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远征军栏目,提供与远征军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远征军》是英国作家朱利安·汤普森所著的一本书,于2011-05-01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远征军一般是指一国军队在远离其本土作战时所派遣的军队。如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舰队。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中国远征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攻英属缅甸殖民地,驻守英军无力抵抗,故向中国国民政府请求援助,为保卫中国唯一的对外联系通道—滇缅公路。
11-21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并取得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壮举。
缅甸沦陷后,鉴于缅甸对防守中国西南大后方以及在整个东南亚战局中的极端重要位置,中国一再强烈要求英美协同反攻缅甸。但是由于英国轻视中国战场的作用,固执坚持先欧后亚的战略,导致缅甸反攻计划一再拖延。美英首脑在1943年一系列重要会晤中,都将反攻缅甸作为重要议题,然而英国迟迟不愿付诸实施,或拖延或缩小作战方案。经过反复协商,英国在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动下,1943年后反攻计划逐步实施,但反攻只限于缅北和滇西。
在此过程中,中国一直在积极部署反攻。中国驻印军首先于1943年10月,正式开始缅北反攻作战。日军感到盟军反攻的威胁,于1944年3月先发制人发动了英帕尔(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处,战略重镇)战役,企图围困英军主力。日军一方面增调兵力加强英帕尔战役,一方面分兵防御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反攻。日军没有料到中国驻印军“无论在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完全改变了面貌”,因而“大吃一惊”,不断遭到打击。中国驻印军一路奋勇作战,相继取得了胡康河谷作战、孟拱河谷作战的胜利。1944年8月,围攻缅北重镇密支那,将日军大部歼灭。10月中旬,展开第二阶段作战,取得围攻八莫与南坎作战的胜利,日军死伤惨重,仓皇溃退。
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11日,配合中国驻印军发起滇西反攻作战,渡过怒江,沿滇缅公路南下。日军则沿滇缅公路沿线之腾冲、龙陵、松山、芒市、遮放、畹町等地,构筑坚固工事,凭险固守,阻击中国远征军反攻。9月14日,经过激烈的攻坚战,将腾冲日军全歼。11月6日,攻克龙陵。腾冲龙陵作战,远征军取得重大战果,给日军以重创。至此,滇西日军大部被歼,其溃退之部亦如惊弓之鸟。此后,远征军续向畹町、芒友追击日军。
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在芒友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师。
在中国军队胜利推进的同时,英印军也反攻成功,1月28日,与中国军队会师畹町。至此,滇西反攻战胜利结束。中国远征军陆续回国。中国驻印军则继续了一段时期的追击作战,攻占腊戍等地,至3月底,胜利完成打通中印公路作战。随后,相继奉调回国。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缅甸北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炎热多雨的气侯条件下,英勇作战,取得显著战绩,此后,日军再无力发动对缅北的大规模进攻。其意义深远,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对稳定豫湘桂战役后正面战场战局起了积极作用,也揭开了正面战场的反攻序幕,将日军赶出中国西南大门,彻底粉碎了日军从西南风所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同时,有力地支援了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作战,体现了中国军民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散文标题: 读《中国远征军女兵缅甸蒙难记》之祭奠
关 键 词: 女兵 远征 中国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sanwen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横加于人类的空前的灾难,亦是人类战胜来自于自身的罪恶所取的空前的胜利。人类为此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留给后人一份必须反复咀嚼的苦涩。??文中所记录了六名中国女兵在二战中的真实经历。一九四二年,她们随中国远征军南出国门赴缅作战,最终却弃骨异邦,留下千古遗恨。她们悲壮惨烈的人生命运,折射了人类在法西斯战争中的悲剧主题。??历史已落尘埃,但只要战争这一罪恶尚未消灭,我们就必须咀嚼历史的苦涩。??因此,我们沿着布满白骨的远征之路,走进落难的中国女兵铁与火,血与泪的短暂人生。??一、军统上慰文君:一九二0年三月二十二日出生于上海。一九三七年加入蓝衣社之核心组织力行社,同年进入军委会战时干部训练团。三八年转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在训练团毕业后,先后供职于中央军校等处。一九四一年末奉调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次年二月随军赴缅。军衔上尉。??殉国,梦断天涯路。??二、中尉演员丛丽: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北京,一九三九年毕业于教会所办之北平诩教女子中学,同年考入燕京大学。二年后辍学,不久到达国民政府所属第五军政治部演出队,同年二月随军入缅作战。军衔中尉。??