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纪录片观后感

留学群专题频道纪录片观后感栏目,提供与纪录片观后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纪录片观后感(模板15篇)

04-28

标签: 纪录片观后感

 

  写观后感需要引导读者体验作品创作者的心路历程,观后感写作,培养写作逻辑,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影片的观后感记录下来呢?今天留学群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纪录片观后感》的文章,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纪录片观后感(篇1)

  "先生们的很多故事,我们也只能拍出一点点,他们心底的善良、焦虑和无奈。我们要在点滴中呈现他们大写的人格,正本清源,让他们回到受敬仰的位置。 "

  是素描,勾画的很粗

  但看的时候还是被感动到了

  "他们的背影,是一个民族的正面"

  陈寅恪、胡适、张伯苓、马相伯、竺可桢、陶行知、晏阳初、梅贻琦、梁漱溟、蔡元培……这些闪耀民国的大师们,最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造诣,更是他们明知是飞蛾扑火却仍然拼尽全力救国救民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精神!物质条件艰苦匮乏至此,精神世界却丰富的让人赞叹。感动之余让人不禁思考现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到底缺少些什么?

  "大学里应该教授通识,学生应少问政治"

  " 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的弊端。来源于传统的社会结构把人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并且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社会的风气是人人都想成为劳心者,看不起劳力者,于是农民和体力劳动者沦为二等公民,失去工作的自豪感。于是孩子们为了通过成为劳心者的层层考试,成了读死书的没有创造力的书虫,从这一点切入,陶行知发展出一套较行做合一的教育理论。"

  振聋发聩!!!

  往事越百年,大师已不再。

  仰望苍穹,他们,是最闪亮的的星!

纪录片观后感(篇2)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有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本片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我也有感性和理性想表达。感性是指我们要以一颗包容之心、一颗悲悯之心去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理性是指我们要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现实,即我们地球目前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100年以后整个地球被掏空现实: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全球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40%的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冰盖减少了40%。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枯竭和减产。

  但是,地球已经追不上人类的欲望。诚然,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

  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

  其实,平衡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一维持自然的均衡...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合集13篇

04-28

 

  观后感的写作需要注重对语言情感和思想的合理分配和表达,优秀的观后感要能做到打动读者,如何写出看起来很高大上的作品名观后感呢?考虑到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故宫纪录片观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篇1

  故宫是一座时间之城,也是一座空间之城。它的每一秒钟,每 一个地方,都存在过无数生命的痕迹。2021 年,故宫将迎来第601 年。纪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将于今 晚20:00 档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通过三大亮点新年敬献,开启故 宫全新的时间之旅。

  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 片中心摄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该片聚 焦故宫古建修缮保护,记录宫墙之内悉心呵护故宫的文保工作者, 展现宫墙之外的天下人与这座城池发生的奇妙关联,讲述紫禁城 青春永驻的故事。 亮点一: 穿行600 开启故宫再发现之旅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自建成以来,这片古老建筑群 的生命和故事一直都深深地埋藏于历史的深处。一石一木,一砖 一瓦,皆为时间的痕迹,历史的见证。 《我在故宫六百年》聚焦故宫600 年的历史印痕,以丹宸永 固大展、养心殿大修工程、岁修保养为线索,通过故宫古建部、 工程管理处、修缮技艺部、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部门的工作视 角,开启故宫再发现之旅。这些新发现既有故宫深处的大历史, 也有故宫古建上的趣闻故事,更有紫禁城每块砖瓦、每根梁木所 发出的文明之声。 中都皇城在规模初具时,为何突然被朱元璋喊停,成了他未完 成的理想之城? 近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到底宅在养心殿干些什么? 嘉庆帝为什么不在登基时给养心殿见新,直接入住? 皇帝的卧室后殿,为何也有偷工减料的现象? 一块毫不起眼的蓝色瓷砖为何承担着丹宸永固大展的特 殊使命? 近两百年前的清朝宫廷春晚节目单上留下了怎样的文艺 华彩? 如此种种,都是《我在故宫六百年》发出的历史之问,探寻的 历史之谜。 六百年的紫禁城,没有想象力不能抵达的时间和空间。片中, 故宫的每块砖、每片瓦、每根木、每幅彩画都有自己的语言。但 只有与它们相处足够长时间的人,才能够听懂它们。吐故纳新,世 界永在。物件替人诉说的是,丹宸之所以永固,皆因一代代故宫人 薪火相传。在漫长的接力中,每个人付出的时间与责任,才最终留 下了红墙黄瓦、流光溢彩,留下了可以永远诉说的紫禁城故事。 亮点二: 妙手巧思 匠人匠心的坚守与传承 故宫北京城六百年不变的中心。

