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考研政治马哲栏目,提供与考研政治马哲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哲学都有哪些重要知识点呢?小编为大家提供2020考研政治马哲常考的六个知识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对所学的知识点多多总结和归纳!
2020考研政治马哲常考的六个知识点
一、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二、物质观
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是一种或几种实物,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原子,具有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在自然观唯物、在历史观唯心,具有不彻底性,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2.物质的定义
(1)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出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1)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运动观、时空观
1.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考研政治马哲必背知识点40个,赶紧看看你掌握了几个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考研政治马哲必背知识点40个
1、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及意义
2、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及意义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和意义
4、实践的含义及意义
5、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6、实践的结构
7、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原理
8、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1、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15、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16、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
17、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
18、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19、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0、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2、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原理
2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5、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7、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28、认识的发展规律原理
29、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3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3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3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关系
3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7、社会形态的含义及社会形态的更替
38、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40、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留学群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9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认识论复习重点,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认识论复习重点
一、学习重点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对以下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部分,关键是要弄清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即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为此:
(1)要把握认识的基本结构,把握主体、客体和中介等基本概念的内涵,理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其次才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2)要着重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四个方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要重点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理解也存在严重的分歧。要注意了解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局限。要特别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观点: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要注意把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与区别并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把握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的过程和条件。
2.在“真理与价值”部分,首先,要着重了解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特别要注意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联系与区别及其辩证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其次,要深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实践检验真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需要着重把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注意理解价值的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部分,要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和根本要求。首先,要了解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其次,要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
二、学习方法
1.牢记概念
像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价值、价值观等一定要记住。
2.抓住核心原理
本章核心原理可以概括为四大关系和四大结论。
四大关系:一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三是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四是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四大结论:一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认识的本质,三是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四是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务必要掌握。
3.善于运用和分析现实问题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留学群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政治马哲易出考题的成语,更多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政治马哲易出考题的成语
很多成语常常被用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少考生感觉有难度,建议大家不妨平时多多积累,多多总结。下面就是32个常考的成语,大家注意。
1、守株待兔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掩耳盗铃。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都属此意。
3、刻舟求剑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5、按图索骥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智子疑邻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8、对症下药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
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
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
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
解析:这...
留学群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政治马哲常考30个俗语,更多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政治马哲常考30个俗语
很多俗语常常被用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少考生感觉有难度,建议大家不妨平时多多积累,多多总结。下面是俗语及解析,大家注意。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知人知面要知心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4、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同属此类。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7、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解析:这个谚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现象与本质的这一对范畴。
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解析:这个谚语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解析:这个成语所体现的哲理是:①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10、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成语也
是这个道理。
1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析:这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又如“未雨绸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都是这个道理。
13、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解析: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③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4、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解析:这句话是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07-29
留学群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5考研政治:马哲“矛盾”规律专题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2015考研政治:马哲“矛盾”规律专题复习
众所周知,考研政治中最难的当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其中马哲部分的辩证法是难点中的难点,辩证法中考察最多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当属“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2014年考研政治第34题就考察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2013年和2012年连续考察了矛盾的同一性及其作用;2011年考察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和线索,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扬弃”(aufheben)思想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形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之一。恩格斯在其著作《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将“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起作为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三大规律”,初步形成了“矛盾”理论的原生形态。毛泽东在其哲学著作《矛盾论》中将“对立统一规律”明确阐述为“矛盾”,并给出了矛盾的定义,比较准确地探讨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分析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学说的重要基础,也决定了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教科书体系中对矛盾阐释的方式和呈现的面貌。提醒同学们在学习“矛盾”规律时一定要首先紧扣概念,准确把握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本真内涵;其次要注意前后联系,尤其是与前面的“联系”和“发展”的联系,以及与后面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联系;再次是注重联系实际,提高辨识材料关键词的能力,灵活运用矛盾规律解答分析题。学习“矛盾”规律,必须要把握的重要考点有:
1.矛盾的定义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要注意,矛盾是一种关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即事物究竟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促使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矛盾作为一种关系而不是一个实物,总是成对出现的,即一对对矛盾。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为前提的,只有不同的事物才能相互关联,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绝对等同,或者事物与其自身的绝对同一,不是辩证法的观点,而属于形而上学和传统形式逻辑的观点,即“A=A”。在辩证法的视野中,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事物之间和组成某一事物的各要素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即“A+非A”。还要注意,这里所说的“事物”不再是唯心主义的纯概念,也不再是旧唯物主义的静态实体,而是物质世界的一切客观实在,简而言之可以说是包括“事”和“物”,即无论是社会历史领域的人类活动还是自然界的运动实体,都是构成对立统一关系的主体。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这一点上,很多老师和同学并没有准确地予以理解和掌握,有些甚至偏差极大甚至接近荒谬。立明老师再次提醒同学们一定要牢牢依据大纲和教科书的标准阐述、牢牢依据定义,不要做主观解释,也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在理解相关概念有困难时,可以依靠...
考研政治马哲是考试中必考的内容,大家在复习时要善于总结知识点,下面我们来看看政治马哲复习之唯物论。
一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是意识的对象。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二 物质观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做出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的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 实践观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区别于人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
马哲在历年的政治考试中份量最重,重点难点考点最多。掌握这些原理,活学活用,综合分析问题是对考生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查能力。
经过一系列的总结和提炼,总结出201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20条原理,希望给考生以启示,帮助2014考生冲刺复习。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考生们常常混淆这几个概念。
首先,辩证唯物论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回答,也就是回答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范畴。辨证唯物主义和以往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不同之处,一方面就在于对于物质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它强调“辩证”。辩证,即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矛盾地看问题。与“辩证”相对立的概念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即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不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就有反作用。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忽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论包括五大观,即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和实践观。关于这五大观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将在《2014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框架梳理(二)》中详细讲解。总之,唯物论或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他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唯物论前加了“辩证”两个字。
其次,唯物辩证法,是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回答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静止孤立的。前者就是辩证的观点,后者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显然,马克思坚持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联系、发展的世界。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只不过在马克思之前的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只承认意识形态上的辩证关系。而马克思的辩证法走的是唯物主义的道路。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这三大部分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以及考点分析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图示复习法”之四》中进行阐述。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中西哲学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论。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否定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如孔子的“生而知之”等。而马克思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当中,从而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划分了界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从而否认了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于此不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一方面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就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认识的本质、发展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其具体内容将在《2014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框架梳理(四)》中讲解。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做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与以往的历史观不同,马克思主义是用唯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这部分内容与前三个内容相比,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两个部分。其具体内容见《2014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框架梳理(五)》
最后,希望考生能够尽快掌握马哲的知识点,早日取得考研政治复习的成功。
...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以及实践观这五大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派别,首先要回答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同以往的唯物主义一样,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样就形成了物质观。物质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的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马克思的回答是前者,即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这样就形成了运动观。既然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那么物质的运动是在一维的时间和三维的空间中运动的,于是就形成了辩证唯物论的时空观。以上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对物质的看法、对时空的看法等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的产物,即意识观。而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最终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构成了实践观。这五大观就是这样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其中物质观是基础,而实践观是核心。
关于这五大观的下属分支的内容,如物质观的下属分支“物质范畴的演变”等,它的具体内容需要考生根据教材或讲义自行填充完毕。
大纲考点:
(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2)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3) 物质和运动
(4) 运动和静止
(5)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6) 社会的物质性
(7)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8)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9) 实践与人的存在
(10)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考试题型:
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以单选题或多项选题为主。实践观易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结合出材料分析题。
...考研政治马哲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