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经济师栏目,提供与经济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经济师是中国职称之一。要取得“经济师”职称,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也称作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需要参加“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报名时间一般为5-7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考试内容:熟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因为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的制约;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考试内容: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但是,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是一种事后调节。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当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劳动时间时,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现优胜劣汰。
推荐阅读:
...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货币的产生和职能”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考试内容:熟悉货币产生的过程,掌握货币的本质。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此时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
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和不固定的。
4、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来承担。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一极是货币。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然而,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存起来的职能。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具体形式有很多,但是关键点是商品转移和货币转移不同时进行。
5、世界货币
<...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金融》常用公式:信托与租赁”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银信合作业务规定的核心内容
1、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比例管理,即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 30%;
2、银信合作产品均不得设计为开放式;
3、对商业银行为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信托贷款,信托公司应当按照 10.5%的比例计提风险资本;
4、信托公司信托赔偿准备金低于银信合作不良信托贷款余额 150%或低于银信合作信托贷款余额 2.5%的,信托公司不得分红。
二、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要求
1、资本充足率。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净额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最低监管要求。
2、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金融租赁公司对单一承租人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 30%。
3、单一集团客户融资集中度,对单一集团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 50%。
4. 单一客户关联度,对一个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 30%。
5、全部关联度,对全部关联方的全部融资租赁业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 50%。
6、单一股东关联度,对单一股东及其全部关联方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在金融租赁公司的出资额,且应同时满足本办法对单一客户关联度的规定。
7、同业拆借比例,同业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 100%。
推荐阅读:
...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金融》常用公式: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
1、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2、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3、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4、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商业银行杠杆率要求:
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
二、资产安全性
1、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不良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2、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正常贷款。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正常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关注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可疑类贷款。
3、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资产安全性的指标。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资产/信用资产总额,不得高于4%。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不得高于5%。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对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15%。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不得高于10%。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不应高于50%。
4、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规定。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2.5%。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150%。
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三、流动适度性
1、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包括:
流动性覆盖率应不低于100%。
流动性比例应不低于25%。
2、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银行机构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应低于25%。
核心负债比例,也叫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不应低于60%。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不应低于-10%。
四、收益合理性
...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知识点:现代农业的内涵”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按照生产力水平划分,世界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1、原始农业
从单纯依靠自然提供的“天然食物”,到有目的地种植,养殖以获得食物。生产工具以石器、木制工具为主,生产技术十分落后,称为“刀耕火种”,完全“靠天吃饭”。原始农业的产量很低,只能为人类提供维持生存需要的食物。
2、传统农业
特征:①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②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长期变化甚微;③人力资本稀缺。
与原始农业相比,传统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之中。
3、现代农业