  时光送走了风起云涌的 大历史,却始终带着温情眷恋紫禁城。没有城池能离开人而存在, 久处故宫六百年间的既是那些草木砖石,雕梁画栋,更是一代代的 坚守与传承。

  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我在故宫六百年》聚焦故宫匠人 与学者,细腻地呈现了故宫古建修缮的过程和技术,通过对古建修 缮领域庙堂与江湖的互动,展现了传统中国建筑工匠群体的 传承密码。 片中有当代故宫人的孜孜不倦:他们痴心寻访海月贝壳,按照 传统工艺绘制保存彩画小样,在换好的木头上标注更换日期和新 木序号;片中有匠人令人惊叹的妙手巧思:绘制长春宫游廊彩画、 更替养心殿扶脊木、修缮故宫角楼和乾隆花园古华轩;片中更有 坚守与传承:一张大木匠合影记录了修缮角楼的匠人记忆。这次 63年前的修缮工程,不仅让西北角楼完好地留存至今,也培养出了 故宫第一代和第二代古建修缮的工匠群体,积累了完备的工程资 料与施工规制。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古老宫殿修缮的技艺和 智慧才能够代代延续。 历经时间洗礼的故宫...

「必备」礼赞新时代纪录片观后感11篇

04-04

标签:

 

礼赞新时代纪录片观后感 篇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社会每一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穿着也不甘落后地变化着。

  一天,妈妈坐在桌子旁,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我好奇地走上前一看,妈妈手里拿着一本相册,里面有许多黑白相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年轻女子穿着一件蓝色斜襟的衣服,在笑。我问:“这是谁呀?衣服这么老土。”妈妈回答说:“那是你奶奶,那时候人人都是穿这样的衣服的。那时候你奶奶家里穷,买不起好看的衣服,这已经是最好的一件了。”这已经是最好的一件衣服了?我觉得难以置信,不由得接过妈妈手中的相册看起来。相册里的人穿得都十分破旧,小孩子上面穿着灰色的短褂,下面穿着黑色的裤子,上面打满了补丁,还沾满了灰尘。有的显得很大,想必是大人的衣服;而年轻人衣服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款式老土,颜色也十分灰暗,不是灰、黑,就是蓝。本来是豆蔻年华,却显得老气横秋。妈妈又说:以前人人都是穿这样的衣服,老人是这样,年轻人是这样,小孩子的衣服也是一样,颜色很单调,穿来穿去还是那几件,大人穿完小孩穿。到过时过节,才把上一代人的红衣服拿出来穿。”

  正说着,奶奶姑姑来到我们家,我看着奶奶现在的穿着与相片中的截然不同:奶奶上身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衣服,衣服上还有各种不同的小图案,手戴着一只手镯,下身穿着一条淡黄色的裤子,显得十分年轻。看着奶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俗语“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奶奶现在的样子哪是相册里的那个模样能比的!

  再看姑姑,姑姑的穿着打扮更为漂亮。一头黄色的卷发披在肩上,脸上化了淡淡的妆,脖子上挂着一条白金项链,身穿着一条淡紫的连衣裙,裙子上有许多花边,肩上还披着一件白色的披肩,脚上穿着一对紫色的高跟鞋,显得十分高贵华丽。

  我看看相册,又看看眼前的两人,感觉人们穿着的变化可真大呀!现在年轻人穿得漂亮,老年人也穿得漂亮,更别说我们小孩子了。走在大街上,人们穿着颜色各异、款式不同的衣服,看得人眼花缭乱。过节时,人们更是穿得富丽堂皇,更增添了过节的气氛。

  这一切变化都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政策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的面貌也改变了。一阵清风,带走了从前的落后,送来了时代的步伐;让我们告别昨天,一齐迎接灿烂的明天吧。