殉国,魂归离恨天。??三、上士救护员李亚男: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日出生于南京,基督教徒。一九三七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医院护士学校,服务于金陵大学医院,三九年到四川成都仍服务于迁此的金陵大学生医院。四一年七月入伍,供职于第五军战地救护处。次年所在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随军赴缅。军衔上士。??殉国,安魂弥撒,天堂路断。??四、军士翻译崔媛媛:一九二四年正月初九出生于缅甸仰光。一九四一年八月毕业于仰光华侨女子中学。同年十二月回国,次年一月入伍,供职于中国远征军华侨队。翻译。同年二月随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军衔军士。??殉国,芳魂飘零野人山。??五、少尉干事张玉芳:一九一九年九月生于重庆,三七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党校,曾做小学教师,次年十一月供职于国民政府某部,秘书。三九年考入军委会战时干部训练团,结业后供职于新编第二十二师,历任远征军译电员、机要干事。四二年所在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随军赴缅。军衔少尉。??失踪,何处觅得芳草在。??六、上等兵译电员徐芝萍:一九二六年四月三十日出生于昆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于昆华女子中学辍学入伍,经第五军新兵训练处训练合格,任二00师译电员,同古一役负伤,未归建制,随第五军军部撤往印度。回国后归建制,任机要秘书。一九四三年所在师编入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序列,次年五月,随远征军第二次入缅对日作战;军衔少尉、中尉。??下落不明。看罢欲哭无泪。??如此历史,让人不忍卒读。十万头顶白日的远征军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支出国作战的中国军队,仅仅三个月,这支精锐之师变成缅甸野人山里挣扎生存的人群,作为军队,这是比战败更大的耻辱。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在他的伟作《羊脂球》中悲怆在总结了普法战争:灾难来临时,人们将责任推给了最无力抗拒灾难的人,这是人类的耻辱。那么今天呢?世界居于多极时代,全人类必须为共同的利益结成一体。在未来战争来临之前,多极世界必须为共同的利益牺牲自我一极的利益,这是第二...
为了修建史迪威公路,美军工程兵正努力将一辆吉普车推出淤泥。
一名美国士兵和一名中国孩子一起摆弄鸽子。
美军164照相连士兵留下回忆录音,还原1944年中缅印战场中美军队并肩抗战历史
美国通信兵眼中的中国远征军
通信兵奎德和164照相连战友的照片很多都被《中缅印战区新闻综合报》采用。这是一份从1942年开始面向中缅印战场的美国士兵免费发放的战地报纸,在三年半的时间内出版了188期。
2006年,一位中缅印战场已故美国老兵的儿子开始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将收集到的老报纸扫描成电子版,让后人重拾被遗忘的历史。为鼓舞大兵士气,报纸封面多半会刊登一幅窈窕女郎的靓照。报道的内容则是第一手战情和战地生活记录,其中标明“美军照片”的图像几乎都是164照相连的作品。
1944年,卫立煌将军统领中国远征军与美军顾问团并肩作战,渡过怒江将日本军驱逐出滇西,最终与缅甸的中国驻印军队会师,重新开通中国后勤补给运输公路滇缅公路。当年的影像化成23000幅照片,被美军通信兵第164照相连战士定格。60年后,几个中国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国家档案馆,将这些影像“带回”了中国。
如今,相片的主人们大多已不在人世。通过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老兵历史故事计划”,记者找到了部分164照相连老兵留下的音频资料,其中包括他们生前讲述中缅印战场的录音回忆录,以及保存下来的历史影像和文字资料。我们摘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以及战地报纸《中缅印战区新闻综合报》的战场新闻,从164照相连老兵的眼中,还原中缅印战场的历史见证。
在壕沟里并肩抗敌的中美士兵;一脸稚气,却在学习用防毒面罩的中国小战士;驾驶小型飞机空运中国重伤员的美军飞行员……每一张都来自中缅印战区美军通信兵第164照相连战士的黑白相机。
远赴美国挖掘尘封已久的照片时,《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的编者之一晏欢,辗转联系到了164照相连的老兵戴维·奎德,并向他的家人寄去了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的他当年的照片。据称老人从女儿手中看到60多年前自己留下的影像时十分高兴。两周以后,90岁高龄的奎德先生去世。
所幸在2001年左右,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保存二战老兵的珍贵记忆,将采访部分老兵的音频视频收录起来。听奎德老先生讲60多年前的故事,那情景鲜活得仿佛就在昨日。两国军人在南亚密林浴血奋战的一幕幕场景重现在眼前。
通信兵踏入热带丛林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21岁的自由摄影记者戴维·奎德是个“小眼镜儿”,但是却像其他热血青年一样一心报国。于是他让朋友写信“托关系”入伍,成为通信兵部队的一名上士。
前往缅甸是奎德自己主动要求的,他相信在丛林战场一定会有惊心动魄的历险。进入164照相连后,由于不满足自己得到的装备只有一架相机,而不是来复枪,“不安分”的奎德自告奋勇要到最前线去。这样,他拿到史迪威将军的亲笔签名批准,和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同行,与中国军人同吃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半个多世纪过去后,在中国军营生活的片断奎德记得很清楚。和美军一样,中国军队也得到了大豆、黄瓜罐头、花生油等补给,但烹饪的方法是中式的,这让从未接触过东方饮食的...
远征军推荐访问