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考研复试现场

留学群专题频道考研复试现场栏目,提供与考研复试现场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5考研复试现场:中国人民大学

 

  2015考研复试现场:中国人民大学


  从东门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校训石。自建校以来,“实事求是”的校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大人,他们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如果有幸通过复试留在这里,无论有志于成为博学鸿儒,还是业界精英,都要秉承校训,从一个大写的“人”做起。

  新闻学院:做专业的媒体人

  3月18日,走进新闻学院复试现场,每位老师的面前都整齐地摆放着一个姓名牌。一名考生正在回答有关“媒介融合”的问题,她抽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新闻媒体可以为此做哪些贡献”。

  导师席中,喻国明教授仔细听着考生的回答。作为传媒界的资深学者,喻国明的观点时常被考生“信手拈来”。在人大读新闻,不是新闻理论学得好就能“过关”,而是要“上知”媒介发展的趋势、和其他产业的关联,“下知”每个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一个专业的媒体人,既能“做”新闻,也能“看”新闻。

  小马虽是跨专业考生,但在“看”新闻这件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回答“《今日头条》这一手机客户端引发的争议和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时,小马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新媒体的‘个性化定制’吸引了大量受众,但也因为版权问题引起争议。”他认为,传统媒体是以内容为王,新媒体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以受众为本”,同时协调好版权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品牌竞争力。

  在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的复试现场,既有“陈道明帮新华社记者改稿事件”等热点,又有“用创新扩散理论分析微信发展”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问题。婷婷就抽到了后一道题。她虽然报考的是专硕,但传播学的理论功底很扎实。“想成为一个专业的新闻人,无论考的是学硕还是专硕,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能少。”无论最终是否被录取,经过这次复试,婷婷已经明显感觉自己“向内行走”了。

  商学院:做有国际眼光的企业管理人

  商学院713会议室的门口,一个戴着眼镜、看似文弱的女孩正在等候。她是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的涵涵,讲起“管理学思想”头头是道。她抽到的题是“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其中的管理学思想”。“这体现了计划的管理学思想,‘预’能为以后的控制活动打好基础。”涵涵分别从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论述了管理学思想。她在英文翻译和问答中也脱颖而出,老师给了她一个大大的“good”。

  复试中,有位老师每次都用一口纯正的英语提问,并附加一句话:“You can response my question in Chinese (你用中文回答我的问题即可)”。和考生交流时,这位老师中文反而说得有几分“生硬”。原来,他是商学院聘请的亚裔加拿大籍老师,在提问时加入了几分“国际化”的元素。

  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要求考生具备多方面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必不可少,文思敏捷、英语朗朗上口也是“家常便饭”。最关键是要有国际眼光,审时度势,才称得上是个出色的企业管理人。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做懂国情的农经专家

  3月21日13时30分,农发院开始了对硕博...

考研复试经验分享:过来人谈考研复试现场

 

  考研复试经验分享:过来人谈考研复试现场由留学群考研频道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面试是考研复试的重要一关,也是考察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面试过程虽然很短暂,但是其复杂程度远非笔试可比,无论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英语水平,还是交流和表达能力都将在面试中一一呈现出来。要在面试的过程中内应对老师的各种中文、英文提问,同时又能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赢得老师的肯定,实在是需要同学们下一番功夫。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听听跨考教育曾经的高分考生对面试的讲述。

  “面试技巧就是谈自己熟悉的东西。”

  讲述者:刘欣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排名该专业第一)

  提及复试,很多人都会问“面试有什么诀窍?”“要注意什么技巧?”等问题,其实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并没有什么太过具体的技巧。我的体会是,考生在回答导师的提问时,应尽量地将话题转向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如,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往往会谈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爱好一定要是自己所熟悉的,而且是近期经常接触到的。因为很多老师的提问极有可能根据考生的自我介绍而展开。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因此在进行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对古汉语语法非常感兴趣,老师便顺势和我谈起了《史记》中的一些语法现象,正好这本书是我在复试之前每天必读的书,对于其中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面试时就回答得比较流畅。

  面试最忌讳夸夸其谈。我曾在面试时碰到过这样一个考生,他把自己高中、本科期间发表的散文、小说等作品都拿了出来,并用许多溢美之辞来形容自己的写作能力,然而他在回答关于文字学专业知识的问题时却哑口无言,前后的表现反差如此之大,自然导致复试失败。