礼赞新时代纪录片观后感 篇2

  现在是小康社会,但我们任然要坚持读书,因为爱读书的毛主席曾经说过:“书是精神食粮,在抗战时期,资物匮乏,我就鼓励战士们看书,战士们看完书以后,也有一种充实感。”可想而知读书的重要性和坚持性。虽然有的人学习看起来是非常努力的,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穿衣吃饭,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为了谋取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是很没有出息的。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长大后是要当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我们读书学习,是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做贡献。

  我们爱祖国,我们希望为祖国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但我们现在只是羽翼未满的雏鹰,不能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可以进一份小小的责。比如:不要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环境,做个环保小公民;还有,我们在学校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不是少先队员的同学要行注目礼。要把帽子、手套拿去。平时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学校里要戴红领巾,上体育课时可以把红领巾摘下来,叠好放进书包。回到家里要把红领巾放在床头,以便第二天起来时佩带。红领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系列7篇)

 

  下面的内容主题为《绝笔》纪录片观后感,是留学群编辑为你整理的,看电影不仅能获得快乐,还能收获人生的经验和知识,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作品总会让自己获得启迪。那么记录再次观看时的所想所悟,是非常重要的,观后感写作,提升文字表达。怎样切合实际的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1

  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烈士陵园。啊!怎能忘却,当年叱咤风云的革命烈士。是他们用鲜血与汗水,铸成今天的辉煌,今日的美好啊!

  风,簌簌地吹着,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刀枪不入的钢铁长城,与可恶的侵略者殊死拼搏。你们虽然永远倒下了,但是,他们那高尚的品质将流芳百世啊!也是他们使全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站起来,不再懦弱下去!让他们高唱着生命之歌,怀着满腔的愤怒,将侵略者永远赶出我们神圣的国土。面对在泉下的烈士们,我怎能不敬慕他们这些无私的为祖国奉献的英雄啊!他们的英名将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

  走上前去,将一束洁白的花儿放在烈士墓前,抬起头,仰望着这阴雨绵绵的天空。在那样一个年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那个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艰苦卓绝地战斗,与敌人斗智斗勇,历史的天空已经留下了他们坚毅而又执着的面孔。甘愿洒热血写春秋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革命乐观精神,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已经永远定格在了我们心中——这道永远不倒的精神长城。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的悠扬……感谢你们英勇的革命烈士,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你们是英雄,是路标,是丰碑!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个个可赞可叹的信念,一个个可敬可畏的军魂!怎能不让我们去敬畏,去感动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昨天,属于过去,今天的路就在脚下,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感谢他们冒着抢林弹雨,追求真理,宁死不屈,铸就今日中华民族的辉煌!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2

  都说人的生命最宝贵。可是他们呢?那些救助感染者、为陌生人测量体温、管理交通、运输物资的人们,他们大都还很年轻,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救助的病人犹如满天繁星。请问为什么要带他们去天堂呢?

  在今天的班会——《致敬,清明祭英烈》课上,我落泪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落泪吗?我被英烈们那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逝去的英烈大多都是因抢救病人劳累过度而导致突发疾病去世的,但是他们还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不逝世!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一名志愿者为了运输物资两天两夜没有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更别谈好好睡上一觉。直到被人拦下强迫他吃些东西、喝一些水、休息一小会,他又接着赶路了。这些舍己为人的英雄们,为了救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你们是英雄!是我一辈子敬仰的英雄!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的天使!永爱你们,崇仰你们,向你们致敬!

  英烈们,你们不畏艰险,勇敢向前。你们冲在疫情的最前线,为我们遮风挡雨,即使是失去生命,也要逆行而上。哦!我亲爱的天使,祝你们一路平安!在天堂要好好休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英烈们,安息吧!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3

  相信在清明节这一天许多人都会去郊外踏青扫墓,而我也不例外。不过清明节我还有一项重要活动那就是去烈士陵园祭英烈。

  如果没有那些为了我们牺牲生命的英烈战士,又怎么会有我们这么美好的今天呢?我所知道的烈士的名字:黄继光...