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大规模自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机器,广泛采用以“机械-化学技术群”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现代农业经历了机械化、化学化、绿色革命为中心的三次革命。
二、按照农业技术性质划分,约翰•梅尔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划分为传统农业、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
1、传统农业
农业技术基本停滞的,农业生产的增长取决于传统要素供给的增加。传统农业阶段生产的增长是通过降低单位投入的生产来实现的。
低资本技术农业:
①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很大的比例;②由于人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的作用,农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③工业发展资本稀缺,投资报酬率随之提高;④经济转型速度的限制和人口增长的压力阻碍了农场规模的扩大;⑤劳动力-土地的比例关系极为不利,极大地限制了劳动节约型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农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密度型或资本节约型的技术创新和使用,且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重点。
2、高资本技术农业
即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阶段。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资本积累已经足以支持非农产业部门的迅速发展;资本变得越来越充裕,资本在农业部门的运用也日益集约化;作为非农产业部门扩张的结果,人地比例逐渐下降,农场平均规模扩大;劳动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昂,用机器代替劳动可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可知,现代农业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创新的理念。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创新。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创新,尤其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渠道:①引入农业新产品;②引进农业高新技术;③开辟新的产品市场;④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材料新的供应原材料;⑤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形式。
2、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随着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
09-26
2023年湖北中级经济师考试分值是如何计算的,想了解的小伙伴看过来,小编整理了2023年湖北中级经济师考试分值计算方法,快来一起看看吧,想了解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内容,请继续关注留学群!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划分
2023年湖北中级经济师考试由两门科目组成,分为理论知识和实务应用两个部分。具体科目及分值划分如下:
1. 理论知识(共120分)
- 宏观经济学:30分
- 微观经济学:20分
- 会计学:20分
- 金融学:20分
- 经济法基础:10分
- 统计学:10分
- 管理学:10分
2. 实务应用(共80分)
- 经济案例分析:20分
- 经济法律法规应用:10分
- 会计与审计实务:20分
- 金融与投资实务:10分
- 经济管理实务:20分
二、各科目分值计算方法
1. 理论知识科目分值计算方法:
理论知识科目分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每个科目在总分中所占的权重以及答题的得分情况来计算。
例如,宏观经济学占30分,如果答题得分为90分,则该科目的实际分值为30 × 90 / 100 = 27分。
同样地,每个科目的得分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计算。
2. 实务应用科目分值计算方法:
实务应用科目的分值计算方法与理论知识科目类似,根据每个项目在总分中所占的权重以及答题的得分情况来计算。
例如,经济案例分析科目占20分,如果答题得分为18分,则该科目的实际分值为20 × 18 / 20 = 18分。
同样地,每个科目的得分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计算。
三、成绩综合计算
考生的总成绩计算方法为:理论知识得分 + 实务应用得分。
根据考生在每个科目中的得分以及权重的计算,可以得出每个科目的实际得分。将所有科目的实际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考生的总成绩。
四、考试评卷和分数加权统计
湖北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评卷工作由专业考试评卷人员组成的评卷小组负责。评卷小组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卷,确保评分公正和准确性。
评卷完成后,各科目的得分将按照上述的分值计算方法进行加权统计,得出每个科目的实际得分和总成绩。
最终,考生的总成绩将被作为评判其考试成绩的依据,成绩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来确定相应的等级或通过与否。
2023年湖北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分值计算方式主要是根据每个科目在总分中的权重以及答题的得分情况来计算。理论知识科目和实务应用科目均按照这一计算方法进行分值计算。最终的成绩是各科目实际得分的加权总和,通过评卷和统计等程序来确保成绩的公正和准确性。
...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知识点: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含义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企业这个有机体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下,围绕生产经营所形成的内在结构功能状况及运转方式、运转过程的原理和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的总和。
区别:企业经营方式是指企业由谁来经营,以及怎样经营,亦即企业的经营主体的经营方法与形式的总和。经营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两种形式:一是生产主导型经营方式;一是销售主导型经营方式。
联系:企业经营方式的选择是企业经营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二、企业机制的构成
1、从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看
①投入机制(资源→生产要素)
②转换机制(生产要素→产品)
③产出机制(产品→商品、销售额)
④调控机制(整个过程)
⑤信息反馈机制(整个过程)
2、从责、权、利三方面关系看
①动力机制(收益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利的角度
②运行机制(市场导向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权的角度
③自我约束机制↘责的角度
④外部监督机制↗
3、企业运行机制的构成
(1)市场导向机制
表现形式:①按市场供求规律来组织经营活动②从市场上获取生产要素③产品通过市场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④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2)供求机制
含义:企业的供、产、销、运、储等诸经营要素的运行必须符合供求规律的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发挥作用。
(3)价格机制
价格是调节生产的经济杠杆。企业经营产品的价格,要运用价值规律,进行产品的科学定价,引导企业进行有效的生产经营活动。
(4)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规律,促进以市场为基础有效配置资源。
(5)风险机制
加强企业风险意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能降低经营风险和损失。
三、企业经营机制的功能与特点
1、企业经营机制的功能
①完成或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功能。
②适应外部环境的功能。
③行为与利益的整合功能。
④一定的企业经营机制总是与一定的企业文化及企业行为相对应和相匹配,从而形成企业经营模式。企业经营模式维持的功能。
2、企业经营机制的特点
①客观性。一方面,企业经营机制受一定经济规律支配;另一方面,经营机制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条件下发挥某种作用,并导致一定结果。
②内生性。企业经营机制发挥作用的动力源来自内在因素及其联系方式,并非外部力量,即对于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企业会自动做出...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知识点:农业企业概述”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农业企业的界定
1、概念
