带领女儿、媳妇每日纺纱若干两,每年须做布鞋若干双;要求新媳妇进门,不管出身何门第,须下厨房熟悉家务;在出行上,要求家人不得借侯府之家摆阔气,“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据曾国藩小女回忆,她十几岁时随母到两江总督府,下边穿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父亲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指责她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赶快换掉,她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可见曾国藩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他虽远在军中,但通过查看家里寄来的鞋袜、衣服、干菜等,时刻检验俭朴家风,家人不敢丝毫怠慢。
重力行。曾国藩从不讲究吃,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时人以曾氏吃饭简单,每食仅菜一品,谐称为“一品宰相”。布袍鞋袜,多系夫人、媳妇所做。30岁时,曾制一件缎马褂,以后每年只在喜庆日穿,珍藏三十年,不曾另行制备。住所尚简,府中仆从少之又少,帷幔等什物质地一律以简约为准。在京城上朝,不坐一品官轿,只坐普通的蓝呢轿子。中年曾有吸烟和下围棋两样嗜好,后来硬是把水烟壶打碎,彻底戒掉了烟瘾。曾国藩后辈力行家教家风,以简养俭,以俭养廉,以廉明志,为世人作出了较好的榜样。曾纪泽为曾国藩长子,爱好广泛,经学、乐律、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无不兼顾,一生勤奋好学,廉洁从政,成为了清末著名外交官。曾纪耀为曾国藩次女,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谦虚俭朴,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与家人和睦相处,广得社会赞赏。
重耕读。曾国藩把“且耕且读”作为立家之基、发家之道。视敛民财、谋名利、扰公差为损家败业之举,要求即使家境宽裕,家人也应勤耕种、好读书,只有自食其力、自求上进,才能力保代代兴旺。一是不置良田美宅。湘军收复南京后,曾国藩听说九弟国荃在家大肆置田建宅,非常生气,在信中以严厉的口吻进行了责备。他说:“良田美宅,来人指摘,弟当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实不小,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贵,谋田庐以贻子孙,岂非过计哉。” 当得知欧阳夫人背地里在娘家置田后,他批评夫人不明大义,“求澄侯弟将五马冲田产为我设法出脱。”同治五年,欧阳夫人回湘乡建成新居,名曰富厚堂,花了七千串铜钱,对此,曾国藩撰信:“余平生以起屋买田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此后,曾国藩从未在此住过。二是不许家人以名牟利。同治三年秋,17岁的曾纪鸿要在长沙参加乡试。此时正当金陵克复,曾氏家族如日中天,曾国藩深恐儿子不懂事,在乡试期间依仗家势营私,遂写信告诫家人:“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须自知。”半个月后又再次写信,重申“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三是不许家人参与地方公事。曾国藩一再告诫家人不干扰公事,并授之...
08-17
作品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 阅读中的不解之处需要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精心挑选而来的“曾国藩读后感”一定能够给读者提供帮助,记得保留本文方便针对性参考!
戒除“傲”气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国藩曾经一度成为中国社会上的思想文化热点,其为了表明忠心塞弄臣之口而大量刊行的《曾国藩家书》也被人们视为学习做人处世、进德修业、从政用人的经典书目之一。我生性固执,向来对社会上一些热点事件或人物存有私意,以为大抵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起来,引人眼球,所以总是姑且观之,并不深入其中。近日,偶然得到一本《曾国藩家书》,闲来无事便翻了一翻。
不料,这一翻却让我不想再放下,常常掩卷沉思,后来索性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便读它几篇。
曾国藩的一生是“修身养家,平天下”的真实写照。《曾国藩家书》一般被分为七大篇,即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在《修身》一章中,曾国藩继承了三个反省和自我批评的教诲,从不忘修身养德。
他自述从三十一岁起,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称为《过隙集》,"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过隙集》刚写到第九天,曾国藩突然想起从前与某人结仇怨,错在自己当初"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当晚他即到某人住处"登门谢罪"。长谈之後,又请吃饭。
从此前隙尽释。
曾国藩十分注重对家人尤其是弟弟们的品行教育,特别要求弟弟们戒除"傲"气。我算了一下,修身篇一共有37封信,其中有10封信专门要求弟弟们注意戒骄戒躁。在《劝弟勿夜郎自大》一篇中,曾国藩对六弟的虎头蛇尾的行为颇有微辞,说"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劝弟切勿恃才傲物》篇中,曾国藩生恐弟弟们"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特意来信述说自己如何"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在《言凶德有二端》一篇中曾国藩更将"傲"视为败家之端,认为"凡激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
"意思是凡属傲气欺凌物事,不必一定是言语伤人,有的是那股子傲气欺人,有的是脸色难看而欺人。此后,在《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致九弟李弟·须戒傲惰二字》、《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等篇中都要求弟弟们务必戒除"傲"气,甚至在曾国藩打仗行军的时候,也不忘记询问"诸子侄无傲气否?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望弟留心儆戒,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劝。"(《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
曾国藩屡次三番劝告弟弟们戒除"傲"气,大概是因为他身居高位,权势显赫,恐怕弟弟们由此不思进取,不自觉"傲"气起来。有"傲"气往往难以处世,容易招惹非议。有"傲"气经常自塞耳目,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想不起自己的缺点。
联系到我们组工干部工作,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组织部作为党委选人用人的职能部门,在别人眼里似乎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部门。有些组工干部因此便有点飘飘然,在待人接物和行事作风上不自觉地表现出一股"傲...
曾国藩天津教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