领航中国纪录片观后感(通用5篇)

 

  《领航》指明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领航中国纪录片观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领航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领航》的播出,让我们青年对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对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深感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着拼搏奋斗的时代使命。年轻的.生命需要在奋斗中锤炼,只有在穿行风雨中成长为栋梁,才能更好地塑造人格、服务人民。蓝图绘就,奋斗正当时,号角催征,扬帆起新程,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秉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勤奋敬业,将理想与信念、责任与担当真正延伸到学习与生活中,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学习好,运用好各项财务制度与财务知识,切实提高服务四场发展的能力。

  国家安全是“安邦基石”,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历史一再启示我们,没有意识到风险本身就是风险,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如今,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所覆盖的领域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乃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铁路通信工,我们要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国家安全观念,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坚决不泄露任何影响国家安全的'信息和资料,为保障二十大的顺利召开和国家的安全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领航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布满鲜花的。作为一名时代青年,奋斗的理念浇灌着我们的青春。是奋斗让我们勇担重任;是奋斗让我们一往无前;是奋斗让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美满幸福。

  通过观看领航,踔厉奋发这一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古老的词语映照着焕发的中国,现如今的中国处处体现着大国风范,无论是疫情下顺利举行的冬奥会,还是抗疫和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都给予了中国莫大的自信。

  强大是中国,风光是百姓,我们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们辛勤奉献而带给我们的礼物,怀着感激之情,我们更要把这种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让中国因为我们的团结奋斗而变得更加蒸蒸日上。

  紫荆绽港土,白莲焕澳城,两岸海岸遥相望,心与心的距离却渐渐相近。“‘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尽管一国两制实行至今比我的年龄还要长,但我始终认为,它是崭新的,是朝气的。就如同《领航》中所展现的那样,它崭新,新在独一无二,新在开创先河;它朝气,朝在遥远的对岸搭起联通的桥梁,朝在平寂的水面泛起航行的涟漪。

  让“乡愁”不再出现于对岸,让领土回归祖国怀抱。紫荆开,白莲笑,海岸隔岸心相靠。看那悠长复兴路,正有明灯驻守强国之梦。

  篇三:领航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近日,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我跟着镜头看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老百姓的一个个“小梦想”变成“幸福梦”,这也让我回想起从少年到青年的所喜所盼、所感所悟。

  《领航》第4集“发展变革”,用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清楚展现党的十八大以...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汇总

 

  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观看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启发。这时我们可以将它梳理并记录下来,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养成记录感受的好习惯。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篇1)

  因为不常看电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在央视2套播出结束当日,我才知道有这么个系列片。在网络几个褒义词的鼓励下,我到央视网站上去看这个片子。当天就看了两集——西班牙葡萄牙强国史、荷兰强国史。而后几天,陆续在央视重播中看了德国、日本强国史。

  对这一系列片子:感触颇深。作为一个曾经强大过的封建帝国,在150年前还轻视西方列强并将其称为“蛮夷”的“大国”,作为一个常常将5000年历史、地大物博挂在嘴边的“自恋者”,这次终于没有将自己放在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称为“九个世界性大国”,摈弃了自大的心理,实在难能可贵,值得称道。

  倾3年之力、集百余位专家智慧的这部纪录片,将大国崛起之路,在这个时候展现在我们所有中国人面前,不能不引起这个国家的公民的思考。我们国家的这个时刻,正是中国走在崛起之路初级阶段的关键时刻,正是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越来越强大的路上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刻,正是中国在其强大之路上寻找属于自己方向而又找不到坐标的时刻------我想,凡是看过这个系列片子的人大抵都会地头思索:中国的强国路在何方,中国的强国梦是否能实现。思索中,满怀激情,然而,不能怀疑的是,我们仍然需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显然,这个片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展示9个强国的历史,而在于反思这9世界大国如何崛起并且衰败,在于指导中国将如何走向持续的强大而立于不败之地,在于引导更多的人思考面对机遇中国该如何探索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传统媒体、网络、各种公众场合都不约而同地在谈论这件事情,这个片子引起这样的关注,说明它已经成功。它的眼光、气魄、密集而又精华的知识、即使而又尖锐的问题的确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然而,除了讨论国家,讨论崛起之外,我也会想到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是说,一个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它的国民的幸福程度是成正比的么?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级的大国时,它的国民并不一定是最幸福的,可能它内心存在强国的自豪,但是他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着眼于实事。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也同样出现了混乱,大久保利通政府将很多国家财产几乎零价送给财阀,导致了社会的巨大的不公平,并造成国家裂痕的产生,大久保利通最终死于非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当德意志帝国不断强大的时候,他们将更多的财产使用在军事上;二战之时,--可以说是为了德国的更加强大,但是他带给德国的灾难同样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而当一个国家并不是世界级大国的时候,也许也并不追求世界大国的时候,它的国民也许是最为幸福的。英格兰莱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根据178个国家的数据和100项研究成果,撰写了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报告说,丹麦是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排在丹麦之后的是瑞士、奥地利和冰岛。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幸福指数排在其后面。报告还说,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条件、财富和受教育程度;而在这几个方面,小国比大国更有幸福感。

