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知分填报志愿栏目,提供与知分填报志愿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北京知分填报志愿指南
2015年是北京市恢复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第一年,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第一年最难熬,因为没有参照系。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只有理性思考才能有效帮助选择理想的大学。
2015年是北京市恢复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第一年。之所以说是恢复,是因为15年前,北京市曾采用过这一方式,但一年之后旋即废止,改回原有的考前填报志愿方式。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第一年最难熬,因为没有参照系。我曾在多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过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风险,其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因此,除了在高考成绩榜单上位于北大和清华在京招生总名额之内的考生外,其他考生报考任何一所大学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掉档风险。当然,平行志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风险。
根据我多年指导北京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如果北京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够理性思考,将会有效帮助选择一个理想的大学。
出京还是留京
第一个问题是,出京还是不出京?这是北京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面临的最重要的抉择。遗憾的是,多数考生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在我看来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她)们往往死守北京,宁可上一所一般性的京内大学,也不愿意选择一所高水平的京外大学。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不外乎是:离家近;未来在京就业;日后婚姻对象的选择;等等。这些理由并非没有道理,但考生和家长常常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上大学本身不是你上大学的目的。上大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价值观和能力基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你在哪里上了大学,而在于你上的是哪所大学。即使从最现实的就业角度考虑,也是如此。不同的大学所提供的教育质量是有差异的。当你能够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的时候,为什么你要选择拒绝而去接受不那么好的教育呢?这难道不是一个很荒谬的选择吗?
考生和家长容易忽视的另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的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大学不是终点,它只是学生求学过程中间的一个阶段。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填报志愿。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在京外上大学,将来读研究生时再回北京。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许多学生不会选择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需要继续攻读研究生。你在京外上大学,不意味着你将来就回不了北京,甚至回北京的几率更高,因为许多京外大学的教育质量很高;反之,你在京内上大学,不意味你将来一定能在京内大学读研究生,甚至成功的几率更低,因为许多京内大学的教育质量可能比不上京外大学。和打仗一样,填报志愿也要“出奇制胜”,如果死守着“马其诺防线”,不懂得随着形势的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败涂地。
往年录取数据参考价值降低
第二个问题是,大学往年的招生录取数据的参考价值几乎为零。因为原有数据是在考前填报志愿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和知分填报志愿的情况完全不同。一个可以推断的可能结果是,大多数高水平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提升。如果以自己已经明确知道的分数和排位去套用往年的数据,极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掉档。也就是说,在知分填报志愿的情况下,考生和家长原来所积累起来的关于志愿填报方式的知识不再起作用,必须采用新的知识。如果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来者就可以参考前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
2015高考志愿填报必须读懂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大平行”
1、大平行标志着“三大调整”:
填报模式调整:
估分填报——出分填报
填报时间调整:
考前5月12日~17日——考后6月25日8时至29日20时
填报方式调整:
本科志愿设置,由顺序志愿小平行——全部平行志愿
2、本科一、二、三批均为平行志愿,分别可以填报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填报6个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3、具体投档办法为:
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
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的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高校。
分数相同的考生符合同一所高校投档条件且计划余额不足时,将依次比较语、数、外、综合科目的成绩,对单科成绩高者进行投档,直至完成该校招生计划,单科成绩均相同的同时投档。
平行志愿只进行一轮投档,其多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关键词二:服从调剂
1、名次解释:在每一个院校志愿填报时,均有是否服从调剂一栏,考生要认真考虑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平行志愿投档时按学校计划总差额数进行投档(不是以专业差额数),如果考生被投档到某一所学校,但填报了不服从专业调剂,有可能因为未达到所报专业录取分数被学校退档,从而失去本次投档录取机会。
2、两种情况考虑不服从:
高考成绩及排名水平比所报专业历年分数高出悬殊的
保专业不保批次的。比如孩子一定想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医科院校其他专业不打算报考的。
关键词三:知分填报
2015年北京由原来的考前估分填报,改为了考后知分填报,平行志愿虽然增加了考生的投档机会,但也存在由于志愿梯度设置不合理而不能投档的可能性,且也会出现志愿扎堆录取分提高情况,另外如果投档后一旦不符合录取要求被退档,只能参加志愿征集或下一批次录取,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即使是知分填报,也要拉开院校及专业梯度。
关键词四:“自主招生”录取
2015年高校拿出5%的比例用于自主招生选拔学生的录取,那么符合各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志愿应该填在哪几栏呢?