  我们学校采取公开面试的方式,所以在面试中,我除了准备自己的发言外,还十分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发挥得好,哪些地方是我应该特别留心的。我发现老师在面试考生时,还喜欢和周围其他的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抓住机会加深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印象。比如,适当地点一下头,和老师进行目光接触等等,都非常有用。有的老师比较幽默,你可以在他说完话后微笑一下,表示对老师幽默之处的理解和赞同。这个方法我在面试的时候就使用过,感觉很好。

  “关注面试老师的研究成果。”

  讲述者:小刘(湖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我们学校,面试的先后顺序是通过抽签决定的。当时我抽到了第一个面试的签,我非常意外,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我想,这回肯定没戏了,第一个面试的人往往是用来衬托后面的人。但想归想,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考场。

  记得考场很大,里面坐了一排老师,都用亲切和蔼的目光看着我,有一位老师甚至主动对我点头微笑,我心里暖暖的,懊恼很快就没了踪影。“没事,我一定会顺利通过的!”我暗暗告诉自己,我是第一个向面试老师展现自我的学生,也应该是第一个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学生啊。

  面试的第一步是自我介绍。由于我在复试前早早打好了自我介绍的腹稿,所以我的表达清晰流畅、简洁扼要,给老师们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也使我在接来下的面试中信心倍增。

  回想我的面试经历,体会最深的是面试前要做好准备,尤其是要多关...

考研复试经验分享:考研复试现场实录

 

  以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考研复试现场实录》由留学群考研频道为您独家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1.2的差额与不断加大的复试权重,让考生们再度陷入焦虑。复试,尤其是面试,是没有模拟卷的。如果能够提前感受复试现场气氛,了解一些新鲜真实的复试场景,也许能增加一些胜算。

  四月,正是考研学子走向复试考场的时候。虽然经历了初试紧张激烈的拼搏,不少有机会参加复试的同学心里仍然忐忑不安: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走向复试考场?在面试中该怎样作答,才能给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导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一无所知,又该如何应对?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复试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考研的成败。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在研究生复试中一举成功的同学和一些参加复试工作的导师、秘书,以他们亲身经历的现场经验,教你如何漂亮地打好“复试”这一仗。

  揭密:走进研究生复试现场

  实录一:“面试技巧就是谈自己熟悉的东西。”

  讲述者:刘欣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排名该专业第一)

  提及复试,很多人都会问“面试有什么诀窍?”“要注意什么技巧?”等问题,其实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并没有什么太过具体的技巧。我的体会是,考生在回答导师的提问时,应尽量地将话题转向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如,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往往会谈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爱好一定要是自己所熟悉的,而且是近期经常接触到的。因为很多老师的提问极有可能根据考生的自我介绍而展开。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因此在进行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对古汉语语法非常感兴趣,老师便顺势和我谈起了《史记》中的一些语法现象,正好这本书是我在复试之前每天必读的书,对于其中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面试时就回答得比较流畅。

  面试最忌讳夸夸其谈。我曾在面试时碰到过这样一个考生,他把自己高中、本科期间发表的散文、小说等作品都拿了出来,并用许多溢美之辞来形容自己的写作能力,然而他在回答关于文字学专业知识的问题时却哑口无言,前后的表现反差如此之大,自然导致复试失败。

  我们学校采取公开面试的方式,所以在面试中,我除了准备自己的发言外,还十分注意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发挥得好,哪些地方是我应该特别留心的。我发现老师在面试考生时,还喜欢和周围其他的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抓住机会加深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印象。比如,适当地点一下头,和老师进行目光接触等等,都非常有用。有的老师比较幽默,你可以在他说完话后微笑一下,表示对老师幽默之处的理解和赞同。这个方法我在面试的时候就使用过,感觉很好。

  实录二:“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实话实说。”

  讲述者:吴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7级硕士)

  我们学校的复试很简单,共15分钟,先是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专业问题,既没有笔试,也没有要求动手做实验。但是,我在面试时碰到了大家最担心的问题——被问到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问题。

  进入考场之前,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初试成绩很好,我认为自己应该很有把握通过复试,而且我面试前也和导师联系过,导师对我的科研能力比较认可。然而,当我在面试时被问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