  在目前的中国,毫无疑问,大家都在为中国的崛起而欢...

全球公敌纪录片观后感精选6篇

 

  作品名的观后感如何写才算全面呢?在观看的过程中各种情触,各种联想纷纷呈现出来。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你是否在寻找作品名的观后感呢,今天留学群的编辑给您分享“全球公敌纪录片观后感”相关主题内容,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

全球公敌纪录片观后感(篇1)

  在生活中,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善与恶包围着,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当坏人千方百计诱惑你时,不要被一时的假象蒙蔽了双眼。

  毒物害处多,吸毒就等于自毁前程,更是慢性自杀。1985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勇夺两金一银的健将阿惠因吸毒变得骨瘦如柴。硕士研究生江涛因吸毒倾家荡产,变成了社会上的一个废物……许多例子告诉我们毒物是可怕的,是一个害人的坏蛋。

  新中国成立后,海洛又到来了,弄得案一桩又一桩,中国人民痛苦不堪。尽管中国建立了许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贩毒分子就更聪明了,更隐秘了。

  我们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时难啊,大家都在电视里看过,只要毒瘾一来,如果没有在吸毒物,那种痛苦让人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坚强的人都忍受不了。

  我在各种禁毒宣传画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种方法来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头撞墙的,有把牙刷望鼻孔里塞的等等。难道他们不痛吗?他们也是没办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亲戚骗钱。骗不到了就去偷、抢、去杀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物贩子的煽风点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你就试一下而已,再说你意志力不是很强吗?没事的。”这样就会有人也这么想结果就去试一试。就是因为这么一试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看见什么都想试一试,可这毒物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可以试的呢?结果只会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杜绝毒物。

全球公敌纪录片观后感(篇2)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普法办、学生青年法学会、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与毒品作斗争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把这次禁毒宣传活动做好,校普法办、学生青年法学会、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早早计划好了这次活动的各项事宜。成员们首先在学校足球场大门口设置了禁毒拒毒的宣传展板专栏,扩大了这次禁毒宣传活动的普及范围。宣传展板专栏内容分为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毒品及中国的禁毒历史等。禁毒拒毒的宣传展板专栏吸引了许多师生驻足观看。

  为使本次禁毒活动更加得深入人心,校普法办、学生青年法学会、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精心印制了关于禁毒知识的宣传单。由参加本次普法活动的同学们在学校多个地点进行分发,同学们都认真的对宣传单进行了阅读。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广大师生们的禁毒拒毒签名活动。老师和同学们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表达了自己禁毒拒毒的坚定决心,并表示一定积极参加禁毒拒毒宣传活动。

  本次的禁毒活动得到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活动辐射人数近千人。通过分发传单、挂宣传横幅、办宣传展板专栏、进行禁毒拒毒签名等方式,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毒品的巨大危害,同学们都积极的表达了自己拒绝毒品、积极向上的决心。增强了我校大学生的禁毒拒毒意识,与此同时还教育了广大大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重要意识,从而实现校园无毒。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为禁毒工作贡献出自己...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精选8篇)

03-22

 

  经过搜索和整理,栏目小编为大家呈上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观赏作品的同时总会因一些经典情节而受益匪浅。此时我们可以用观后感将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写观后感可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1】

  孩子身上的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父母说是不是他们自己。他们爱孩子,甚于爱自己。但是孩子说,真正应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感觉他们身上有相同点:那就是自己是委屈的。谁的说法更接近真相?