高校自主招生选拔、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单独设置特殊类型志愿,可填报1所志愿高校。
自主招生的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之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之前进行。取得资格认定的考生,须将资格认定高校填报在该志愿中,方能享受相关特殊类型招生政策。
留学群高考频道讯:近日,《2015年漳州中考招生政策方案》公布
(一)中考继续实行知分填报志愿。
(二)除漳州立人学校、漳州实验中学、漳州外国语学校、漳州正兴学校、漳州康桥学校5所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正式学籍考生,及厦大附中正式学籍考生,可在本校报名考试外,其他考生原则上都回到户口所在县(市、区)参加中考中招。各县(市、区)教育局必须指定一所县城所在地中学作为回籍生报考点,以便妥善解决回籍生考生报考和录取问题。经审核批准的外来工子女可在当地参加中考。
(三)今年应届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均应参加统一的考试、考查、考核。凡参加后不合格者,应参加相关科目的补考(补考工作原则上由各校组织实施)。补考工作应在7月底前完成。体育考试达不到C级以上(含C级)者,不予毕业。
(四)今年应届毕业班的学生,凡未经本次考试、考查、考核者以及综合素质评定等不合格的,一律不准录取省级达标高中,经补考后仍不合格者,均不予毕业且原则上不能录取一般普通高中。
(五)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中学应根据本意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指导,精心组织好报名、考务等筹备工作,及时召开初二、三学生和家长会议,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2015年漳州中考时间安排 | ||
时间 | 事件 | 相关事项 |
2015年2月-3月 | 中考报名 |
03-22
2013年03月22日18时 感谢您阅读由高考频道(https://www.liuxuequn.com/gaokao/)编辑、收集、整理的《北大招办主任:高考知分填报志愿方式的悖论》资讯,高考网资讯来源于光明网!
《招生乱象与知分后填报志愿》(本报2012年8月13日教育服务版)一文发表后,编辑部和作者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赞同者不少,批评之声也很多。许多读者认为,知分后填报志愿也许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推行这一政策呢?关键在于,它使考生填报志愿时更有把握了,落榜风险降低了,维护了考生的利益,因此受到考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总体上说利大于弊,应当继续坚持。作者秦春华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对我国招生考试录取制度没有深入了解而造成的误读。事实上,知分后填报志愿不止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它也损害了大多数考生和高校的利益(只会对极少数考生和高校有利)。说“知分后填报志愿”可以降低落榜风险完全是一个悖论。
中国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初实行的都是高考前填报志愿方式。那时候,考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平时学习成绩填报志愿,然后参加高考,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知分填报志愿的历史演变
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先参加高考,根据估算出来的分数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大约到了本世纪初,一些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先参加高考,等分数出来后再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近年来,部分省市对这一方式进行了不断完善,发展为“三知”,即“知分、知位、知控制线”。实行高考后填报志愿方式的理由,据说是因为高考前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加大了考生的落榜风险。一些省市的人大代表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提出应该修改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并作为议案提交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开始实行。最初只有个别省市推行,后来,其他省市纷纷效仿,最后剩下少数省市还维持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只有北京和上海仍然坚持高考前填报志愿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北京和上海的教育程度最发达,却实行了看上去最不合理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可以预见的是,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顶不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最后也将推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方式。
但很快,实行这一政策的省市就发现,即使考生准确地知道自己高考分数,仍然不能避免落榜风险。而且,落榜风险反而加大了。于是,政策制定者想到了另外一个方式:平行志愿。如果实行了平行志愿,即使你不能被第一志愿录取,仍然可以被水平相当的其他高校平行录取,这样就避免了落榜风险。这就是目前多数省市实行的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加平行志愿的方式。然而,和政策制定者的良好初衷恰恰相反,这种方式反而是弊端最大从而损害考生利益最大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
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设想,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分数,甚至是排位就能避免风险。事实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信息不对称。相对于庞大的考生人群而言,具体到每一所高校的招生计划是很少的。即使你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甚至排位之后,你仍然不清楚报考某所高校的某个专业的人数到底是多少,其他人会不会也报考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不但考生不清楚,高校招生老师自己也不清楚。所以当你填报志愿时,你只能大体上依照这所高校的这个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来参考。于是,高校招生中的“大小年”现象就出现了:今年这所高校的录取分...