狭义农业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养以取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农业概念: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前部门和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产后部门都包括在农业一体化范畴。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农业企业概念:是指在一定地点,集合劳力、土地、设备、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事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动植物产品(包括食物与天然纤维)和相关服务,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条件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
2、作用
(1)承担一定的社会经济责任,向国家缴纳税金,向社会提供优质而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
(2)企业自身还要不断增加盈利,积累资金,发展自己,不断提高企业成员的收入,提高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农业企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和作用
1、土地:指土地本身和所包含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劳动力:包括农户务农人员、企业中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员。农业企业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经济管理学知识和相应的职业操作技能。
3、资本: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货币形式的流动资金
新古典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4、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中,技术跃居生产要素的首位,其它三个生产要素都要受到这个要素的影响。
5、制度:包括体制、机制和行为规范。好的制度会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制度的优化或创新,往往产生新的生产力。
6、生态资源存量:非减性和稳定性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
推荐阅读:
...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知识点:农业企业的分类与企业组织形式”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农业企业分类
(一)按资产所有制形式划分
(1)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国有农场具有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经营规模大、生产专业化和商品率高等特点。
(2)集体所有制农业企业:集体企业是产权最模糊的一种企业。
(3)私营(民营)企业:通常指非公有制企业,资产属于个人或家庭所有。家族企业,做大后势必“两权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4)联合企业: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经济组织资源联合、组织起来的联合企业
(二)按产出形态划分:产品生产型(从事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销)和劳务型和服务型农业企业(提供劳动服务,如为农业生产服务或为人们生活服务等)
(三)按生产经营范围内容划分:以生产农产品为主要业务的各种专业化企业和综合性企业;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农工联合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农业服务的服务性企业
(四)按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态划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五)按地域空间划分:地区型农业企业和跨地区型农业企业
(六)按经营形式划分: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经营
(七)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式划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
二、企业组织形式
1. 独资企业:个人出资、个人所有和经营,也叫个体企业(私人企业)。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一般称之为自然人企业。它是一种最初级的经济形态,有很大的局限性。
2. 合伙企业: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并订立书面协议而成立的企业。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
3. 合作社企业:自愿参加、民主管理、按章程规定经营和处理成员产间利益关系。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企业的主要宗旨是为成员提供服务,利润的分配按照成员与合作社业务往来的金额多少而定。对合作社承担有限责任,属特殊的法人企业。
4. 公司制企业: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5. 股份合作制企业:既有合作制属性,又有股份制属性的混合制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推荐阅读:
面对考试,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备考工作,为了方便大家有效的备考,今天留学群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2023年中级经济师《农业》知识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的关注。考生如想获取更多经济师的考试资讯,请关注留学群小编的更新。
一、发展阶段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启动建设、探索发展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
1、启动建设阶段:1953-1978年
开始于农业合作化。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主要是农业的基础建设。
特点:以水利化、机械化为建设重点,依靠集体的力量,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大规模农业基础建设。建设速度很快,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2年
开始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农业基本建设出现弱化倾向,开始影响农业稳定增长
3、全面推进阶段:1992至今
(1)明确“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
(2)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业增收。
(3)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和保护农业。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
(4)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5)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
1、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城镇化率提高。(建议插入图1-1,图1-2)
2、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2006年,我国第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建议插入图1-3)
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4、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52%,农业的机械化已到了中期阶段。
5、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发育。
三、现代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
1、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资源短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条件和制约因素。
2、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矛盾。
3、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矛盾。
4、农业投入不足和要素大量外流的矛盾。
5、参与国际竞争与保护国内产业的矛盾。
6、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森林资源锐减;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污染严重。
推荐阅读:
经济师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