  通过三集视频,我们听到孩子心底的声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注、被温柔相待。可是父母对孩子的内心诉求感受迟缓,处理信息偏差很大。说劳累,懒得回应,大嗓门,简单粗暴,揪住一点不依不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总是翻出来絮叨,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无比的,事无巨细安排孩子生活,设计他的未来,把自己的意愿毫不商量强加在孩子身上,并且打着爱孩子的旗帜。即使错误,也不会低头致歉。当孩子用过激的方式表达的时候,才惊悚不安起来,当孩子彻底不能驯服,完全对峙,伤人害己的时候,才想到求助他人。

  你分明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问题多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悲哀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改正自然就无从谈起。没有省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偏执一端,零件坏了,委屈非常,怨命不好,就是不说自己的错处。有错的人才需要改正自己的错误。罗曼罗兰说:倘若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心胸和思想,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用?最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这是一生的功课。

  父母如何开启学习篇章呢?首先要认识到人是有局限的。有局限却看不到局限,还以为真理在握,那么思想就会越来越偏狭。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才有可能反省自我。

  其次,需要借孩子的一双慧眼。孩子需要什么,你不清楚,他们自己最清楚。俯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才可能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当你和孩子的心灵世界链接的时候,才能见证他的成长。

  再次,要虚心向学。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对爱的认知的教育。适当涉猎心理学、教育学,或者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父母课堂等,主动学习的父母比那些拒绝学习的家长,思想教育封闭的家长更早一点理解孩子的内心动态,参与孩子的成长。

  没有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业,孩子如果没有教育好,即使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人生也是晦暗的,那是难以愈合的隐痛。作家麦家用十八年的时光,给远行的儿子写家书。其实他的爱从来没有削减一分,就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心伤追溯到自己的成长,他和父亲之间也是隔着交流的沟壑。说明不恰当的教育对人生影响深远,有的可以修缮,有的却一直风雨飘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成为决然的陌生人。这将是怎样的悲哀。

  世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改变。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父母改变,孩子可能因之改变,而后者影响深远。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它也关系着民族的明天。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2】

  国内知名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在《镜子》走进石家庄第二中学活动中表示,"这是我看到央视拍的、与心理有关的节目当中最接地气的,直入父母、还有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心灵深处的穴位点,接触得最近的。"以下是我个人对于《镜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模板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 篇1

  《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是试图破坏大国之谜的大道行思作为结语,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经济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这些都是中外学者的看法,当然,编者自己也有看法,那就是体制创新。

  纪录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运用电脑特技复原了大量重要的历史画面,这些画面并不只是为了运用一种新技术到纪录片中而使用的,而是因为运用3D技术复原的重要历史画面可以相当于一种解说词,这些画面本身可以代表一种语言,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琐的叙述,让观众一看就能明了。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 篇2

  1588年,当时的英国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始终秉承大宪章的约定,不越权,不揽权,在王室和议会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尊重私产,鼓励商贸,英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团结,西班牙感受到了威胁,无敌舰队浩浩荡荡杀向英国,却出乎意料的大败而归,从此,英国开始迈入世界大国序列。

  之后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志存高远,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带领英国取得更大的荣光,他没有很好的遵守约定,甚至强行解散了议会,之后英国发生了内战,以议会将军克伦威尔为首的贵族联合起来讨伐并最终击败了国王,并把其送上了断头台。国王被议会处死,轰动了整个欧洲,一片君王专制下欧洲,英国首先进入了共和时代。但克伦威尔上台后又逐渐走向了专制,议会再次被解散。克伦威尔死后,议会推选查理一世的儿子继承王位,但詹姆斯二世继位后也开始了专制。为吸取暴力推翻专制,取而代之又是新的专制的教训,这次议会发动了光荣革命,将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议会高于王权,逐渐演变成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确保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专利保护法和航海法的实行更是促进了英国商贸的发展,工业革命随之而来,当时的英国打败了所向披靡的拿破仑法兰西帝国,以前看书还为拿破仑的滑铁卢感到惋惜,现在想来这是历史的必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是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并迫使整个世界追随她的脚步迈向现代化。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 篇3