02-18
记者获悉,今年起,湖北省高校招生中艺术类专业,由“估分填报志愿”改为“知分填报志愿”。
调整后的艺术类本科、高职高专专业填报志愿时间为高考文化成绩和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后,与文理类批次同步填报。
据统计,今年共有82所省外院校在湖北省招收美术类考生,70所省外院校在湖北省招收非美术类考生。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在网站公布2012年部分外省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在鄂招生报考情况统计表,以提醒考生理性填报。从去年外省各校招生情况来看,由于部分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实行全国统一计划,录取计划未分解到省,呈现出报考过热、录取很少的情况。如有的艺术学院,2012年在湖北省接收报名达8000余人,录取100多人;有的院校,2012年在湖北省接收报名达3000余人,实际录取人数2人。相关人士表示,考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报考,提高报考效率。(记者 王晶 特约记者 梁炜)
相关链接
《 《 留学群高考频道
艺术高考 | 美术高考 | 音乐高考 | 体育高考 | 自主招生 | 保送生 |
01-16
《招生乱象与知分后填报志愿》(本报2012年8月13日教育服务版)一文发表后,编辑部和作者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赞同者不少,批评之声也很多。许多读者认为,知分后填报志愿也许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省市开始推行这一政策呢?关键在于,它使考生填报志愿时更有把握了,落榜风险降低了,维护了考生的利益,因此受到考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总体上说利大于弊,应当继续坚持。作者秦春华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对我国招生考试录取制度没有深入了解而造成的误读。事实上,知分后填报志愿不止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它也损害了大多数考生和高校的利益(只会对极少数考生和高校有利)。说“知分后填报志愿”可以降低落榜风险完全是一个悖论。
中国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初实行的都是高考前填报志愿方式。那时候,考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平时学习成绩填报志愿,然后参加高考,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知分填报志愿的历史演变
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先参加高考,根据估算出来的分数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大约到了本世纪初,一些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考生先参加高考,等分数出来后再填报志愿,高校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近年来,部分省市对这一方式进行了不断完善,发展为“三知”,即“知分、知位、知控制线”。实行高考后填报志愿方式的理由,据说是因为高考前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方式,加大了考生的落榜风险。一些省市的人大代表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提出应该修改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并作为议案提交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开始实行。最初只有个别省市推行,后来,其他省市纷纷效仿,最后剩下少数省市还维持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只有北京和上海仍然坚持高考前填报志愿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北京和上海的教育程度最发达,却实行了看上去最不合理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可以预见的是,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顶不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最后也将推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方式。
但很快,实行这一政策的省市就发现,即使考生准确地知道自己高考分数,仍然不能避免落榜风险。而且,落榜风险反而加大了。于是,政策制定者想到了另外一个方式:平行志愿。如果实行了平行志愿,即使你不能被第一志愿录取,仍然可以被水平相当的其他高校平行录取,这样就避免了落榜风险。这就是目前多数省市实行的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加平行志愿的方式。然而,和政策制定者的良好初衷恰恰相反,这种方式反而是弊端最大从而损害考生利益最大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
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设想,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分数,甚至是排位就能避免风险。事实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信息不对称。相对于庞大的考生人群而言,具体到每一所高校的招生计划是很少的。即使你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甚至排位之后,你仍然不清楚报考某所高校的某个专业的人数到底是多少,其他人会不会也报考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不但考生不清楚,高校招生老师自己也不清楚。所以当你填报志愿时,你只能大体上依照这所高校的这个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来参考。于是,高校招生中的“大小年”现象就出现了:今年这所高校的录取分数高,来年考生都害怕落榜,都不敢填报,这所高校的分数一定就低,甚至断档;再过一年,考生发现这所高校分数低,纷纷填报,结果导致该校录取分数线飙升,大量考生落榜;再过...
知分填报志愿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