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看谁抓得多栏目,提供与看谁抓得多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活动中这两个目标中都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以下是留学群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看谁抓得多》课后反思,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查看。
教材分析:
《看谁抓得多》是大班建构式课程中的一个科学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事情。而《纲要》中也指出把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依据,所以本次活动非常适合大班的幼儿探索。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往往只注重于对物体的抓握动作的反复操作,而忽视了对一些规律性东西经验的提升,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让孩子操作,也让孩子记录,更让孩子从中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规律,使本来无意识的操作变为了有意识的探索,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情况:
一、目标定位:
1.学习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习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操作材料的特点。(教室分别提供雪花片、小积木和塑料插片)
(二)怎样玩,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室介绍操作要求:让孩子在每种积木中抓一把,然后数一数多少个,并做记录。要求自己的记录能让别人看懂。
(三)集体操作,学习记录。
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幼儿操作期间教室做巡回观察。
(四)交流发现。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2.观察怎样的记录方式更恰当。
3.发现因玩具大小不同所以抓的数量多少也不同。教室小结:玩具大抓得少,玩具小抓得少。
4.教师操作抓玩具,并数一数,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玩具手的大小不同抓得玩具多少也不同。手大抓得玩具多,手小抓得玩具少。
(五)第二次操作。
1.教师提出要求:如何让自己能抓到更多的积木。
2.幼儿操作。
3.交流总结
活动反思:活动中这两个目标中都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验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在科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一直犹豫于是否该告诉幼儿记录的方法。在第一次活动时我没有告知,发现孩子们刚开始记录时有些盲目,所以在第二次执教时我还是让幼儿做适当的讨论该如何记录,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了幼儿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分享,通过这些碰撞来激发孩子思维的火花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通过操作之后让孩子们自己验证了怎样的记录方式更恰当。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要求一定要简洁精炼,在第二次操作时我没有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只是在操作之后让孩子们说说怎样抓得更多,所以孩子们有些答不上来。如果把这个要求放到第二次操作活动之前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小结也是不可少的,这是对幼儿知识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总的来说,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目标达成度也还不错!
小编精心推荐
看谁抓得多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