  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是《大国崛起》中关于美国的开场白。却也很好的将美国的崛起概况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大国的崛起要有独立的主权,要有人才,要有法律,还有创新与民族精神。

  “五月花”号的到达无疑改变了美洲大陆上这片神奇国度的命运,从此美国有了不一样的景象。太多的苛捐杂税让殖民地人命不堪忍受,最终决定反抗,真正的转变之路开始了,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签署了《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签署无疑开启了美国独立的新篇章。从此美国又向崛起迈进了一大步,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才会有强大的希望。从此美国的独立战争就爆发了。在华盛顿的领导之下,经过八年的战争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精选

03-10

 

  留学群专题“历史纪录片观后感”推荐内容。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可能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我们看了这部影片之后,心中会产生许多感想。此时不妨将心得转化为文字,写一篇观后感加以记录,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把握“观”和“感”之间相吻合。下面由留学群的编辑给大家来分享历史纪录片观后感,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篇1】

  自从看了《中国通史》这个100集的电视纪录片后,我对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故事越来越有所了解了。

  这个纪录片从我们中国的古猿人开始讲起,讲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觉它里面讲的都是正史,没有一个地方与民间神话扯上关系。

  在看到世人都称赞的孔子那一集时,我才知道,孔子还当过鲁国的大夫。

  在“六艺”中,孔子非常尊崇“礼”。这礼就是周礼,因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时,孔子很伤心,为了不让他一看到肉酱就想起子路,他连忙让家里人把厨房里剩下的肉酱全部倒掉。

  在看到鲁国的马厩起火了那一段时,孔子一听到这件事,还去问了这火伤到了人没有。可见,孔子还是一个无比爱民的一位学者。

  在他的弟子们看到了一个苦女子在坟墓旁哭的时候,弟子们问那个可怜的女人为什么悲伤?可怜的女人说她的父亲、她的母亲、她的丈夫、她的儿子相继被林间的老虎咬死后吃了。”那这位受够了老虎的苦的女人,为什么不离开那个地方呢?因为那个地方没有比老虎还凶的卿大夫专权。孔子便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记住了,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

  孔子这句话说得非常对!

  看了这集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读读《论语》这一本书了。因为我想多领悟一点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们给后人们的那些人生哲理。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篇2】

  前天,再次接到翁飞老师的短信:今晚22:00央视十套再次播出大型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鸣谢!由于,最近较忙,最近两天,我特意从搜狐视频中集中观看,下面分享几点体会。

  一是感动。片首和片尾的北洋军歌,令人慷概激昂。综观当时中国,虽未经启蒙,民智尚未开启,但军人以死报国的朴素情怀和死战不屈的'精神意志仍令人敬仰。陈京莹给老父家书中开篇就写到,“军人战死沙场,幸事也,然尽忠不能尽孝,自古忠孝难两全也”,家书还未寄达,陈已随经远战沉大海。

  二曰愤懑。巨舰忠魂,忠臣良将,到头来不过做了腐朽没落王朝的陪葬,这部纪录片,是迄今官方最为客观地对甲午的反思。这种反思国耻的纪录片,看了难免让人心情淤塞,但我们要的是理性反思,不是燃起复仇主义的烈火,而是要苦练内功,让国耻不再重演。当年北洋海军以一己之残躯唤醒国人四千年之大梦,但国人似乎离大国民还有距离,据到过刘公岛纪念馆的朋友说,留言薄上尽是歪七扭八、错字连篇、满篇生殖器,叫嚣战争与复仇的文字。纪念甲午,就是要冷静地近乎残酷地再次揭开自己120年的伤疤,牢牢记住耻辱和教训,而不要在叫嚣复仇中迷失自我。

  三是激动。许多沉睡了120年的历史一一浮现。特别是慷慨激昂的北洋海军军歌,完爆鬼子的军舰进行曲。另外,此片是由海军拍摄的,也可以说代表了官方对于甲午、海洋、海权、海军的认识,令人鼓舞。环顾当今东亚局势,此片值得国人尤其是当政者好好学习,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一定要以史为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